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柴铭姝 《文教资料》2007,(23):95-96
宋代伟大的词人苏东坡和辛弃疾,他们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则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他的词风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苏东坡、辛弃疾作为宋词豪放派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从出仕起,便开始了他矛盾的人生旅程。他在出仕与退隐间彰显个性,理想与现实间困顿徘徊,宇宙与人生中淡定通达,本文将透过苏东坡词文从这三方面探讨其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3.
谭清洋  王勇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3):17-22,27
在词的发展史上,苏东坡以其"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作品.将词由花间樽前的绮错婉媚发展成为可登大雅之堂的文体,并最终奠定了他卓越的词史地位.苏东坡对世界和人生有着极度绝望悲凉的体验,但是他以旷达之心超越了苦难困厄,并在此基础上一往情深地寄有限生命于无限宁宙之中,深刻启迪着千百年来寻求智慧和超越的人们.  相似文献   

4.
王之道《相山居士词》存词近二百首,词集中有很多唱和之作,表现了他忧时忧民的积极心态。节序词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政治苦闷。还有一部分词,王之道借陶渊明和苏东坡表达远离政治、意欲归隐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记得少年时看过一则苏东坡的轶事:一年秋天,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到一座山上的寺庙里游玩。他的衣着是淡淡的,接待他的方丈也是淡淡的,说了一声“坐”,又吩咐小和尚“茶”。俩人谈了一会,方丈觉得面前的施主谈吐不俗,才华峥嵘,便又恭敬了一回,说“请坐”,又吩咐小和尚“上茶”。俩人又谈了一会儿,当方丈听说面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不由大加恭敬,连声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上香茶”。后来苏东坡要回去了,方丈便求字。苏东坡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白纸上写下: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香茶方丈满面通红。我那时看到这个故事,非常解气,…  相似文献   

6.
齐心苑 《文教资料》2012,(26):101-103
北宋时,词在风格、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王安石作为一个文学家虽不以词闻名,但是他为数不多的词,却为词的变化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词,有的化用典故抒写历史兴亡之感,有的以禅语佛理入词,有的则用旧语铸新意即集句为词。上承欧阳修以词抒怀的词心,下启苏东坡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是词发展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记得少年时看过一则苏东坡的轶事: 一年秋天。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到一座山上的寺庙里游玩。他的衣着是淡淡的,接待他的方丈也是淡淡的,说了一声“坐”,又吩咐小和尚“茶”。俩人谈了一会,方丈觉得面前的施主谈吐不俗,才华峥嵘,便又恭敬了一回,说“请坐”,又吩咐小和尚“上茶”。俩人又谈了一会儿,当方丈听说面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不由大加恭敬,连声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上香茶”。  相似文献   

8.
开心果     
<正>最爱东坡肘子鹏鹏是三年级的学生,放学后他跟爸爸说:"我真崇拜苏东坡。"爸爸进一步问他:"鹏鹏,苏东坡诗写得好,词写得好,散文写得好,书法也写得好,你最爱哪一项啊?"鹏鹏用  相似文献   

9.
陶秀琪 《中国德育》2013,(20):54-55
在数千年的湖北黄州,一位旷世奇才在那里生活了四年,文学创作登上了高峰,开辟了豪放词风,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一词二赋”,留下了书法代表作《寒食帖》……这位奇才是苏东坡。苏东坡的诗、词、文、书法、绘画堪称“五绝”,留给后人丰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一、苏东坡是民歌的继承者在中华民族活动的广袤土地上,给属于八十二位之一①的历史代表人物苏东坡立碑塑像②,为人景仰,不是没有理由的。苏东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他通晓诗.词、歌、赋、散文、评论,乃至琴、棋、书、画;对农业、园艺、医药、养生、历史、文物与考古,也有很深的造诣.苏东坡不仅是苏派诗的开创者,而且是  相似文献   

11.
<正>黄冈市东坡小学地处文化古城黄州,毗邻美丽的苏东坡文化主题公园——遗爱湖公园。黄州对千古文豪苏东坡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文学代表作“一词二赋”、书法代表作《寒食帖》都作于黄州。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强调,苏东坡到黄州“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教师应该立足东坡文化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更好地达成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快乐的天才     
《中文自修》2015,(1):20-21
推荐书目:《苏东坡传》林语堂著湖南文艺出版社社推荐人: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谈以暄推荐理由:若是我们也能像这位快乐的天才一样,把快乐当成一种习惯,而无关财富、年龄与环境的话,日子,也会变得单纯而美好吧。快乐是一种心境,与财富、年龄、环境无关。这句真理中说的,自然是苏东坡了。且先看他的财富。因一榜等第被人称道,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又到了常州。他随遇  相似文献   

13.
教子幽默     
儿子在读书:“……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父亲听了说:“你怎么感叹人生如梦呢?不要这样悲观厌世,小小年纪,生什么花发?”儿子说:“爸,这是苏东坡的词。”管他东坡西坡,把词还给他,往后不要同这样的人在一起玩!”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的一生是矢志抗金的一生,他的充满斗争的生活道路使他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并有所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善于陶铸经史子集语言,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形成了以豪放为主又兼有沉郁悲壮、婉约含蓄、缠绵妩媚、闲雅祥和、清丽飘逸的多姿多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对众诗词名家的艺术承继.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后,在生活极端艰苦和思想极其矛盾的情况下,发愤写作,写出了不朽之作二赋一词。从苏东坡当时的创作动力、创作现状出发,着重考证赤壁词的写作时间,认为三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应为词、前赋到后赋,并通过文本分析证实其写作顺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游览惠州西湖,你会发现许多文物古迹跟苏东坡有关。熟悉地方沿革的人,并不会感到惊讶。苏东坡(1037—1101)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诗、词、散文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到他而达顶峰。北宋后期的诗词作家几乎无不受他间接和直接影响。但是,由于他政治上的保守态度、反对王安石变法,在宦途上却是坎坷不平的。在他的一生中曾两次遭贬谪,因这样的机缘他才到达惠州。第一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从苏轼的三首词中探讨了苏东坡对人生奥秘探求的三个境界:①对人生缺陷的勇敢确认;②对人生缺陷进行弥补的希求;③对世俗“营营”的超越,即人生自由的真正获得。认为这种境界使他成为自古至宋人生思辨成果的集大成者,并成为此后所有士大夫们崇拜的对象,从而奠定了他广泛影响于封建社会中后期文学的极高地位。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被贬黄州虽然只有四年零三个月,但他所创作的词却突破100首,占了他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还强。东坡黄州编年词为何能突破100首?学术界一般认为:“乌台诗案”后,东坡心存余悸,不敢写诗;词属游戏文字,作“小词不碍”。更重要的是,东坡依然坚持儒家的仕宦文化观,不改政始初衷,以词言志。还有,独特的黄州历史地理环境对东坡词创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