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避实击虚李白有一首《蜀道难》诗,开头便写道:“噫吁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难到怎样程度?他是这样形容的:“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而山岭之高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持倚绝壁。”山势又是多么险阻,只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之难如此,邓艾和钟会兴兵伐蜀时,他不跟钟会行“正道”,而是偏行险道,但他终于偷渡阴平成功,他何能如此?原来  相似文献   

2.
李白的诗《蜀道难》中有这样一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苏教版必修四课下注释是这样的:黄鹤即黄鹄,善飞的大鸟。我对此注释不敢苟同。我认为此处的“黄鹤”是作者有意选择的一个物象,黄鹤就是传说中仙人驾鹤上天中的黄鹤,李白不仅借此来表明蜀道的高峻,还有另外的用意。下面就从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现在请同学们看《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二大题里的第4、第5两道小题,这两个句子都是《鸿门宴》里的:‘项伯杀人,臣活之’,‘交朝之卫士欲止不内,(尼加点的字都是重读的)。题目问我们加点的‘活’和‘止’属于哪类饲,在句子里的意义和用法获了什么在从谁能供优B“这两个词原来都是不及物动词,”一个学生站起来说,“现在由于都带了宾语,所以变成了使动用法。”“‘止’没带宾语!”一些学生插话纠正。“‘止’在形式上是没带宾语,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句子成分是可以承前省略的,作者的潜意识里还是有个宾语‘之’的,这里的‘之’…  相似文献   

4.
猴年话猴     
人们常说的猴是一种泛称,包括猿。其实猿和猴处在不同的进化水平上,概而言之,有尾者为猴,无尾者为猿。猴是一种非常灵巧的动物,它的行动敏捷迅速,尤其是那一双修长有力的臂膀,能在树林间荡来荡去。三国时曹植在《白马篇》中说:“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是说,扬起手来,射中攀援如飞的猿猴,俯下身去,射破箭靶,形容射手高超的技术。诗人的目的虽不是写猴,但独选猴来作陪衬,可见猴的攀援能力之强。  相似文献   

5.
慧童巧对联     
解(xiè)缙(jìn)九岁时,有一天午后,他跟父亲到江边去游泳。他父亲随手把脱下的衣服挂在一棵老树的枝桠上,顺口出了一上联———“千年老树当衣架”,要他对下联。解缙看看一望无际的江面,想了一想,高兴地对(责任编辑:赖庆安)(插图:李琳)江面,想了一想,高兴地对父亲说:“下联有了!”于是他面对江水,高声朗诵了起来:“万里长江作浴盆。”你看,“万里”对“千年”,“长江”对“老树”,“作浴盆”对“当衣架”,多么有气派,又多么工整,好一副对联!董(qǐ)小时候,有一次,他跟父亲的朋友乘船,这位老伯伯特意出…  相似文献   

6.
李铁荣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1):78-81,124
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自然之道也”这一关键性问题的真正内涵,梳理出刘勰写作思路与推理方式的明线是:天地之文(道之文)一人类之文(《周易》之文)一六经之文(圣之文);暗线是:广义之“道”(老子之“道”)一《周易》之“道”一狭义之“道”(儒家之“道”)。明暗两线通过原文的中心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而扭结在一起,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从论“文”的角度出发,刘勰是从老子之“道”开始,中经《周易》之“道”,而与儒家之“道”彼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呈现为儒道互补、阴阳相济的辩证之“道”的样式。  相似文献   

7.
因材施教     
2500年前的曲阜。这里曾是当时东方文化的中心。 这一天,天高云淡,红日稍偏,孔子在杏坛的亭子里弹琴,公西华陪侍伴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洄从之,道阻且长;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曲弹罢,孔子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子路仗剑站立亭边,还沉浸在乐曲的余韵里呢。 “仲由,有什么事吗?”孔子问道。 “老师!”子路这才双手抱拳作揖道,“我来请问一个问题:听到有好事,就行动吗?” 孔子马上严肃地回答他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可以听到就行动呢?” 子路又拱一拱手说:“我知道了。” 子路退…  相似文献   

8.
蜀道难     
李白 《学语文》2005,(3):1-1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罗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  相似文献   

9.
一、老子道德的内蕴 (一)道德之道 道,原本没有,曰“无”;道生、而有,曰“有”,是谓“有生于无”。“道之物”,(下文拟称“道物”)(21、25),其物,人的感官可感,曰“有”,或又曰“阳”。“道物”禀性自然。其禀性,人的感官不可感,只能靠欲(意识)认识,故曰“无”,或又曰“阴”。道之生,曰:可感的道物与不可感的道自然禀性一体而生,是谓“有无相生”。  相似文献   

