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诗本正体,自古皆以“温柔敦厚”为准绳和规矩。然东坡诗中有大量的戏谑调侃之作。诗作如此谐谑,颇值人们注意和研究。在界定了谐谑诗的内涵外延并探明谐谑诗源流后,本文着重分析苏轼谐谑诗之源:性格和经历是影响苏轼创作谐谑诗重要的内、外因素,对前贤的学习和继承是影响其创作的重要条件,而创作思想则影响了他谐谑诗创作的内容、技巧、风格等。  相似文献   

2.
一、谐谑美的因素与杂文的谐谑美 语言是用来达意的。但是某一意思的表达却可以有不同方式:可以说得直捷了当,也可以说得委婉含蓄;可以说得慷慨激昂,也可以说得开心解颐。总之,大体可以把说话的方式分为两类:即直白地说和艺术地说。而采用诙谐戏谑的语言来达意,便是一种说话艺术,谓之谐谑。谐谑的达意方式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关注,这种说话艺术的最鲜明特点是具有解颐性因素。不过,解颐性因素引起的兴趣关注尚不等同于审美关注。谐谑而能成为美,解颐性只是起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以编撰《古今笑》(又名《古今谭概》)一书享誉笑坛的明代冯梦龙曾说:“如止有谐谑而已,功与罪两不居焉。”这是说,仅停留于谐谑,说不上予人有益,也说不上于人有害。可见,谐谑如仅具有开心解颐,让人忍俊不禁的效果,还谈不上有审美认识价值。谐谑美除需具有解颐性因素外,还需具备其他一些因素。 冯梦龙称谐谑为“谑浪”。他在《古今谭概·雅浪部》序文中说:“谑浪,人所时有也。过则虐,虐则不堪,是故雅之为贵。雅行不惊俗,雅言不骇耳,雅谑不伤心”。冯梦龙提出谐谑以“雅之为贵”,认为超过了这个“度”,失雅而成虐,则会使人难堪,反而达不到开心解颐的效果。这个“雅浪”的分寸感要求,是说谐谑要讲文雅性。  相似文献   

3.
略论稼轩谐谑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弃疾是宋代现存词作最多的一家,其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然而前人于其词风多注意到“悲歌慷慨”与“委婉清丽”两种,至于其诙谐戏谑一类的作品则很少留意。章从辛弃疾谐谑词的内容入手,对其谐谑词作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对其特点与成因给予初步的分析:认为稼轩谐谑词具有幽默诙谐,谑而不虐;寓庄于谐,笑中含悲,精心用典,不拘一格,以为词,俚俗并用的特点,稼轩的传奇经历,悲剧命运与独特性格是其谐谑词的直接成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于"小说"的概念至今没有确定的内涵,争议颇多,进一步进行分类和类型研究存在诸多难处。因此,用今人"小说"的概念提出"谐谑"这一类型,无疑是有争议的。笔者通过对汉画像石和汉代陶俑以及史籍文献的考察,探讨"俳优小说"的内涵,对"谐谑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认为其当为具有谐谑性、故事性的散体书面文学。  相似文献   

5.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另辟了一种具有谐谑风格的诗风,给儒家文艺思想禁锢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空气,并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这种谐谑风格。文章归纳总结出这些表现方法:自嘲式、漫画式、寓言式、戏剧式,并试图列举实例来来逐条论证,来探索运用这些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谐谑幽默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6.
谐谑古已有之;网络原创文学中的谐谑有自谐、改写名句、专业术语活用、无厘头夹缠胡闹、故作姿态戏仿等类型;网络原创文学中的谐谑具有社会性、自由性和话语重组的积极意义;也存在着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秋风 《初中生》2007,(9):11-12
被誉为“平民艺术家”的赵丽蓉老人含笑离开了我们,但她留给我们的是笑声和欢乐。这笑声,这欢乐,将伴随着她脍炙人口的精美小品,伴随着她崇高美好的艺德,和生活中那同样富于谐谑味儿的语言,永远珍藏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8.
词为伴随歌乐宴饮衍生出的文学样式,直至北宋仍被视为游戏之笔.其问虽经过形式与内容上的变革与开拓,但是这种变革与开拓总是渐进式的.苏轼的谐谑词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范例,它们虽然没有彻底摆脱以往谐谑词俗狎的特点,但是其中所体现的苏轼对谐谑词的开拓,尤其是主旨与功能的拔高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们表现了苏轼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与自我的超越,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南戏剧本前面与北杂剧剧本末尾有四句或两句韵语,用来概括剧情大意、提示剧名,叫题目或题目正名。从观众而言,它具有广告宣传之用;从读者而言,它具有了解剧情概要之需。但为何南戏置于剧本开头而北杂剧放在剧本末尾,这是由南戏剧情比较复杂、杂剧剧情相对单纯所决定。南戏剧情复杂的构成因素之一是融合了较多的表演伎艺;杂剧主要吸收了说唱伎艺,尽管也插入一些表演伎艺,但与剧情无关,故不会增加剧情的复杂性。"多角均唱"的演唱体制,决定了南戏以动作、形体、道白、表情——念做打表演,相对来说不太受时间的限制;"一人主唱"到底的演唱体制,决定了元杂剧剧情比较单纯,一般为"四折一楔子"。  相似文献   

