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沙四段砂岩油气藏是东营凹陷东部南部缓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陈官庄地区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规律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本文通过对该区沙四段砂岩储层分布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研究区构造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和输导体系研究,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油源是砂岩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朱定蓉 《内江科技》2010,31(3):65-65,153
四扣洼陷沙四段灰岩较发育,主要分为灰礁、灰滩和灰泥3个亚相。通过对该区沙四段沉积亚相的分析,分别圈定了其平面分布范围;利用正演模型、吸收系数等特殊处理方法,总结出了四扣洼陷沙四段有利灰岩储层发育区的地震识别与预测技术,在义东邵4断阶、鄂家南坡及罗家鼻状构造等区带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3.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强度属弱~中等。本文为分析影响该区域岩溶发育的诸多因素以及岩溶发育规律,综合运用地质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法来对研究区岩溶发育规律与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地质条件和钻孔资料数据,将研究区岩溶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单元和1个非可溶岩水文地质单元,得到该区域岩性、断裂构造、节理、地下水和岩浆活动等在岩溶发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该区域的岩溶发育规律如地层岩性和溶洞高程、埋深之间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能为水电站的施工和防渗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营南坡东部地区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特征的研究程度一直较低。本文在研究了白云岩和灰岩岩相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东营南坡东部地区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的主控因素:古碳酸盐岩物源、古地貌、古气候等,建立了两种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刻画了沙四上亚段古地形控制的岩相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晶晶 《内江科技》2010,31(5):115-115
湖相碳酸盐岩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与碎屑岩相比,湖相碳酸盐岩的岩性要复杂得多,本文综合利用车镇沙四段碳酸盐岩薄片鉴定、岩心观测、扫描电镜、测井等资料,对湖相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把碳酸盐岩逐类进行总结,探讨不同岩石类型的特征及其相应的生成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响 《内江科技》2010,31(2):100-100,160
针对夏509块沙四段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以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综合研究方法,提出了大型压裂先弹性开发再适时转注的建议,并从油层保护、压裂工艺以及注采工艺方面进行优化和配套,实现了夏509块低渗透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张炎忠 《内江科技》2014,(2):138-138,117
<正>草13断块沙四段井网基本瘫痪,处于低速低效开发状态。本文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开发实验和各项动态监测资料,结合油藏数值模拟,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该区整体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垦利10-1油田沙三上亚段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横向变化快,使得对该亚段内沉积体系识不清楚。以明确沙三中亚段沉积相类型以及特征为目的,以沉积学和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石颜色、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地震响应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垦利10-1油田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该亚相内利用测井相标志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河道间等4种微相;在沉积微相特征和地震属性的综合研究基础之上,剖析了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的时空演化规律,认为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由多期朵叶体相互叠置而成,平面上由北向南展布,从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到高位体系域的垂向演化序列来看,朵叶体的发育程度呈现由大变小再变大的特征,反应了进积、退积再进积(加积)的沉积样式。最后依据沉积相的时空演化特征,总结了沙三上亚段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研究成果可为油田下一步滚动勘探提供地质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滑辉  胡新铭  郑双喜 《内江科技》2009,30(5):117-117
通过对渤南油田沙四段的开发现状、油藏地质特征、试油试采特征及渤南深层生储盖组合及油藏类型的深入分析总结.提出渤南油田沙四段下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铁勇 《内江科技》2009,30(6):97-97
户部寨油气田裂缝分布控制原始油气藏和后期剩余油气分布,研究该区裂缝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裂缝的组系、充填性、密度、延伸长度,认为裂缝总体上具有角度高、基本未充填、密度分布不均匀、延伸短的特点。划分出了沙四上和沙四下亚段的裂缝发育区、裂缝较发育区、裂缝发育差区、裂缝不发育区。  相似文献   

11.
