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教学应构建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载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中.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在语教学、学生的语实践活动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观察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思维的是活性、深刻性、独特性。思维训练不应是盲目的.而应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张志公先生认为:“学语言,学字,都有规律可循。弄清这些规律,有意识地、恰当地运用于语实践,可以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因此,“既是语课,就应该进行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能力,这是这门课无可推卸的责任”。新课标则指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实践。”前重“训练”,后重“实践”,但二都强调运用规律。立足语教学,如何看待这种重点的转移呢?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要改变小学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就必须在语教学中紧扣教材的语言因素,明确语言训练的目标,抓住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真正落实语言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4.
任何学科的学习均离不开实践训练,相比较而言,语学科显得尤为突出。数学中的许多公式,物理中的许多定律,你记住了就能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这些公式、定律来解题;语学科则不同,仅以作而论,老师讲章结构要“凤头、猪肚、豹尾”,“题材要新,挖掘要深”,“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明、朴实、生动”等,学生记住了这些之后难道就能执笔为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打拳的人须“拳不离手”,唱戏的人须“曲不离口”;一个光能背诵游泳动作步骤和呼吸要领的人,若未经过水中的反复训练就贸然眺进江河湖海,那是十个就有十个要被淹的。同样道理,语能力的达成和语素养的提高,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训练!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就十分重视训练在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听读说写四种语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等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语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要在口耳上下功夫”。听读是说写的基础,摄取信息量听又排在首位。但长期以来,一些人总以为听是生理机能正常的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无需专门培养和训练。因此,重读写轻听说,在听和说方面,又把听置于次要位置。殊不知,听同一老师上课,学生所获会不尽相同,有的同学耳濡目染、耳熟能详,有的同学却一知半解,更有人不知所云,这与学生听力的差异关系极大。新的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初中生“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由此可见,听力训练,不可忽略。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听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真正想听、乐听、会听,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力呢?  相似文献   

6.
编按 关于语言字的训练,曾经一度成为我国小学语教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随着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语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素养”,强调语课程中的人性,“语言字训练”似乎正在淡出小学语课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再来讨论“语言字训练”,似乎显得有些不舍时宜。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在目前这种背景下重温当年开展的语言字训练的话题,似乎也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杨再隋、吴忠豪、陈建先三位专家就此话题展开对话,或许我们对“训练”乃至语教学能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语教学要紧紧抓住思维能力这一“核心”进行训练,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纵向深入、横向比较、逆向拓开、多点辐射、再造想像。思维的训练要有机有序地结合或穿插进行,并且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教师要坚持将思维训练与听、说、读、写的训练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语教学真正成为传授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能力说到底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反复地操作可方可获得。语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获取语言能力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因此,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说就是以明确训练语能力为突破口,构建一个可操作的实用性强的语教学内容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着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将语言材料的运用、语境的把握、词汇的掌握、语法修辞的讲解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获得愉悦、获得经验、获得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曾指出:“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惑,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并非天生就具备的,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训练和增强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很少提到“训练”,部分老师误认为训练可以不要。我们应当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正确认识训练的内涵和方式,客观辩证地看待它在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强化语感训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课标》)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语课标》在“基本理念”的第一款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第二款中又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最后,《语课标》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12.
语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认为语教学应是“实”与“活”的统一,他强调语课的基本训练既要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又要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今天看来,面对新课改、新教材,语教师依然要追求“实”与“活”,“实”与“活”的教学体现了语“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公莹 《黑龙江教育》2001,(10):31-32
在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呢?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一般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阶段。也就是说,阅读是一个高度感知、提取、概括、评价的过程,思维活动就贯穿于这三个阶段的始终。“需要是最好的老师。”需要的意识越强烈,思维的状态就越积极活跃。基于此,根据阅读的三个心理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4.
《语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框框,使语教育不再是从课本到课堂又回到课本,而是从人到社会生活再回到人。整个教学活动是以人为本,从而凸现了一种教学方法,叫“自然而然”法。  相似文献   

15.
杨建军 《湖南教育》2002,(11):38-38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和实践。重新认识语文“训练”的重点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务必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识记”和“运用”上。识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都是强调识记的重要性。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只片面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实,没有识记,谈何运用?现在教材规定的识记量很少,一册书就那么三、四篇,三年高中累计起来不足20篇。因此,…  相似文献   

16.
朱娜 《小学生》2011,(1):25-25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把以语文素质训练贯穿始终,行之有效的训练往往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编苏教版小语教材为教师实施语文素质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凭借。使用新教材“练什么,怎么练”,我觉得应注意这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训练”又成了时下语文教学的时髦用词。语文教学要“固根求本”,语文能力的获得非靠扎实的训练不可,不能让虚假的繁荣掩盖语文学习的缺位。不少教师自觉对语文教学进行纠偏,加大了训练的力度,以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真正统一。应该说,这是非常正确的调整。然而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又重拾过去那种时间加汗水式的“训练”,把人文性和工具性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化语境中,在一定程度上说,阅读训练就是一元的.同质的“思想教育”的训练。语教学界两个较有影响的教学流派“情感教学派”和“法治语派”都不同程度地在语教学过程中将阅读训练变成了这样的思想教育训练。显然,这种训练不能完成语教学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语文训练的着力点曹恩尧语文教学要致力于语文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形成来自反复训练。“以训练为主线”,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语文训练的着力点应放在哪儿呢?一、培养语感,打好“双基”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罗延基 《青海教育》2005,(12):29-29
培养小学生语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作训练,忽视朗读训练的现象。语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