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拉开档次法原理,测算新疆15个地州2008—2012年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差异系数、全局Moran'指数,Moran散点图,来探索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而提出新疆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以北坡经济带为主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和南疆西南区为主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呈现集聚的趋势,低—低集聚显著;近年,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差异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30个省、市和自治区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权重矩阵的空间自回归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省域基础研究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的基础研究效率呈现阶梯式递减,东部沿海地区的基础研究效率相对较高,但中部地区的基础研究效率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此外,研究还发现人员投入强度和产学研合作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经费投入强度、基础研究规模及政府重视程度对其影响为负,产业结构没有对基础研究效率的变化带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济集聚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影响环境质量,为探讨经济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效应,本文基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等方法,考察经济集聚与工业废水排放的空间分布与聚类状况,解析经济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验证其门槛特征。结果表明:①经济集聚、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长三角地区经济集聚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多呈现“高-高”型聚类,长江上游地区多为“低-低”型聚类,且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的聚类状况则呈现出较大差异;②经济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抑制工业废水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较为显著,集聚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二产占比和交通便利度提升会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产生正向影响。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排放强度却有抑制作用;③经济集聚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当经济集聚度跨越门槛值后对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均有所减弱。最后,建议在促进经济集聚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空间因素及其独特特征,针对工业废水减排可同步实施区域内针对性治理和跨区域协同治理的策略举措,切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8):32-38
基于2004~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利用空间Tobi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空间集聚、企业家精神及其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空间集聚与企业家精神交叉因子的优化配置效应。结果表明:①两阶段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全域空间自相关,但技术转换创新活动存在"以邻为壑"现象;②空间集聚对两阶段创新效率均产生了明显的杠杆效应,企业家精神对创新效率产生了异质性影响,空间集聚与企业家精神对技术转换效率产生了显著的互补效应,但对技术转化效率的影响不明显;③以空间集聚与企业家精神交叉因子为门槛变量,企业家精神对技术转换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反N型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3-2008年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算,进一步对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运用趋同理论,深入分析差异的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研究表明:2003-2008年我国电信业TFP呈现增长态势,其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电信业TFP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电信业TFP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中西部电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中国电信业TFP不仅存在绝对趋同,而且形成东、中、西三大俱乐部趋同.  相似文献   

6.
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2008-2017年我国高校创新产出及驱动因子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 表明,高校创新产出展现整体发散、局部趋同的空间演进态势;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集聚强度以倒“U”型变迁,近些年聚集效应总体增强,高—高聚集型和低—高聚集型具有较明显的时空演进特征,分学科类型来看,仅理工农医类高校创新产出与总体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特征趋同;高校创新产出的正向驱动因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自变量指标回归系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人力资本水平对高校创新产出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但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使得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从经济福利转向生态福利。本文运用熵权法-超效率SBM和空间相关分析,以京津冀13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测算2005-2017年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及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大多数城市呈现波动上升最后趋于平稳态势。京津冀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观察分析2006、2010、2013及2017年莫兰散点图和LISA聚类变化图的变异,发现中心地市北京、保定、廊坊以及沧州主要形成高值聚集区;边缘地市邯郸、邢台、唐山和张家口组成低值聚集区,这就需要加强京津冀城市间经济生态福利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摘戛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7年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相关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引力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讨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创新效应.结果 表明:(1)中国互联网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平衡性,时空分异特征较为明显,具有自东向西呈阶梯状分布特点,同时冷热点呈现出极核化的发展趋势,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江浙沪及其相邻的中部地区;(2)互联网产业空间联系强度不断增强,内部联系结构发生变化,由简单双核心结构变为更为复杂的多核心空间网络结构,重心坐标呈现出自北向南、由东到西的"W"型漂移特征;(3)互联网产业是推进区域创新的重要引擎,同时人力资源投入、政府支持力度均对区域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域农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及依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测度农业碳生产率并探究其空间关联状况是构建兼具差异化和协调性的碳减排政策的基石。本文对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聚类状况进行考察,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碳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2001-2012年中国各省区农业碳生产率均呈现较为明显的提升趋势,除个别省域外,省域农业碳生产率与其所属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与此同时,农业碳生产率区域间“异质化”与区域内“均质化”的趋势显现,且以地区间农业碳生产率的“分化”与“极化”的现象较为严重;②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各省区农业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农业碳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农村教育水平和农业开放程度对其具有正向影响,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受灾程度和农业公共投资对其影响不甚明显;此外,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在空间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溢出效应,其中一省区农村教育水平和农业开放水平对邻域农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则起到抑制作用,而农业产业结构、自然灾害和农业公共投资对周边地区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11)
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将工业多样化集聚划分为相关多样化集聚与无关多样化集聚,并使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中国2005~2016年27个区域的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利用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工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区域间的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联动与依赖性;工业的相关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无关多样化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区域创新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企业作为区域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不同体制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影响值得关注。理论上各地区之间的区域创新会彼此影响,产生溢出效应,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和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依赖特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将空间效应纳入实证研究,分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影响,发现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均能够显著的、正向的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溢出,即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均能够促进临近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国有企业相比外资企业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滞后期1年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没有显著的影响,在滞后期2~3年对区域创新效率溢出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得出:国有企业是技术扩散的中心,从区域创新效率溢出效应角度来说,国有企业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12.
