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充分地思考、选择、批判、怀疑、设问、主动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过程。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可跳出个别的物体和孤立的自然现象的局限,思维冲出定势的禁锢,各种奇思妙想便能出现,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心理学家在研究创造思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从事科学探究的能力,列为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把科学探究定义为“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还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我国新课程改革目标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探究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化学教学的主旋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模拟  相似文献   

3.
所谓“科学探究”是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以及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我们提出的“因特网支持下”,主要是指通过建设“主题学习网站”支持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4.
一、转变思想,提倡自主学习 什么是“自主学习”?生物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生物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学生在双向互动中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化学课程中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将科学探究首次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维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那么中考中命制的探究性试题,能够使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投入高度的智力,同时使学生真正的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达到具有真实探究的行为,以至达到体现科学探究本质,这是命制出区别形式上的被贴上“探究”标签的科学探究性试题的关键,以下是2006年中考物理探究性试题命制过程中以此为基础出现的创新视角,并对物理课程教学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乍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有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不仅作为重要的理念被强调,作为教学建议被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在现代教育文献中“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上,不但包括事实、理论等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科学过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1.
李胜永 《教学月刊》2009,(10):31-33
从2000年9月开始,我们开展了高中化学“主体探究”教学的探索。这里所指的化学“主体探究”教学,是指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主动地探索化学的知识和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领悟科学本质、发展人的天性并得到有效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斌 《考试周刊》2012,(24):67-67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展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可见,  相似文献   

14.
1教学设计思路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在此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科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自然(或科学)教学中,教师主要任务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读科学”、“记科学”,而是让学生“做科学”,“懂科学”,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体会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探究过程中是充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由此可知,探究的目的是获取知识、探寻真理;探究的载体是搜寻、调查、研究、检验等科学方法,并且是基于问题的一种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赖教师灌输,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问题意识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和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  相似文献   

20.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现在世界各国的中小学课程与教学都十分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小学阶段,科学学科是最适合学生去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学科,这是由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的。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科学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