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6年,北洋政府进行了一场积极外交,即中比修约交涉。在这一修约过程中,北洋政府力求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对国际法的运用,尤为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北洋政府执政时期的外交行为都被妥协卖国等一系列词语所定义,人们只记得二十一条民四条约或是北洋政府对外卑躬曲膝,殊不知北洋政府于对外交涉上也为争取国权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德协约》签订及其后德国对中国赔款就是一例。这是1840年以来中国第一次以战胜国身份获得战事赔偿,在中国近代争取合法权益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外交从封建社会的“华夷秩序”走向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历史阶段。近年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和材料的发掘,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的研究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出现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因此,文章拟对近三十年来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的研究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修约外交是北洋政府时期最重要的外交内容,为达到最终完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目的,当时的一批外交家折冲樽俎,采取了种种策略,其中主要包括以夷制夷,联美修约;援引公法,以理折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三种基本修约策略。由于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列强的阻挠,这些策略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状态,这同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由新文化运动而营造的思想环境、北洋政府在思想文化方面所采取的政策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原因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研究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6.
北洋政府历任统治者都执行了修约外交政策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是主客观、国内外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民众废约要求的高涨凝聚起强大的后盾力量 ,革命势力的迅猛发展及其激烈的废约言行是刺激因素 ,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提供了外在机遇 ,北洋政府本身的需要为修约外交提供了内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政府遗留的不平等条约,在一战后新的国际秩序构建过程中,试图以外交活动修改不平等条约。其外交部门所辖刊物《外交公报》与社会名报《大公报》进行互动,缔造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社会舆论与政府立场共同作用于国家政治的显著影响阶段。从两者的记录视角出发,再考北洋政府的修约外交活动,从“官与私”之间的话语碰撞中分析北洋政府修约外交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北洋政府修约外交背景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政府历任统治者都执行了修约外交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主客观、国内外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民众废约要求的高涨凝聚起强大的后盾力量,革命势力的迅猛发展及其激烈的废约言行是刺激因素,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提供了外在机遇,北洋政府本身的需要为修约外交提供了内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自清末开始,国人就发出了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吁,但作为外交主体的中央政府正式提出和实践“修约”、“废约”外交政策,则是自北洋政府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出参战要求后。北洋政府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将废约问题正式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迈出了中国政府废约运动的步伐。此后,中国各大的政治势力无不就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政治斗争中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往史学论著在论及北洋政府时大多论述其动荡的政局、走马灯似的官员更迭、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很少关注北洋政府初期的经济政策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拟从这~新的视角对北作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的动因、渊源、内容、效果等方面作一探析,以就教于史学同仁。一、北洋时期特殊的政治结构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除了短暂的流产的帝制之外,名义上一直维持民主共和体制,大部分时间设有两院制的国会。尽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北洋政府为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相继颁布了三部公司注册规则,使公司注册在注册程序和应缴的注册费用等方面更趋合理.在公司注册的执行方面,北洋政府也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注册制度的日趋完备,满足了当时的民族工商业者进行公司注册的需要,从而促进了北洋政府时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除传统意义上所认识到的影响公共外交国内统筹能力的因素之外,公共外交的发展还受国家在特定时期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生命力、国家的国内道德形象和它对价值观塑造能力等内部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公共外交在国家制度建设与体制创新以保障公共外交发展、国内道德形象与公共外交相匹配、价值观定位优化为公共外交提供足够的身份支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对此,中国必须深化改革,用国家的安宁稳定与繁荣昌盛作为推动公共外交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加强道德建设,改变国内舆论管理思路,增强国内外问题联动意识,推动公共外交道义声誉的影响;提升价值观的塑造能力,让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能够获得更多观念认同。  相似文献   

13.
1920年至1921年北洋政府赈灾借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冯小红 《历史教学》2003,(10):27-30
1920-1921年北洋政府为赈济中国北方旱灾,对内发行公债、向外努力借债.这两笔债务的性质既不同于政治借款,又不同于实业借款,在中国内外债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北洋政府.  相似文献   

14.
1920-1921年北洋政府为赈济中国北方旱灾,对内发行公债、向外努力借债。这两笔债务的性质既不同于政治借款,又不同于实业借款,在中国内外债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北洋政府。  相似文献   

15.
民国政府收回教育权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收回教育权运动早已为人们所熟悉,而近代历届政府的相关活动并未受到重视。从晚清到民国,政府收回教育权的活动不绝如缕,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广东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收回教育权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最终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获得实现。由于政权的性质和政治控制力不同,它们的活动各具特色:北洋政府追求的目标就是立案,广东国民政府的政策是接管外人学校,南京国民政府则是允许存在但办学必须符合中国政府要求。认为南京政府收回教育权流于形式的观点并不准确。实际上,这虽然与南京政府的实力有关,但主要还是中国对教育权的理论认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有着深刻的反映。北洋军阀反动腐朽的阶级本质及其必然被人民革命所打倒,从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中能够找到根源。这里提供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工农业状况的资料,是着重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选编的。一、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农村经济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是:军阀官僚大量抢占土地;帝国主义贪得无厌地侵占农田,控制和榨取小生产者;土地占有日益集中,而各类农户经营的田场面积普遍缩小;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农垦企业不能充分发展;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重压下,农民极端  相似文献   

17.
废除不平等条约在抗战期间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顽强御侮的历史报偿,也是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必然结果.它提振了民心,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中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念.国共两党因之不约而同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尽管国共两党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和评价并不完全一致,但废约所产生的积极政治影响,客观上维护和巩固了业已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8.
试论近代的地方外交交涉机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地方外交交涉机关的存在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现象。南北洋通商大臣、地方督抚与海关道一起形成了清朝政府对外交涉的三位一体体制 ,地方督抚处于这一体制中的核心地位。1910年 ,清朝政府在有交涉省份设立地方交涉使司 ,以削弱地方督抚的权力 ;1913年 ,北洋政府则撤销各省的外交机关 ,建立直属中央和地方交涉机关 ,但地方交涉机关由地方政府控制的局面并没改变。地方官员办外交 ,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一步步走向衰落,腐朽的晚清政府、混乱的北洋政府、消极的南京国民政府,都没能阻止中国一步步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反而加剧了中国被侵略的步伐。中国近代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过程,之后的孙中山、北洋政府、南京政府也没能带领中国摆脱危机,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粤澳关系在晚清时期始终是广东地方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内的五年期间,对于澳葡当局在澳门问题上的经济侵略、外交讹诈以及清政府的妥协态度均予以坚决反应,体现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忠诚和热肠。他的努力尽管由于多种因素而未收到预期效果,但其积极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止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的作用,应该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