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3月5日晴我的家乡在江苏省兴化市的一个村子里,这里水多、田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每逢端午节要来临,宁静的芦苇塘里就会变得热闹起来。人们三三两两地到芦苇塘里摘粽叶、拔菖蒲、割艾草,歌声、笑声响成一片。我的奶奶自然也在摘粽叶的队伍中。  相似文献   

2.
我爱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端阳,又称蒲节,而我的家乡称为五月节,正如中秋被称为八月节,通俗的称谓也。   我爱端午节,可不是为了免于逃学的自由。因为这天私塾放假也不过一天半天,这个自由有限得很。我爱的是端午的风俗。   这风俗,不仅在于划龙船,此外还多得很呐 !这天家家门上要悬挂蒲和艾;堂上要挂判官画像;中午要吃雄黄酒,全家要吃粽子;小孩儿要穿老虎鞋,女孩儿胸前要挂上一连串特制的饰物,按即所谓的“端午索”;男孩子额头上还要用雄黄写上个“王”字,以避五毒;艾叶还要点燃,艾香扑鼻,据说是辟邪的………  相似文献   

3.
<正>“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风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丝丝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  相似文献   

4.
端午的粽子     
家乡端午的风俗和别处没有什么两样。有吃鸡蛋、赛龙舟等,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便是家乡的粽子了。端午的前几天,村姑们便去河边或小沟边采粽叶,粽叶要挑顶宽的、老些  相似文献   

5.
农历五月,多好的季节,在一片熹微的晨光中,乡人担着大捆艾草进城了。艾草的清香一路绕过街亭,引得路人驻足流连。手持一束艾草,闻着艾香,心境也变得明净、开朗起来。嫩绿的艾草在晨风中轻摆,细叶上还挂着晶莹的晨露,乡间湿泥沾满卖艾人的鞋边,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挑一把鲜嫩的艾草带回家去,插在门头驱魔辟邪,这在乡民的生活中举足轻重。年年如此,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仪式,一直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6.
我爱端午节。端午亦称端五、端阳,又称蒲节,而我的家乡称为五月节,正如中秋被称为八月节,通俗的称谓也。我爱端午节,可不是为了免于逃学的自由。因为这天私塾放假也不过一天半天,这个自由有限得很。我爱的是端午的风俗。这风俗,不仅在于划龙船,此外还多得很呢!这天家家门上要悬挂蒲和艾;堂上要挂判官画像;中午要吃雄黄酒,全家要吃粽子;小孩儿要穿老虎鞋,女孩儿胸前要挂上一连串特制的饰物,按即所谓的“端午索”;男孩子额头上还要用雄黄写上个“王”字,以避五毒;艾叶还要点燃,艾香扑鼻,据说是辟邪的。……可说名目繁多,而且大都集中于端午这…  相似文献   

7.
端午前夕,家乡成了粽叶的世界.漫山遍野的绿色,此时哪里抵得过那粽叶的清香.它有百合的淡雅,又夹杂着竹叶的清香;有青草的清淡,又带着点茉莉的芬芳. “采粽叶去噢!”每年这个时节,我或许还在梦乡,妈妈就站在屋外的小路上,对着村里吆喝起来.天还只是蒙蒙亮,人们就三五成群地朝山上出发了.淅淅沥沥的雨点,丝毫不会影响大家的心情.我们用的粽叶,是阔叶箬竹的叶片,形状酷似竹叶,却比普通竹叶更光滑,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8.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只是我对艾草的感触比较迟钝。长大了才听别人说,我小时候每年身上都长满了疮,母亲听人说用端午艾草上的露水洗脸洗身子,一年四季都不会生疮生痒。于是,母亲就用艾草泡成水给我洗浴,我也就真的再没生疮生痒。也许其他的母亲也怕孩子生疮生痒的吧。  相似文献   

9.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只是我对艾草的感触比较迟钝.长大了才听别人说,我小时候每年身上都长满了疮,母亲听人说用端午艾草上的露水洗脸洗身子.一年四季都不会生疮生痒.于是,母亲就用艾草泡成水给我洗浴,我也就真的再没生疮生痒.也许其他的母亲也怕孩子生疮生痒的吧.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的《端午:米粽之忆》是一篇情感炽烈、意蕴深邃的记叙性散文。每当读起它,我们的心中也会涌起一股温馨的情愫。这篇优美的散文,在写作技法上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结构完整,线索分明本文以"米粽之忆"为线索,文首简要点明端午节来临,"我"沉浸于儿时的回忆中,同时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这回忆是美好而又温馨的;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及端午节的来历;文尾写"我"看到那从超市购来的几个米粽,不禁想起了儿时过端午节的情形,勾起了"我"对亲情的深切思念。文章前  相似文献   