阿拉善盟温都尔毛道-科伯一带华力西期侵入岩发育,从基性-酸性均有,以中酸性为主,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及本人在该区从事矿产地质调查工作3年的成果,铁、铜等多金属矿矿产无论在生成时期或空间分布上均与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成矿条件是中酸性侵入岩岩体内部一些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薄弱地带,或与碳酸盐岩接触处围岩与岩体均产生矽卡岩化蚀变的地带。本文从该区侵入岩时代、空间分布、构造特征及与围岩的接触处的蚀变特征着手,对铁、铜等多金属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在该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鄂西渝东区地处川东高陡背斜东缘,区内碳酸盐岩储层十分发育,其中飞仙关三段是主要产能贡献层,该段包括白云岩和灰岩两类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白云岩储层为区内最优储层。由于该区构造活动频繁,烃源岩演化程度高,储层孔、洞、缝杂乱分布,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急需对鄂西渝东区飞三段针对性开展储层特征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揭示飞三段储层的孔喉特征和成岩演化规律,寻找优质白云岩储层,以提高单井产能,为老区高效有序开发点拨方向。同时鄂西渝东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储层特征研究对其它同类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豫西铝土矿聚集区与富集规律的研究,综合该区成矿构造条件、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古地理及古气候以及富集规律特征,提出了三门峡——新安成矿亚区和嵩、箕成矿亚区应是找矿的重点地区;在大面积浅覆盖的准平原区的湖盆边缘地带,应结合物探和煤田地质资料,有效地指导中、深部的普查找矿工作;并要重视中奥陶统灰岩岩溶洼斗发育区的普查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4.
陈世清 《内江科技》2013,34(1):139+204
郝现地区是胜利油区沙三中岩性、构造-岩性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其储量大,产能高,新区产能建设效果好。本文通过对该区构造特征综合分析,明确了研究区构造样式以及断层与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栾春华 《中国科技信息》2011,(24):42+46-42,46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广泛发育着滩坝砂沉积,由于滩坝砂岩油藏分布规律复杂、单层厚度薄、储层横向变化快,造成储层预测难度大。研究中运用古地貌恢复,总结出滩坝砂的分布规律,在古地貌分析的指导下,应用频谱扫描技术,结合储层特征选取有效的参数,预测滩坝储层的横向展布。在正理庄油田樊131块应用储层综合预测方法,部署方案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有涛 《内江科技》2012,(11):112+114
春风油田近缘沉积体系中的沙一段1砂组储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弱反射或空白反射现象,造成储层描述难度加大,本文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目标性处理和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以精细的层位解释为基础,在该区建立符合地质规律的波阻抗模型,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反演得到了高分辨率的波阻抗数据体,对有利砂体的展布规律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青南洼陷位于东营凹陷东部,具有多方向物源、多样式沉积及多类型油气藏等特点,主力含油层系为沙四纯上亚段。该区钻遇沙四纯上亚段的探井有15口,通过对实钻井的分析,认为青南洼陷沙四纯上亚段储层空间横向上变化大,单层厚度薄,岩性组合复杂。由于对沉积类型认识不清,导致储层展布情况不明,是制约该区勘探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该区的勘探难点,分析了沉积特征与成藏条件,明确了储层展布特征以及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前期地质研究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有孔洞型、裂缝型、孔-缝型等多种类型。储层横向变化较大,同一构造带内储层也不尽相同,现有地震资料中发现一些"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如何寻觅本区有利储层的发育规律、进而预测本区有利储层的展布是目前勘探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趋势面差异分析技术、反射异常体刻画、AVO效果分析等技术,开展了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丁晓明 《内江科技》2009,30(5):110-110
本文主要对东营凹陷陈官庄地区沙河街组第四段地层对比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依据测井资料从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感应电导率四性来进行分析,结合岩性剖面、解释孔隙度、解释渗透率对该区沙四段地层对比进行了论述,图文配合对该区地层划分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正>草13断块沙四段井网基本瘫痪,处于低速低效开发状态。本文从产量递减、储量动用、层系井网、水驱效果、采收率等几个方面对该区的开发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为区块综合调整和科学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