10.
《谐铎》中颇多谐谑之作,不但数量可观,而且名篇迭出,特色独具,沈起凤自觉地追求谐谑而且是一位制造谐谑的高手,谐谑表现手法多样,功力深厚。谐谑表现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产物,它的使用能让作品亦庄亦谐,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实在是小说深受喜爱的重要根由。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学者多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封闭性和宗法性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社会,这两种特征使得中国喜剧精神先天不足。从中古谐谑小说的独立盛行来看,"谐谑"一体能够蓬勃兴旺地发展起来,与人们娱乐的天性和追求快乐的现实生活需要是密不可分的。从人类早期游戏或娱乐生活中诞生的娱乐意识虽然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汉代儒家正统话语的制约和规范,但至魏晋,随着人们娱乐天性的醒觉和文学意识的自觉独立,谐谑小说异军突起,小说就是在变古开新的新兴娱乐审美观的关照下,重新调节、变异,发生成为一种自觉的新兴文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对于“小说”的概念至今没有确定的内涵,争议颇多,进一步进行分类和类型研究存在诸多难处。因此,用今人“小说”的概念提出“谐谑”这一类型,无疑是有争议的。笔者通过对汉画像石和汉代陶俑以及史籍文献的考察,探讨“俳优小说”的内涵,对“谐谑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认为其当为具有谐谑性、故事性的散体书面文学。  相似文献   

13.
滑稽谐谑是元散曲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元散曲中既有单纯的滑稽戏谑、玩弄文字之作,又有借调侃、幽默来表现严肃、深刻社会内容的作品,还有介于二者之间写日常琐事充满谐趣的作品。元代社会的历史环境,元杂剧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是形成元曲滑稽谐谑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平民艺术家"的赵丽蓉老人含笑离开了我们,但她留给我们的是笑声和欢乐.这笑声,这欢乐,将伴随着她脍炙人口的精美小品,伴随着她崇高美好的艺德,和生活中那同样富于谐谑味儿的语言,永远珍藏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15.
钢琴即兴伴奏是即兴创作与即兴表演相结合,音乐思维与音乐感觉相结合的一种音乐表演活动,如何掌握好这一表现技巧,首先应从歌曲的分析入手,并在实际伴奏中要做到手法力求简练,伴奏为演唱者着想及重视演奏手法与技巧,使钢琴即兴伴奏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谐谑"即诙谐逗趣,我国戏剧在诞生之初就蕴含了这一重要的元素。滑稽调笑,谈言于微中其本身即为一门艺术,将这门艺术融入戏剧,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戏剧的内容,往往比"歌"、"舞"更具吸引力。从上古至五代的"优人优戏"到唐之"弄参军"、宋之"滑稽戏",都体现了这一传统。  相似文献   

17.
《大唐新语》是唐朝人刘肃编撰的一部史书 ,有很珍贵的史料价值。《新唐书》将其著录在《艺文志》杂史类 ,《四库全书》却以该书“谐谑一门”“繁芜猥琐”“有乖史家之体例”为由 ,将该书编入子部小说家类 ,否定其史学价值和史学地位。本文从分析“谐谑”篇的“鉴戒”意义、史料价值及与两《唐书》所载史料相比较 ,指出“谐谑”篇并非“繁芜猥琐” ,《大唐新语》一书完全符合史书“语”体体例 ,不应当轻率地贬低该书的价值和地位。同时提出研究古文献、研究古代史 ,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 ,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8.
汉魏六朝谐谑小说大量涌现,在文言小说中独树一帜,并自成一体。考察其艺术起源,当与先秦优语、百戏"俳优小说"技艺和汉代宫廷弄臣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器乐表演中的即兴行为主要表现为器乐即兴演奏,全文从器乐即兴演奏应具备的条件、训练方法及宣传途径上进行探究,倡议、发展器乐即兴演奏。  相似文献   

20.
“即兴演奏”是一项特殊的音乐技巧,是创造与表演、灵感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即兴创作与表演”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被成功地运用于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将“即兴创造”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高师音乐教育应将“即兴创作与表演”纳入其课程体系中,并承担起“即兴创作与表演”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