11.
端午节这天     
王小玉 《初中生》2011,(17):58-59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却非常喜欢,不仅因为它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还因为在这一天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每年端午节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乐的。一大早,村子里的人就起床为过节作准备。大人们都赶着去集市上买油条、糖糕——它们是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没得买了。小孩们是为什么起早呢?他们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割艾草。过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几株艾草,用来辟邪。可是孩子们割艾草不仅仅为  相似文献   

12.
甜蜜的味道,尝起来总是让人心旷神怡,喜笑颜开.我最喜欢的甜味,是外婆为我包的甜粽的味道. 小时候,我最爱吃甜食,每每到了端午,外婆就会给我包粽子吃. 端午前夕,外婆早早备好白白的糯米、墨绿的粽叶与深红的红豆,找一个闲暇的夏日午后,包一锅甜甜的粽子.这时,小小的我便围在外婆身边,饶有兴致地看她包粽子.  相似文献   

13.
浓情端午     
宋梓瑄 《作文》2023,(5):28-29
<正>我最喜欢的是粽叶飘香的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包……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吃粽子和做香包了。粽子的品种有许多,红枣馅儿的、菠萝馅儿的、肉馅儿的……而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儿的。剥掉粽叶的粽子,就像一个白白胖胖、长着两颗红眼睛的小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尝了尝,甜而不腻,  相似文献   

14.
(5月25日)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讲话前,先让我们一起学唱一首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5月2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赛龙舟、办诗会。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将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呢?  相似文献   

15.
端午     
【相关题目】赛龙舟青青粽叶艾蒲飘香端午随想温馨端午节那年端午【写作指要】端午是一个以严肃的心情来过的节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曾于农历五月初五含愤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当作节日,这一天要吃粽子,赛龙舟,艾蒿高挂,雄黄飘香,粽叶滴翠,香囊系身……端午节的民间风俗各地不同,但都围绕着驱妖祛邪。写这个节日要抓住本地区  相似文献   

16.
端午节     
一引渊 口州,尸 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端午,又称端阳、五月节。 端午过后就入夏,门挂艾草驱坟蝇。端午节@小雨 @刘璋~~  相似文献   

17.
端午风俗中的科学端午节民间的风俗很多。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外,家家还在门前悬挂菖蒲、艾叶,故又有“蒲节”之称,据说这样可以“辟邪”。节日里人们还有放雄黄  相似文献   

18.
端午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主要有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和菖蒲、饮雄黄酒、佩香包、系五彩丝、贴硃符等民俗活动,它的本质在于驱毒辟邪。因为农历五月有“恶月”之说,加之民族心理影响和便于记忆,所以将这一天定在了农历五月五日,开展各种辟邪活动。  相似文献   

19.
祖母的季节     
苏童 《快乐阅读》2014,(2):60-61
<正>挂在门楣上的粽叶已经发出了灰褐色。风飒飒地吹着那捆粽叶,很像是雨声。真的下雨了,雨丝白茫茫地扫过村弄,在我家门前织起一张网,那捆粽叶又沙沙地响起来,像是风声了。祖母坐在门槛上,注视着檐下的雨水像小瀑布一样跌落下来,汇在石硌路上,匆匆忙忙地流走了。入秋以来不知下了多少场雨,村落水淋淋地蒸腾着雾气。村  相似文献   

20.
端午的鸭蛋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快到啦!古人认为,端午是夏天的开始,夏天有讨厌的虫子、闷热的暑气,端午节这天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中药,可以泡酒喝)、在房间里悬挂艾草和菖蒲可以驱除它们。另外,这天还要吃红色的食物,比如苋菜、虾子、黄鳝,不过最受孩子欢迎的,恐怕就是香喷喷的咸鸭蛋了,它不仅好吃,还很好玩昵。在你的童年生活里一定也有这样平凡而特殊的乐趣,赶快去找找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