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媒体和大众以痛骂经济学家为乐”的时代,一个经济门外汉所创办的《经济学消息报》不仅为国际国内顶尖经济学家提供了舞台,它本身也数次成为经济学界的“风暴眼”。  相似文献   

2.
新青年社于1920年11月出版的“新青年丛书”是中共红色出版事业的第一批图书,其第六种《欧洲和议后之经济》是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成名作的中译本,由陈独秀亲自编辑校对.尽管凯恩斯本人并非马克思主义者,但是该书的编译出版对于帮助当时的中国人理解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属性提供了新资料、新见解,发挥了启蒙作用,在客观上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历史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根据摆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上。目前西方“批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有一种新的“过时”论。我们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历史,而那种理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这当然是一个很尖锐的,无法置之不理的问题。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种种说法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  相似文献   

4.
许多 《青年记者》2007,(24):51-52
性暗示广告悄悄向我们蔓延而来,人们对它的出现褒贬不一。一边是伦理道德的否定性评价,一边是受众按捺不住的购买欲望,广告策划者心中的天平究竟应该倾向哪一方呢?笔者认为“性暗示”广告的出现是艺术的自然法则,也是人性的一种体现。当然,“性”在广告中的尺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相似文献   

5.
李爱明 《大观周刊》2012,(30):20-20
康德的启蒙是“勇气”式的启蒙,而福柯的“启蒙”的新问题是启蒙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两者康德使我们理想的建立者,而福柯是毁灭者,是理想的暴徒。也许我们直到现在从未实现“启蒙”,但是我们可以审慎我们以前的启蒙运动,而不应否定“启蒙”到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借助媒体,我们看到“占领华尔街”社会运动正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蔓延。马克思如果活到今天,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作何感想?一个名叫维尔纳·桑巴特的德国学者曾写过《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小书。他有点搞不懂美国,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国,  相似文献   

7.
异类的清醒     
最近,“中国崩溃论”在西方广为蔓延,其影响之大,替代了原来“中国威胁论”的位置。一会儿是“威胁”,一会儿又是“崩溃”,中国始终没有摆脱被一些势力当成异类的命运。所以,中国人必须看清自己作为异类的处境和前景。 对于西方富人俱乐部的会员们来说,中国当然是个异类。它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农业社会主义? “农业社会主义”的概念来源于列宁批判俄国民粹派时使用过的“农民社会主义”一词。民粹派从抽象的道德观念出发,否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意义,迷恋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把俄国农村公社的土地占有制视为社会主义理想王国。这是在农民人口占多数,小生产经济占优势的落后国家里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批判农业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王雅鹃 《现代传播》2023,(11):31-38+54
创办于1861年11月26日的《上海新报》是上海近代中文商业报刊的胚胎形式,也是西方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上海新报》与其他中国近代报刊一样都是英美报刊传统的“移植”或“移栽”,但《上海新报》的创办有其历史特殊性,它代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利益,是19世纪英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一部分,是伦敦“嵌入”上海的代言者。反映了英美西方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经由《上海新报》“中介”实现所谓“文明”和“启蒙”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肯定”,是英美西方国家“不在场的在场”。  相似文献   

10.
李伯元作为清末“谴责小说”四大家之首,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创作的《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活地狱》《庚子国变弹词》《醒世缘弹词》等作品,始终贯穿着维新改良的近代意识,由对国民性的批判走向开启民智,隐含着对“文明世界”的向往.在李伯元身上,我们看到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时代思潮对一个传统士子的深刻影响.他自觉放弃科举道路,投身到时代变迁的洪流之中,通过创办《游戏报》《世界繁华报》《绣像小说》以及创作小说,以笔为武器,针砭时弊,唤醒民众,以达到“裨国利民”的目的,体现出一位近代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担当和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对“文革”的叙述,在平静中暗藏着复杂和多调的力量,使得那个时代在我们眼里变得丰富而立体。王安忆的《启蒙时代》终于看完了。与读她的以往作品时感觉一样:慢。她的小说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完的,  相似文献   

12.
行走于山水之间,我们至少有一半 接受。这就是启蒙主义者标榜的理性,或时间在观赏或拍摄建筑。当然不是在看 自由主义者标榜的自由。当这样的理性当代的建筑,尽管它们自称在创造历史 与自由降临之时,“上帝”——也即我们——而是在看古代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角色的尴尬与超越李盛之每一类社会角色的基本内涵在于它的文化意义,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对主持人角色所传达的文化信息的认识与宣示还十分模糊。当然,“文化工业”的狂轰滥炸使我们这些生活在“感觉的时代”的人们已经些许感觉到了这个问题。感觉的结果不免令...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要纪念五四或者检讨五四,评论其成败得失,还是期望能产生一场新的启蒙,这种启蒙应该有很多内容,语言文字在其中应该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化传达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问题是近年中国学界的热点之一,它的兴起显然与当下中国坚定的现代化进程相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作为“理论旅行”的“现代性”话语似乎又处在一个言人人殊的情况下,需要我们作知识考古学的清理。周宪先生是近年来现代性理论的积极译介者和研究专家,他的《审美现代性批判》一书更是“成一家之言”,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本刊本期围绕周著,展开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现代”何以成为问题》对审美现代性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新思想资源的开启》则“深描”了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脉络和时代语境。周宪先生针对两文,专门发来《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美学问题》作出回应,并对自己的审美现代性理论以及当代中国美学走向等问题作了进一步阐释。希望我们本期的讨论能够深化学界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并引发读者诸君的理论热情。当然,更希望有不同声音加入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现代旧制度的灭亡是悲剧性的.世界历史形态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它的喜剧.我们要争取这历史结局."马克思1844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如是说.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说明繁荣和衰退的轮回是资本主义无法逃避的宿命,再次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衰落.  相似文献   

17.
贾原 《兰台世界》2014,(2):37-38
清代回疆伯克制度顺应了清代“因俗而治”的历史发展进程,并通过“半土半流”的伯克官员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巩固并稳定了当地“政教分离”的民族政策,从而在我国少数民族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18.
沈玉秋 《新闻世界》2013,(7):340-341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的概念。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在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立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在媒介批判中延伸。他们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异化问题已转化为更高层次的文化异化,人们丝毫察觉不到自己被生产工具、技术机器所奴役,为文化工业所带来的娱乐所消遣,实质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尴尬的泛异化时代。  相似文献   

19.
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早在明中叶就已为人们所确认,当今学者对此也多有高论。然而,仅用“好儒”概括徽商丰富的精神生活显然失之笼统,对此,本文即尝试作新的诠释。只是这里的“儒”不是指单纯的儒家思想学说,而是广义上的对文化生活的总体概括。徽商“好德”的前提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文化土流地位,程朱理学的特质是遵循传统,蹈常袭故;而阳明心学则富于反传统的意味。另一方面,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相适应,又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虽然早期启蒙思想在当时处于非主流的地位,这也正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误入“陷阱”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等民主革命先驱曾深情呼唤的“赛先生”(科学)正款款向我们走来.这是个科学昌明的时代。 有科学,就必然有伪科学。 遗憾的是,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时间里,我们的一些记者误入伪科学的“陷阱”,为伪科学鼓与呼,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气功本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养生健身、自我身心锻炼的一种方法。一些人却把它宣扬成包治万病的“灵丹妙药”,宣传成推翻了一切前人科学理论体系的“绝对真理”、“终极真理”,把它搞得玄而又玄。我们一些媒体也跟着起哄。一时间,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所批判的那样,社会上弥漫着一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