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的使用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号是通过查《通用汉语号码表》得到的,种次号是按照收藏先后顺序流水给号的。号与种次号相比较,号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便于检索使用。本论述了号的取号和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2.
谈中外联姻的书次号取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书次号选用著者号的观点,并主张采用“四角号码著者号码表”与“卡特表”相结合的方法,以此消除重号现象。并阐述了其结构、使用方法及其中外联姻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档号是档案馆(室)在整理和管理档案的过程中,用数字或字母表示档案来源、类别、排列次序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组符号。在档案馆各项工作中,档号作为档案保管单位的标识符号,直接与档案的移交、接收、著录、编目、统计、保护和提供利用等工作环节发生联系。规范档号编制对实现档案科学和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谈些个人的看法。一、档案馆档号规范化标准的选择国家档案局1995年发布的“档号编制规则”中明确规定档号有三种结构:(1)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页)号;(2)全宗号———类别号———案…  相似文献   

4.
论书次号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书次号的涵义、作用及其演变,比较了现有各类型书次号的优劣,提出了如何实现书次号标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书次号的涵义、作用及其演变,比较了现有各类型书次号的优劣,提出了如何实现书次号标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著者号选取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著者号选取应遵循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全面论述了著者号的选取规则,其中关于非书资料著者号选取方法是目前最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从概念与使用数量、类级特征与类号使用特点、优缺点与使用注意问题等方面,对《中图法》第四版广义借号法三种类型之一的同位类号借号法进行了概述 。  相似文献   

8.
吕新 《山西档案》2002,(5):26-27
在档号编制过程中,许多单位由于不能严格按照《档号编制规则》进行编制,各自为政,所编档号各式各样,严重地制约着综合档案馆对进馆全宗的规范化管理。从总的情况看,差异最多的,主要集中在全宗号和目录号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关于西文会议文献的著者号取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会议文献的连续出版与编辑体例及书名页形式的变化,为了保证该类文献在蓍录过程中的一致性、连贯性,著者号的取号方法成了类聚会议文献的一个重要操作环节,本文就此项工作,依据分编实践作一问题式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谈书次号的标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关于书次号统一与否的争论,对索书号、著者号、种次号等相关的概念及实际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书次号的标准化为大势所趋,结合著者号与种次号二者的优点,逐渐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文同类书书次号自动配置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采用汉字编码法与计算机相结合,在著录中文图书的同时自动产生一种以著者号为基本号的书次号系统.这种系统能适应任何分类法,有助于各类型图书馆实现书次号的标准化,同时实现中文图书处理自动化和网络化。  相似文献   

12.
书次号无法统一,无需统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对书次号能不能统一,是否需要统一,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认为书次号既无法统一,也根本不需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再看书次号研究——与蒋鸿标先生商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不仅着重于书次号统一与否的讨论,而且就索书号、种次号、责任者号等相关问题进行澄清与讨论;再次明确索书号可以分解、分别研究,书次号应当统一,也是可以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略论实体型电子文献的索取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索取号的作用,分析了目前电子文献使用索取号的情况及存在的不足,在对几种书次号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文献取种次号为书次号的观点,并对电子文献索取号的构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档号编制规则》适合现今档案管理要求,可适应不同的档案管理环境,还增添了可操作性示例,但也存在概念表述不清、分隔符号设置复杂、全宗号不宜必选、全宗号不宜首选的问题。其背后是《档号编制规则》本身的局限性和《规则》背后的分类思维局限性。建议在修订《档号编制规则》时,考虑采纳发展性、包容性、完整性、参考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规范版次号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图书“版本”概念的分析研究,认为图书馆“版”与“本”具有不同的含义,通常所谡的版本有多种含义:规范版次号应当根据图书馆的固有特征,便于操作,有较强的区分作用,有逻辑性和自己的内涵:进而提出了设计的版次号形式。  相似文献   

17.
从概念与使用数量、类级特征与类号借号特点、优缺点与使用注意问题方面,对:中图法《第四版广州借号法三种类型之一的上位类号借号法(简称上借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扩号"判断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扩号”判断法田文清(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下称《中图法》)采用“八分法”、“双位法”、“借号法”等等扩号方法进行类号配置,已经十几年了,但十多年来对于这些扩号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判断方法的研究,却较为少见。即便一些长年从事分编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从概念与使用数量、类级特征与类号使用特点、优缺点与使用注意问题方面,对《中图法》第四版广义借号法中的一般下借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孙月梅 《图书馆杂志》2003,22(3):27-29,39
著者号优点很多,但使用频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既科学又简易的著者号码,本文分析了《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查号方法及其不足,建议采用“汉语拼音首字母四角号码著者号”,并对该著者号的取号方法及其优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