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也要关注这三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是,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过多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评价,很少有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其实,一个人将来能否成功,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要比他掌握的知识技能重要得多,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是由于自己的努力,也能取得成功,而有些人虽然被人称得上是"天才",但是由于自己的情感态度不强烈,由于缺乏自信而不敢去迎接挑战.我们也能感觉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都受自己的情感所左右,他们对学习语文的情感直接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情感评价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把它们融为一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如何运用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提升与发展,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已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语文老师意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片面性,限制了学生的情感、个性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努力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认真分析研究了有效地策略方法,提出几种实现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华文彬 《考试周刊》2014,(30):31-31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文章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它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本学习、能力迁移、资料补充三个有效途径,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对另外两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经过长期实践,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如朗读、创建情境以及小组探究等方式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笔者认为写作也是一个非常有效果的措施,通过写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同时能将学生的思想过程、心理状态、价值观等文字化、具象化,能够有效训练学生增加情感感知,塑造好的价值观。本文简要介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微写作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微写作在高中语文课堂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7.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是《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笔者在长期的一年化学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一些促进中学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有效落实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钱红云 《语文天地》2013,(18):71-7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人们对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新的认识,有效的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达成三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容易被教学所忽视,但却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所在。有效的语文教学首先是学生觉得有学习价值的、感兴趣的、并投入情感的活动,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互动有了情感上的投入,认为学习语文知识和表达是自我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然而,时下在目标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则有所忽视。而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课型——试卷评讲课,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视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变。那么,在语文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维度之一,突出了语文即人文的特点,焕发了语文教学生命的张力。与理论的提出相比,这一维度究竟如何在具体教学中体现,如何渗透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则更需要教学智慧。传统语文教学过度推崇“思想性”,将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简单置于意识形态范畴,割裂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使语文教学教条化、空洞化。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语文教育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有了新的要求。我认为语文新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相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一、重“文”轻“语”,华而不实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但是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忽视、削弱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是背离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样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我们看到,有些教师为了落实“人文教育”目标,目光只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在教学中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好像教学中一涉及…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教学目标有三维: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学的教学,也是思想教育课。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特别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通过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美的熏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相似文献   

13.
张媛 《现代语文》2010,(9):30-30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程三维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维度目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及时正确的评价无论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乃至对语文课程的自身完善都有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评价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三个方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主要结合几个教学的例子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完成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状况仍没有根本上的改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  相似文献   

16.
一、落实“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维一体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  相似文献   

17.
王颖 《小学生》2013,(1):62-62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折射在语文这门学科上,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在瞄准三维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必须在有效的教学手段上下功夫。提高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需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可见情感目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这就要我们的语文教学紧扣情感之弦,让课堂飞扬激情,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中受到美的,陶、情的升华,为他们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兴趣。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 ,怎样才能激发起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新近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明确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了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 ,这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的。可见情感态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崇敬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