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85后、90后消费群体进入主消费群体、00后消费者的即将融入主消费群,目前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一代成为消费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这一群体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地位优越的一代,享受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有着多元的信息源和广阔的视野,生活在媒体编制的世界,他们提前步入"品牌化",他们更有自己的消费品味和时尚观点,跟随着电子商务和虚拟消费的发展而成长。面对这样的一群人,卫生巾行业许多"功成名就"的品牌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年轻化"、"高端化"、"时效化"成  相似文献   

2.
王鸳珍 《中国出版》2012,(10):35-38
潮流杂志是新千年后出现的追求潮流与时尚消费的一种新类型的消费类杂志,"内容为王还是广告为王",是杂志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潮流杂志针对年轻群体的低端时尚期刊的定位、杂志内容特色、受众需求与广告诉求的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内容为王"是潮流杂志尚处于"一次售卖"市场开拓期间的有效选择,而先锋性、本土化、运作模式创新、网络互动营销是实现杂志"内容为王"、做大做强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建勇  文辉 《新闻界》2008,(3):9-11
小众营销由于个性化消费和大众传播成本提高而兴起,"终端之争"演变为"小众群体之争"、企业广告传播媒体分化、企业品牌塑造强化个性化消费与社会认同、企业广告评估体系关注非目标消费群体反馈等将成为小众化营销变革趋势。  相似文献   

4.
"90后"实习记者是与互联网相伴而生、同期成长的一代。针对这一群体的培训,是传统媒体面对的全新课题。在培训中,要让这些实习记者充分认识职场环境的新变化,同时媒体的培训方法也要在坚持过去的优良传统中不断改进,并针对当前的传播实践,对实习记者的传播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袁楠 《今传媒》2011,19(3):52-5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2009年中国新闻网上"90后"为标题的253个文本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媒体如何构建"90后"这一群体的形象,并认为"90后"被贴上了诸多负面的标签,这是媒体与社会的刻板成见,并不符合这个群体的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6.
许哲 《新闻爱好者》2011,(7):111-113
当下的大学生,开始了由"80后"向"90后"的过渡。"80后"的称谓源自文学界,原被指代于1980年后出生的作家群体,后被各个领域广泛借用,特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①。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16,(4):134-136
2015年夏天,娃哈哈推出全新营养健康饮品"柠檬酸奶",针对崇尚自我个性的年轻消费群体,该新品采用糖果色"个性瓶"包装,以"90后"、"00后"钟爱的网络热词"真暖男"、"游戏控"、"吃货团"、"女汉子"和"真女神"等为"个性标签",希望以此与年轻消费群体进行有效沟通,传递柠檬酸奶积极健康的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三家报纸的分析,发现媒体在08年对"80后"、"90后"的关注度开始上升,而这种提升是伴随着他们参与社会事件的社会角色转换的,同时,在媒体建构的话语中,"80后"、"90后"群体开始以正面向上的群体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平日喊着"人间不值得"的90后们,是此次疫情中第一批戴上口罩的人。疫情初期,他们让父母戴口罩,就好像父母让他们穿秋裤一样难。普遍认为,90后心中很难有大江大河,即便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中国"水大鱼大"的激荡十年。因此,90后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但这几乎又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统一称呼,哪一代又看得上他的下一代?我们看不惯年轻人,就像我们父母看不惯我们,是一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纵观2012年报刊广告行业的发展数据和轨迹,可以说存在机遇,但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比较让我们振奋的是,一代一代的报业广告人始终坚守在这个行业,兢兢业业地奋斗着。这一年来,尽管大的经济环境呈现紧缩状态,但报刊广告仍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念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要追求那种一夜暴富,在平稳发展的路径下我们一定会得到很美好很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11.
90后群体伴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他们深受其影响并日益成为社会事件的参与主体。本文以"什邡事件"中的90后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事件事发地的实地调研,考察传媒与该群体权利意识现状的关联,在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90后群体因受权利意识的驱动而参与群体性事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促动着事件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大众传媒理应唤起90后群体对权利意识的集体认同并建构一种集体记忆、打造一种集体信仰。  相似文献   

