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语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它积存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可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却让我们在深奥的分析解剖之后变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究其原因,我想大概就是我们没有信奉古人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不必滔滔不绝地  相似文献   

2.
道德修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本质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本质和内容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的讨论 ,实际上源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课程的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新建学科 ,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搞清我们所从事的教学课程的属性 ,只有这样才能把它建设好 ;二是现实中的问题 ,这门课的讲授严重脱离学生思想实际 ,尽讲一些抽象空洞枯燥的大道理 ,效果不好。我们认为 ,思想道德修养课所以效果不好 ,所以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 ,是因为我们对这门课的认识存在着误区。我们把它理解为一门学科式的课程 ,认为它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系统学科理论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追…  相似文献   

3.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带有文化色彩的语言学科,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不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逻辑的语文框架。但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不能仅仅受限于课本,所以通过阅读去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面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教师注重对于知识的记忆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需要改变方法。据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发挥出阅读教学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教师往往会创设很多情境,或利用PPT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公开课,导入环节五花八门,有唱歌的,有讲故事的,有猜谜的,有说儿歌的……但有时为了活跃气氛,往往会偏离主题,或过分花哨,或拖沓时间,以致后来的教学来不及或仓促而为之。看到这些,我不免想到教师是不是把整节课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兴趣上,而忽视了教学本质?何不让我们的课堂朴素点、简单点,让学生理解得多点?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教育过程当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朗读教学当中,教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对课文产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进行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形成知识体系,还要构建语言能力。所以,引导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一条河,一条深埋在地底下的河,它静静地流淌,穿越时空,让灵魂与灵魂撞击,让生命与生命碰发火花。语文,注定就是一门注入情感、注入生活的课程,如果只对着一堆生涩的文字咀嚼,填鸭式地分析,语文课就会显得更加枯燥,加上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特殊在它的地位,说它是主课吧,学生却不把它当主课看待,说它是副课吧,它却总是以主人翁的位置贯穿学生整个学业的始终,补课时候从来没有听说学生要刻意去补习语文课,答卷完毕最让学生满意的也是语文,因为只要是空,都能用汉字符号把它填满,就连作文,都是那么让学生满意,但是最没有把握对错的也是语文,所以语文似乎是可学也可不学的一门课程,我觉得,语文课融入我们的情感,我们的课会更精彩,尤其针对差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学习母语和传统文化最直接的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综合类语言学习科目。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即只是一味注重向学生直接传达语文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而没有给学生制造更多思考和探究知识的空间,进而忽略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学习感受,使之养成一种消极的被动学习状态。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过渡阶段,所以他们此时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技巧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角度出发,浅谈如何合理利用生活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是学习语言的学科,其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与实践,这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也是历尽挫折后的返璞归真。张志公先生讲过:“用了‘语文’这个名称,表明在这门学科里要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语文的本质是语言,价值是语言,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单纯地依靠口头传输知识的话,就会让数学知识更加枯燥,小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觉得乏味。如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地进行整合,再结合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的洗礼,在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本质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贾重国 《甘肃教育》2014,(17):105-105
正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所以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对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训练。一、让朗读贯穿课堂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课堂上深情并茂地朗读,会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开展对中职语文学科和学生性别差异的研究意义重大语文是职业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它承载着语言文字教育、情感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教育、人文情怀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等。所以,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我们要重视语文这门学科。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自我,进而完善自我构建。但实际情形是:由于学生男女性别的差异,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语言的表达和应用、审美角度、探究释疑上都有所不同。如果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忽视掉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进行"无性  相似文献   

13.
陈映华 《甘肃教育》2020,(6):128-128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将阅读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我们不能简单或盲目地将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的艺术和方法移植于英语课堂教学,而必须在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引下,把握好课改方向和课程目标,规范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细节,多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应当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地能说会道,随心所欲,让英语真正成为学生口中的“家常菜”,融入日常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不仅是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更是新课程对我们小学英语教学所提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惠燕 《考试周刊》2023,(15):41-44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任何学生要想高效学习掌握其他学科知识,都需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投入较多精力。与此同时,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通常可以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与技巧,从而更好地进行生活交流,互通信息。鉴于以上所述,实际小学阶段各个任课教师都需加强语文教学工作,并在新课标指引下探索总结丰富方法与手段,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最终助力其长远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与健康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只注重给学生传授知识,而应该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缺乏情感,那么语文教学就会失去她的本质,失去她应有的魅力。因此,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情感教育植根于初中语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素质教育不断改革的大形势下,小学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基础性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学科,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教学,它的最终目的都是语言的应用,所以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日趋凸显。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增加阅读的练习,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朗读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经验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维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沿着教师的语文教学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将语文看成是一种听说读写的工具,语文教学就会充斥着识记、分析等操练;如果教师将语文看成是一种人文,那么语文教学就会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四大板块,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当以纯正的审美态度,关注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19.
夏莉 《知识文库》2023,(5):25-27
<正>引言:语文是一门工具性语言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它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衔接桥梁,并与两者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如果作业缺乏实践性,就会犹如空壳一般,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在设计语文课外作业时,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与内容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的生成离不开课外实践作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闪耀着审美性、人文性、哲理性的学科。新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整合。有人疾呼“语文应找回自己的家园”,有人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或“语言文化”。其实,教学语文。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呈现出充分的语文味,感悟出语文的真善美。语文,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感受语言魅力的空间。语文课离开了语言的品味,失去感悟的环节,便是丢失了语文的“阵地”。因此,语文课应立足文本,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