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到过”就身临其境,有了发言权。]其它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到过苏州园林,也到过其它园林,对此就有鉴别,就能分出高下。]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点出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概括精确。]各地园林或多或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由“影响”可见“标本”  相似文献   

2.
陆余贤同学问:《苏州园林》中,作者写道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到过的只不过十多处,那么,课文是如何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呢? 《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作者运用多种手段来说明事物特征。1.由个别概括一般地说明。作者综合了苏州各个园  相似文献   

3.
我虽然只有十岁,但足迹已经到过了许多个省市。我参观过韶山毛主席故居、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游览过美丽的苏州园林、古色古香的南浔、  相似文献   

4.
犤单元读写要求犦一、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二、学会说明事物的特征。三、体会说明文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四、认识句子和单句,区别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犤单元重难点犦一、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二、学会根据事物的特征选用恰当的说明顺序。犤单元训练犦一、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严密,可是我总觉得下面的词应该换成更准确的,大家说说这样换好不好?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多数是对称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是…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有大大小小六十多座园林,可你知道苏州园林中建筑最多的园林是哪一座吗?苏州园林当中,建筑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园林当数留园。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是当时大臣徐泰时宅院的东园。到了清代,园子辗转到了书画家刘恕的手中,  相似文献   

6.
<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根据本文文字浅显,但内容丰富,涉及美学、园林等诸多专业的特点,以及北方学生大多未到过苏州,感性知识缺乏的实际情况,笔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教学设计为模拟的"实地游览",让学生以导游的口吻,根据课文内容来介绍苏州园林,从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三摄 《红蜻蜓》2023,(18):18-21
<正>小档案站点:苏州园林种类:世界文化遗产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关键词: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网师园、环秀山庄、退思园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位于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现存五十多处“宅园合一”的古典园林。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苏州,原因之一,大约是由于苏州有令人留连忘返的园林之胜吧。提到苏州园林,自然就会想到拙政园。对我来说,尤其如此,因为4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苏州,第一个见到的苏州园林便是拙政园。那时,游园的人比较少,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你和它从容相对。信步所至,常会使你  相似文献   

9.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学会品读句子。文章中的重要语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品读,角度多了,理解才能逐渐深透,品读多了,阅读能力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怎样品读句子的方法。一从关键词语品读句子例(1)倘苦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苏州园林》.苏州是个好地方.清朝有159个府,大家知道交税交得最多的税老大是什么地方吗? 生:苏州? 师:对,就是苏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州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生:经济发达. 师:是这样.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苏州,一定要看看苏州园林、苏绣,还有苏州的美女.苏州有9个园子名列世界遗产名录.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苏州园林》也很经典.今天,我们不是去看苏州园林,而是要学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用语言把苏州园林的美表现出来的.读了《苏州园林》后,我仿照文中的语句写了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请同学们读一下.  相似文献   

11.
孙宽的水墨,可以从苏州园林说起。
  四十多年前,安东尼奥尼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纪录片,其中有二十多分钟是关于苏州的故事。一对朴实的夫妻在苏州园林里取景拍照,还有苏州西园的情景和文物,安东尼奥尼表现西园的时候,配的是当时流行的样板戏,敲锣打鼓高亢激越的背景之下,庭院景色反而显得更加安宁了。这一年我还是个孩子,而孙宽呢,应该还没有出生。
  形容苏州的闲话,我最欣赏的一句是“梅花开在梅树上”,其实我已经记不得这是谁说的句子了,反正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因为我没有这样的境界和才华。苏州这棵梅树上,盛开过唐伯虎文徵明,也盛开孙君良,还有孙宽。  相似文献   

12.
一、运用多媒体,理清文章思路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正>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唤醒学生学习动力,把学习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一课。一、辨图识苏州园林师:苏州园林,大家去过没有?  相似文献   

14.
畅游定园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中苏州最有名的就是园林建筑。今天,我来到了苏州游玩,别提有多高兴了。苏州园林一共有18座之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定园、怡园和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说明文很难教。容易形成一副“板面孔”,一台“独脚戏”。怎样才能教活说明文呢?我的做法是: 一、教得新些和小学生相比,初中生接触的知识面广,求知欲望更强烈,他们喜欢老师采用新鲜的教法上课。据此,我力求把课教得新一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苏州园林》,我展示过去游览苏州拙政团、虎丘等处时摄下的一组彩色风景照,对照课文谈感受,让学生仔细体会“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苏州园林的总体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前一周,我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授予各小组一面彩旗,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苏州园林模型"仿建任务:1.收集资料。引导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中收集苏州园林的图片、文字或音像资料,并收集与我国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0月30日的上午,带着满脑子偏见的我走进了苏州拙政园。所谓偏见是指我对苏州园林的一种没有来由的轻视,那是一种近乎于狐狸对葡萄的复杂感情。临行前,一个朋友大模大样地对我说,苏州可去可不去,人造的东西太多,都是假的。我听他这么说,鼻子就皱成一团:索性我就不去苏州了。我多自然啊!我多质朴啊!我多那什么呀!我怎么能去那种小情小调贼他妈能装的地方呢?可是同行四人,我岂能耍单儿?嗨!不去拙政园不知道什么是精美!不去拙政园,不知道什么是雅致!不去拙政园,不知道苏州人的文化底蕴。拙政园位于苏州东北街,居苏州现存60多处古典园林之…  相似文献   

18.
游历与感悟     
<正>上小学时就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由此也让那时的我对苏杭产生了向往之情。但却一直无由前往。对苏州这个地方,我自认情有独钟。年轻时,江南的水乡也曾游历过两次,但却总是与苏州擦肩而过。不过,越是如此,向往之情越发强烈。究其原因,与叶圣陶老先生写的《苏州园林》一文不无关系。身为语文教师,职业的关系,对叶老先生写的《苏州园林》一文颇为熟悉。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读这篇文章时,自己的感受渐渐发生变化,作者笔下的文字开始变得灵动起  相似文献   

19.
学会品读句子,是阅读的重要基础。学习品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一、从关键词语品读句子例1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叶圣陶《苏州园林》)例1中,作者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标本”,因其是标本,各地园林都受它的影响,所以“标本”即为理解此句的关键词语。“标本”一词的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例句中,指为人们观摩取法的样本。这就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它前后的修饰补充词语都是…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53):149-150
儿童线描画是一种以线为最基本表现手法的儿童绘画形式。对身处苏州的孩子来说,苏州园林是他们熟悉的环境。文章尝试将苏州园林与线描画结合到一起,从主题选择、技能习得及环境运用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与孩子们一起用线描画表现苏州园林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