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山奇松》是苏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2.
师:我有一个在黄山旅行社的朋友,听说我们要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想请大家帮个忙,设计几条宣传黄山奇松的广告语,大家有兴趣帮这个忙吗?生:(响亮回答)有!师:既然答应了帮忙,就得把忙帮好,所写的广告语要能准确地反映黄山奇松的特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去黄山游玩。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等会儿交流。(学生热烈讨论)师:接下来请每个小组亮出你们设计的广告语。生:黄山奇松,妙在“奇”中!生:黄山奇松,令你回味无穷!生:黄山奇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黄山奇松,让你情有独钟!生:不到黄山非好汉,不观奇松终遗…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学习常有一个现象:学生读了和老师教了的效果差别不大。那么,老师教的意义在哪里呢?真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一个模式去教?每篇课文的收获仅仅是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笔者以自己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实践挖掘了一部分教学价值,以供抛砖引玉。一、教结构写景的文章开头可以写什么?《黄山奇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  相似文献   

4.
1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课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2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习课文表达方法,并仿写。【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奠定赞赏"奇松"基调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介《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主要讲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从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知道了黄山有四绝,人们喜欢黄山松。教学对象分析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  相似文献   

7.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奇字,详细介绍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还简略介绍了其他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  相似文献   

8.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奇"字,详细介绍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还简略介绍了其他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的"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一些词语。(出示:潇洒挺秀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的"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一些词语.(出示:潇洒挺秀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感受奇松的形式美,把握奇松的内容美,发掘奇松的象征美三个角度对黄山奇松之美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细致的分析。意在提高旅游者观赏黄山奇松乃至所有自然景物的审美层次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课文《黄山奇松》中有这么一句:“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在教学课中,一位新教师这样处理“饱经风霜”这个成语。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黄山奇石》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她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  相似文献   

14.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山岳旅游胜地。黄山景色以怪石、云海、奇松、温泉最著名,自古以来,为大家所熟悉,被誉为“黄山四绝”。《黄山奇石》是义教第四册新选的一篇看图学文教材。课文用洗练的笔墨,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黄山四绝之一的奇峰怪石,赞美了神奇美丽的黄山景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篇极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15.
于艳 《山东教育》2014,(9):35-35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松奇特的外形和顽强的生命力,领悟文章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读:  相似文献   

16.
走遍中国     
游黄山前年,我们全家去黄山游历了一次,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游。黄山为群山构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它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与长江、长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爬上莲花峰,让我感受到征服自然、攀登高峰的爽劲;观赏着奇松.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下册起,课文依照一定的主题组织单元。《莫高窟》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与《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共同构成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各地"。(一)关于莫高窟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语文第六册《黄山奇石》是一篇文字优美、图文并茂的课文。文中描述 的黄山是我国名山之一,由于景色秀丽神奇而素有 “人间仙境”之称,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其中黄山的奇石尤为著名。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经历的限 制,学生难以理解本课所描绘的黄山怪石的神奇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为此,我借助于声图并茂、形象 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鲜明的视听形象,集声、形、图、文、动、静、色、光等为一 体,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课文描写的石之 “奇”,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闻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绝壁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  相似文献   

20.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