以西北五省52个地级市、自治州为研究单元,选取2009年~2017年为时间样本,借助Geoda软件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52个市、州三次产业的空间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第一产业空间聚集状态在逐年减弱,空间依赖性降低;(2)第二产业在2013年以前空间相关性较强,形成显著的空间聚集状态,2017年第二产业的空间相关性减弱,各城市的差异化发展明显;(3)第三产业的发展始终未形成稳定的空间集聚状态,呈现空间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13.
较为系统的综述了当前空间聚类算法的相关研究。依据这些算法的特点,将它们归纳为两类:划分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针对划分聚类算法,重点分析了PAM、CLARA和CLARANS算法。针对层次聚类算法,重点分析了BIRCH、CURE算法。比较了这些算法的复杂度,并介绍了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萝北县耕地保护分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藜藜  宋戈  邹朝晖  周浩  张旭 《资源科学》2016,38(10):1871-1882
本文通过结合耕地面积与距离修正反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首次构建改进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的信息准则验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以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运用改进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萝北县不同类型耕地质量的空间聚集特征及空间关联结果,并据此提出详细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验证了改进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②不同类型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相似的集聚性规律。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多以带状或片区形式出现,聚集性较强;负相关类型(HL和LH型)无明显集中区域,面积较小,且零星分布;③将耕地保护划分为核心保护区、重点改良区、适度保护区和综合改良区4个一级类和11个二级类,并分别从耕地自然条件、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约束视角,开展了四方面研究:①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不考虑和考虑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分析其时空格局,发现非期望产出显著降低整体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环境因素对四大地区的制约强弱排序依次为东北、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②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各省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揭示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演变机理,发现相邻省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的集聚特征且呈现增强态势;同时呈现相似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变化趋势不显著;③通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非期望产出因素的影响程度,发现工业三废对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对其影响程度最大,工业废水排放量次之,工业粉尘排放量影响程度最小;④提出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科技资源配置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政府R&D经费区域分布非均衡是不争的事实,且政府R&D经费投入由于具有外部性特征,在配置过程中对邻近地区将会产生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此,基于新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将政府R&D经费投入空间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划分为政治性空间溢出和功能性空间溢出,详细阐述这两种溢出效应的产生过程和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政府R&D经费投入的政治性和功能性两种空间溢出效应传导渠道。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政府R&D经费投入对邻近地区政府R&D经费投入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政府R&D经费投入的政治性溢出效应得到了检验;同时,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及研发人员规模的扩大均有助于提升政府R&D经费资助规模,而财政分权的影响不显著。第二,政府R&D经费投入对邻近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政府R&D经费投入的功能性溢出效应得到了检验;企业R&D经费的投入同样有效地促进了技术创新产出。最后,围绕上述结论,提出优化政府R&D经费空间配置、推...  相似文献   

17.
黄旭  马凯 《大众科技》2011,(2):65-66
传统的聚类算法在处理复杂特征数据时效果不理想,为此提出使用高斯径向基核函数将原空间上的数据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后,再用蚂蚁算法进行第一次聚类,针对第一次聚类结果得到较多簇等问题,提出再用马赛克算法进行二次聚类,得到较为接近真实情况的簇数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2014年我国省域创新空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研发资源配置、溢出效应对我国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地理集中程度在缓慢下降,但空间依赖程度却不断增强.研发经费投入显著影响我国创新产出空间格局的演进,而研发人员的影响并不显著;大学研发经费集聚对省域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企业研发经费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而产研合作呈现显著的负影响.研发经费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研发人员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产研合作和产学合作均呈现显著为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该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创新支持政策,合理评估各类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研发资源部门配置结构,促进地区之间的研发合作和资源共享,从而避免政策偏差、机制扭曲和研发资源错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时空演化模型及算法,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中获得的时空数据来揭示并呈现舆情的时空演化特征及规律,从而为时空视角下的舆情精准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时空演化分析模型,运用空间自相关算法中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网络舆情的时空总体分布,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时空聚集类型;运用时空网络图算法中的平均聚类系数分析网络结构,运用局部聚类系数分析关键区域或城市。[结果/结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时空分布具有地域差异性和一定的规模特征,在重点城市群区域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舆情事件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具有时空收缩效应,事件的时空网络均呈现为以个别城市为核心的星型和网状信息链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中国大陆分省区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并基于区域创新环境的角度,实证考察了我国政府RD资助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政府RD资助在空间上呈现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区域创新环境变量中,区域基础设施环境、金融环境、人力资本环境、制度环境及对外开放水平对政府RD资助具有显著的正向拉动效应,而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结论为我国政府科技资助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