12.
包韶睿 《东南传播》2016,(1):101-103
当下大众传播社会盛行消费文化。以电视脱口秀节目为例,其话语在被消费的同时也成为各种消费者的"发言人"。因此以消费者视角关照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具有意义。《金星秀》自开播起屡次刷新中国脱口秀节目收视记录,取得收视与口碑双赢。通过分析发现,它的主要消费群体是"90后"甚至是"00后"的当代青年。因此本文以《金星秀》为例立足于青年亚文化视角从话语空间、话语权力、话语形态入手分析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寻找青年人的媒介需求所在,探索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娴 《东南传播》2021,(6):115-1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美颜技术的大众化,人像美化成为网络用户特别是90后女性群体的一种依赖性实践,其在引领新的美学价值的同时,也重塑着互联网一代的社交方式.笔者将90后女性热衷"人像美化"这一行为,与技术赋权、"他者镜像"、身份认同偏移及媒介审美霸权等相关观点进行辩证讨论,剖析人像美化的依赖性如何彰显数字时代的形象焦虑,进而对当代年轻女性社交平台中的自我凝视和拟态真实形成较为深刻的把握.90后女性在"他者"期待视野下不断加工和改造自己的人像图片,是媒介技术对人像美化进行赋权的过程,也隐含着整个社会对"女性美"的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2,(10):31
"喜欢酸的甜/这就是真的我/每一天对于我都非常新鲜/我挑剔的味觉/有最独特的区别……"2005年,这曲酸甜之歌响遍大街小巷,到今天依然脍炙人口,唱出了无数年轻人热爱音乐、渴望梦想的心声。而蒙牛酸酸乳的品牌个性正是在这首歌中得到了释放,用独一无二的青春宣言唱响了《超级女声》这一音乐舞台,让无数怀揣音乐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发布,报告称50后是怀旧、闲暇却不优越的一代;60后是优越却不安逸的“现实一代”;70后是现实进取的“中坚一代”;80后是保守分化的“重商一代”;90后是轻松乐观的“社交一代”。如此划分,引来了一番争议,《新京报》刊发评论称,给各个年龄层人群贴标签,抹杀了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徒具新闻学的意义,而无社会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消费产品的意义,此即符号消费的题中之义。在"优衣库联名款遭疯抢"事件中,目标消费群体即年轻群体想要通过购买此款T恤从而获得它所被赋予的个性符号,借以彰显自己的潮流个性。但是,T恤的所谓个性符号,实则是商家进行批量生产的范例,年轻消费者并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个性,反而容易在追赶潮流的过程中与同样渴望通过商品彰显个性的他人发生个性上的雷同。在社会转型期中,年轻群体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危机,欲借符号消费缓解焦虑。商家聘请明星代言的举动以及其他明星此前的自发代言行为,使得该系列T恤实现符号上的增值,即被赋予"购买此款T恤即可获得与明星红人等同的社会地位"的意义,驱使年轻群体产生消费行为。本文试图从这起疯抢事件中,探讨符号消费之于年轻群体的吸引力,理清个中的消费动机,从而为警惕符号消费对年轻群体造成的消极影响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庄庸 《出版广角》2014,(7):14-15
正在这种新部落里,大家分享、表达、阅读一体化——阅读者成为创作者,创作者成为新的阅读者。这是一种资源禀赋的建构:你在一代又一代地培养着作家、培育着自己的读者。2014春季图书订货会,不少人都跟我提到,有一种阅读小潮流或趋势正在发生:图书正在流行小开本、小文艺与高定价。这或许是因为,市场正在发生"阅读者的结构性变化"。有一种群体/阶层/类型和圈子读者正在兴起。他们可能有点像豆瓣的新部落,也有点像三联、广师大、新星,惟一的区别在于:这并不是原来那种意义  相似文献   

18.
齐爱军 《新闻界》2002,(4):14-15
白领,作为一个具有强劲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群体,正日益受到媒介市场的青睐。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新闻媒介格局大重组、大变动,也与媒体对这一受众群体的发现、认识以及进一步的市场切割、资源重组密切相关。一、白领———一个具有强劲消费能力受众群体的形成1998年,上海出现了一份非常独特的报纸———《申江服务导报》。这份报纸与当时流行的晚报、都市报等大众综合性报纸截然不同,它锁定的是上海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白领,并很快占领市场,第一年的利润就达到1000多万元。也正是从《申江服务导报》开始,中国白领,…  相似文献   

19.
正借用狄更斯的一句话"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近几年特别是近3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传媒行业及众多行业的迅速变革。"颗粒化的媒体环境"、"社会化媒体营销"、"电商营销"、"内容为王下的马太效应"这些热词都出现在这几年。在这个广告行业洗牌速度最快的时代,过去几年伴随着众多过往辉煌的大型广告公司的没落,也成长起来了众多成立时间很短但极具前景的大型广告公司。我们面临着虽然困难多多,但也机遇多多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15,(2):136-137
2014年10月24日,中国广告行业年度顶级盛会——第21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在贵阳隆重开幕。本次盛会陆续评选出了包括中国广告长城奖、媒介营销奖、互动创意奖及广告主奖在内的系列广告行业重磅大奖。"东风标致2008牵手《如果爱》——以电视为支点的高效应回报"营销案例凭借其本身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赢得了观众、广告主及评委会的高度认可,荣膺"2014中国广告长城奖·媒介营销类之电视类金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