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 第一,生成了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理论与实践,在改变传统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与利益分解相联系的新的利益分配主体环境,其特点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产权存在的结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商品所有权规律对经济实体的要求,改革的政企分开和政权与产权分开的要求。这些要求统一规定了微观层次上的利益分配以经济权利为依据,即以生产要素(包括物质生产要素、活劳动生产要素、赀币财产等)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为依据进行利益分配。国家在政权与产权分开的条件下,作为政权的国家和作为产权的国家应该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存在的问题的揭示,论证了制度安排的实质就是权利的分配、产权的分配。所以,实现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公平与效率也必须从产权分配改革入手,从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上解决土地所有权虚王的突出矛盾,从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立法上保护农民的利益,从土地规模经营和土地流持上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现代股份制企业把财产权利分解为终极所有权、产权和经营权,从而使得财产所有权能够进入市场交易。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使各自经济利益的界限十分清楚。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要求产权明晰,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集体土地产权结构的变化过程就是农民个体权利体系不断丰富的过程.农民个体权利的丰富,不断创新着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人民公社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单一,农民主体身份缺失,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缺乏农民个体权利的支持而失去持续的基础;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分离,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权,激发了集体经济分散经营的活力;以土地确权和流转为核心的新一轮土地产权改革,实现了农民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通过数量上的量化和形式上的固化实现了权利的流转,激发了农民自主选择并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应是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所有权能到位,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本经营职能分开,建立公司法人财产制度和所有有限责任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达到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经营权是一种以对物的使用、收益为主要内容的权利,是以国家财产为客体的一种新型的他物权。国有企业经营权与传统民法中的用益物权,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经营权日渐凸现。本文仅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视角,对国有企业经营权及相关法律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国有企业经营权的经济根源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国有企业对国家财产所有权享有的经营权的经济根源就在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或分离”。私有制的产生,货币的出现,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分离现象更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民所有制所采取的经济形式是国家所有制形式,即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占有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国家为代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必然要通过众多单个国有企业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全民制经济内部所有权同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离首先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客观要求,同时还决定于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7.
如何认识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的理论界限,其具体结构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当前改革的实践向理论工作者提出的难题之一。能否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对改革进展的关系甚大。本文以全民所有制为对象,在只考虑国家与企业二元关系的条件下,对以上问题作些初步的分析,以求教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同志们。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作为法的范畴,反映了经济关系中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7,(5):55-59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本质是将土地经营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权利,然后将其投入市场促进土地流转,进而带动农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土地产权模式已经被大部分学者所接受,且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目前仍然没有以法律规范的形式赋予其权利的正当性,其权利归属也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从所有权的弹力性角度出发,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为理论基础,认为土地经营权的权利根源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权利属性为用益物权。在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立法缺失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内容,提出了我国关于土地经营权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基础,分析《民办教育促进法》维护民办学校经营与产权的困境是民办学校的合理性回报的界定、民办学校的产权关系的厘清,并论述民办学校经营有学校产品经营、学校资产经营、学校资本经营三个层次。为促进民办学校发展,提出产权改革的建议是进一步明晰产权、推行民办学校财产股份化、推行民办学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政策实施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近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应是维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现状,通过强化农民土地产权而淡化农民集体所有权,进而使农村土地趋于成为农民个人的真正财产。其具体政策选择主要包括:赋予农民永久且物权化的土地使用权;逐步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价值平等;尽快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1.
土地权利制度是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土地权利立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又富有成效的发展过程。建国后,我国土地权利经历了一个从私有向公有的深刻转变,随着市场经济实践的逐步深入,土地权利又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丰富了利益实现的方式,进而实现了从归属到利用的再次发展。面对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历史任务,系统梳理我国土地权利立法的沿革,无疑有助于我们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三权分置”改革中的土地经营权是指土地经营权的所有人拥有耕地、从事农业生产和获得利益的权利,土地经营权是基于土地所有权或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经营管理土地的权利。承包农户可以在承包地上设定土地管理权。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在其所有的荒滩、荒山、荒丘、荒沟上(以下简称“四荒地”)设立土地经营权,并将其移交给其他经营管理对象。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所产生的土地经营权性质应该是不动产用益物权,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具有的成员权性质,承包农户在承包土地上为自己所设定的土地经营权也相应的具有成员权特点;基于土地所有权所设立的土地经营权(“四荒地”的土地经营权)作为物权已得到法律上的确认。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经营土地的理论基础是土地公有制,其经营土地获得利益的根本目的应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所追求的共同富裕是一致的。但政府经营土地的社会主义理想与当前中国的现实却出现巨大的差距,反映出政府经营土地过程中存在着角色冲突。因此,应以“公共利益”为界限约束政府经营土地的行为,并采取措施对政府经营土地的行为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坚持三个效益并重,科学有序,积极稳妥的原则。通过破解制约集体林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难题,解决集体森林和林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在林权制度改革中要处理好与林权制度稳定的关系、与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关系、林地所有权及使用权等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司法奉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治理原则,大多数股东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决策掌握在董事会和经理层手中,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公司法都规定了股东知情权制度。我国2005年公司法明确规定了股东享有知情权及其受到侵害时的股东诉讼权,但是在股东知情权行使的条件以及股东知情权诉讼的程序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导致股东知情权保护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分析股东知情权的内容和理论依据以及我国在股东知情权规定方面存在的缺陷,从而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切实保护股东的知情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朱执信毕生致力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业。经济方面,他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学说,提出了自己的“国有化”观念。他认为,铁路、土地由于本身所固有的、在地点和效果上所具有的特性,不能由私人独占经营;从保证国家税收、造福社会及人民的国家管理角度出发,必须收归国有。铁路的国有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土地的国有则仅指则经营权应归土地购买者。他的这种国有化思想相对于同时代的人来说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改革总体思路是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所有制变革必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应当是计划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应该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反对平均主义;企业管理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重视私营经济发展;实行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思想的特点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特别强调"自己走路"、"中国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生产力发展作为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改革思想的丰厚意蕴表现为:代表了当时中央领导集体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成果的主导方面;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历史借鉴;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小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权、产品所有权及劳动力使用权这三种权力归属于个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这“三权”归属于资本家;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公有制条件下,这“三权”将归属于联合的个人。这才是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真实内涵。但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三权”在国有企业里不应该是统一的,而应是分离的,即生产资料所有权应归国家,产品所有权及劳动力使用权应归企业。这应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也应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土地所有权经历了归农民所有、收归国有,再到当前主要表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重归农民凸显出新的矛盾,并对社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为解决当今形势下的矛盾,土地所有权的归属需要重新确权,土地产权确权归农民,所有权的确立是保障财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