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异化问题既是现实生活问题,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从物化现象或异化现象的批判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而且这一批判都与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郭芹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98-100
卢梭对专制社会种种异化现象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的自由和平等观念的论述,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马克思批判吸收了卢梭异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建构了科学的唯物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异化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哲学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正是在对黑格尔意识异化理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并通过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不断扬弃和对异化劳动内涵的不断丰富,最终在异化劳动的真正根源、扬弃异化劳动的正确道路等方面超越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维度。异化问题作为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马克思创立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分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理论武器。马克思作为异化理论成熟形态的创立者,其异化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了卢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以此展开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的憧憬.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其批判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有力武器,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疾苦的关切.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理论基础,它既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也具有其历史和逻辑的局限性,这导致马克思成熟时期对异化理论的摒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源自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但实现了对后者的扬弃。马克思用唯物论改造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就是用辩证法研究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的结果。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颠覆了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异化理论一直受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关注和探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异化的双重历史效应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形成应有的共识.学界往往过多强调异化概念的批判意蕴而忽视了早期马克思对异化现象的历史性肯定,类似的偏向也表现在了卢卡奇和韦伯关于异化的理解中.在异化现象依然普通存在、异化问题依然严峻的今天,辩证、全面、科学的阐述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异化的双重历史效应,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研究的内在要求,同时也能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成果。在萨特哲学中,异化同样是一个重要概念。二者关于异化的本质、根源及其超越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划清二者之间的界线对于分清萨特异化理论的实质,进一步深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要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用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工具。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术立场和时代特征对其加以创新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异化观。通过对卢卡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哈贝马斯异化理论的简要梳理,有助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几百年来,异化理论在西方一直大畅其行。黑格尔在思辨哲学意义上演绎他的异化观,费尔巴哈则从人本主义出发用异化理论来批判宗教。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实践、历史层面上进行的,既具人关怀性又具科学范导性。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工业化大社会中人的全面异化进行了深刻细致的揭露批判,但他们在追寻消除异化的途径时却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方向,这使得他们的异化理论变成为难以付诸实践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阿格尔从马克思自然观、异化劳动理论和危机理论出发,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理论"。按照他的看法,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已取代经济危机占主导地位成为主要的危机类型;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所导致的"异化消费";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在于"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文章意在对阿格尔"生态危机理论"进行全面阐述并作出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方法,其新颖性和跨学科令评论家们对“精神生态”的理解见仁见智。精神生态研究两个关系;一是精神内各因素,包括信仰、欲望、动机、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之间的关系;二是精神与其外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人的精神内的危机早致了人与其外的危机,因此,探讨精神内的危机以及危机的突围意义更为重要。从总体上看,精神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价值观的颠覆与人性的异化和欲望的过度膨胀等精神因子间关系的失衡,因此,解决精神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可用艺术来救赎精神和遏制欲望的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13.
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并将其发展成自己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理论武器。他们以"异化"与"技术理性"为切入点,从意识形态领域、大众文化、技术理性等方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状态下的人类畸形的生存状况。但这种批判并不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而是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引申来的人本主义批判漩涡中,因此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批判的精神背道而驰。深刻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有助于我们辩证地把握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阿道司·赫胥黎的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潜藏着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由内而外的异化逻辑,具体表现为“福特主义”意识形态塑造、整饬日常生活与时空经验、规训身体与享乐成瘾这三个步骤。这套异化逻辑勾勒出人的精神及身体的异化危机,预示着赫胥黎的警告。  相似文献   

15.
消费,从其本质上说是人为了实现人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而进行的对消费对象的消耗活动。无论是节俭主义还是消费主义都是对消费本质的异化,消费主义更是给自然及人的精神带来重重危机。通过对消费本质、人的本质及人的需要、物的多重价值和二重纬度的分析表明,低碳消费是一种反映消费及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消费方式,能够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乌托邦精神与教育——关于教育价值理想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托邦精神不同于理想和超越精神,它体现着对此时此地不具有实现可能性的价值理想的追求,其内涵是追求完美的精神、批判的思维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乌托邦精神与教育的价值理想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一方面,乌托邦思想家将教育作为实现其价值理想的最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教育内在地具有一种超越现实存在、趋向完美境界的价值追求。教育的乌托邦精神作为一种在此时此地不具有完全实现可能性的价值理想,也存在着走向异化的危险。因此,要防止乌托邦精神的僭越,必须将其置于人类理性智慧的观照之下。  相似文献   

17.
阿格尔从重建马克思危机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展开了有力批判,指出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他认为要消除生态危机就必须克服异化消费,途径就是进行"期望破灭的辩证法"的社会变革,只有无情地粉碎人们对资产阶级商品永远丰富的期望,重建生态社会主义,才能走向绿色解放之路。他返本开新的研究,大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是造成社会异化的根源,社会异化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集中表现为“单向度的社会”。同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一样,我国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极大地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马尔库塞的社会异化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启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善用技术理性,坚持多面性的社会和谐观,更要注重人本精神,保障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疏离的危机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化而加剧,而旅游活动是缓解社会疏离的新视角.旅游活动可以促进人的相互了解、尊重和社会认同,有利于形成一种乐观的文化精神互动,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文化精神整合和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以培养师范生为己任的高师院校,需要以其独特的教师文化来潜移默化地陶冶师范生的心灵,让高师教师文化的影响在师范生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得以深化和延伸。但高师院校中的教师文化呈现出教师专业个人主义文化盛行、教师角色认同危机、教师职业操守沦丧、教师学术研究异化、教师人文精神缺乏、教师创新意识衰微等诸多病态,扭曲了高师教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