10.
人,走路。走路必得问(寻)路,而问(寻)路必得有亮光才有路可问(寻)。走路从未行到行,又从行到止;亮光从隐(黑)到显(白),又从显(白)到隐(黑);人从未生(无)到生(有),又从生(有)到死(无),为万物无一有一无行走之路,为“道”,为一种动态的过程。而当“道”在道出之际,又总是以言说、“道之”等的样态显现,既为行走,又为行走之导引,为万物(首先是人)得以行走起来的“先之”之动态趋势。路有歧正,而“道”无不正。人,走路,就是走在求“道”的途中。人欲把握“道”,必得从行走的路上抽身而出,以旁观者的姿态对它进行诘问,但人不能既行又止、既显(白)又隐(黑)、既生(有)又死(无),因而人只能通过“损之又损”、“涤除玄览”,将本心之外所有附着物尽皆黜落,使之切近“纯一无伪”,实现对“道”最为切近的聆听与最为切近的体验,从而获得“道”的导引,自在地走在“道”中。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提出:鸟儿能飞过"蜀道"么?李白《蜀道难》为了突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极言太白峰的高,鸟儿只有从山的低缺处才能通过。后面又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来反衬山之高。"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两句放在一起,鸟儿能不能飞过"蜀道"呢?笔者以为,二者存在矛盾,少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集中读了一批游记作品,其中不乏精彩之作。我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取材。一、瞄准新鲜事物。有一篇《华山索道》的游记,一看题目,就让人爱看。——不是说,自古华山一条道嘛,而今是索道时代了。文中写道,华山索道是不同于别的索道的,它本身就是一条观山赏景的绝佳线路。在索道上,远近皆是"争高直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山  相似文献   

13.
道德     
在中国哲学史上,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么主宰(“…  相似文献   

14.
一、“自然之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在诗中,诗人紧紧围绕着蜀道高危、险要的总体特征,描绘了众多的自然形象,形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蜀道雄奇壮美的形象。试看:山岩险峻,绝壁森严;剑门峥嵘,关塞路断;鹤飞不过,猿猱愁攀,子规悲啼,飞鸟不安;枯松倒挂,古木参天;飞湍扬雪,瀑布挂川;明月皎皎,星辰当巅。而且,诗人还将有关的神话传说精心融于诗篇之中,使得蜀道更具有神秘而诱人的色彩,更显得情趣盎然。这里,有古蜀国国王蚕丛和鱼凫的开国之艰,有五位壮士中途遇难化为五岭从而沟通了秦蜀之地的壮举,有羲和遇险…  相似文献   

15.
伊尹故里在合阳樊培荣一、古籍志书里的记载伊尹,名挚,夏末人。以佐成汤伐夏救民,建立商朝而功德昭著,汤举任以国政,委其以“冢宰”(宰相)。尊为“元圣”。千百年来,人们大部依据《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于尧舜之道”的说法,认为伊尹是“有莘”人...  相似文献   

16.
默幽     
寻伞一人慌张地跑进一家餐厅问侍者:“请问我昨天在这里吃饭,有没有把一把伞忘在这里?”“什么样的伞?”侍者问。“什么样的都行,我这人不讲究。”口吐白沫“你相信吗?我每天都口吐白沫,而且至少两次。”“这不可能!”“难道你早晚不刷牙吗?”不许动父亲带着聪聪去银行取钱,银行人很多,聪聪等得不耐烦了,在大厅里跑来跑去,还把桌上各种没有填写的单据揉成纸团玩耍。父亲见了大怒,大喝一声:“给我站住!把手里的东西放下!不要乱动,动一下我就不客气了!”顿时,银行里所有的人都放下了自己手里的东西,随之而来的是警笛声。…  相似文献   

17.
王实甫《西厢记》里《惊艳》一章中有两句唱词:厨房正西,法堂北,钟楼前面。游洞房,登宝塔,将回廊绕遍。 这里说的是张生在普救寺游览的情景。其中“游洞房”之句颇令人不解。众所周知.“洞房”指“新婚夫妇的房间”(《现代汉语词典》),寺庙里怎么会有“洞房”呢?  相似文献   

18.
<正>安徽有一地名叫六安,这里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都被称为“六”,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改称“六安”,史上有过“六县”“六城”“六邑”“六安国”“六安州”等名称。这个地名里的“六”当地话读音同“陆、录”等(入声)。《现代汉语词典》早先对其注音为lù,但后来删除了这个读音,所以近些年一些广播电视播音员就读成了“六(liù)安”。  相似文献   

19.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起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了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炉)上,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yīnyūn,〈书〉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  相似文献   

20.
猴年漫话猴     
<正>时光飞驰如电,不知不觉猴年连蹦带跳地来到。猴是哺乳动物中最高级的灵长类,与人类最为接近,猴子的轻灵黠慧,确实惹人喜爱。《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猴是一种泛称,这里包括猿。其实有尾者为猴,无尾者为猿。三国时曹植在《白马篇》中说:"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扬起手来,能射中攀援如飞的猿猴,俯下身去,能射破箭靶,射手可谓技艺超群。诗中选猴来陪衬,可见猴的攀援能力之强。猴是一种非常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