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西山是太行山余脉,其间山岭连绵拱卫着北京的西大门。自中国封建社会有王朝定都于此,西山就成为建设皇家园林和皇家寺院的首选之地,现今西山有碧云寺、卧佛寺、大觉寺等游览胜地。这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大觉寺,该寺兴建于唐,历辽、金、元、明、清五朝而长盛不衰。大觉寺兴建伊始的唐朝与辽朝具体情况不详,从金朝以降历朝定都北京,大觉寺开始由皇族主持修建逐渐成为皇家寺院。宗教一直是封建王朝稳定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大觉寺便是在封建王朝的支持下得以不断修建与扩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觉寺成为西山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向游客开放。  相似文献   

2.
清朝是皇家园林修建的高峰期,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等一系列皇家著名园林应运而生,在这其中"样式雷"家族功不可没。本文耙梳历史,介绍了雷氏家族的发迹过程以及具体主持大小事宜,再现了雷氏家族与皇家园林的修建历程。  相似文献   

3.
田鹏 《兰台世界》2015,(3):141-142
北宋东京坐落在黄河南岸冲积平原之上,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座著名都城。其中皇家园林以造园技巧高,园林艺术特别及规模庞大等优势成为东京园林代表。尤其造园艺术凝聚了北宋时期园林艺术精华,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小英 《历史档案》2005,(4):122-126
景山不仅以皇家园林著称于世,更以明代崇祯皇帝自缢于此而引起后人的关注。明朝景山多植槐,而今已渐稀少。东麓上山道旁,有大槐一株,相传即明崇祯皇帝自缢之处,故又称“罪槐”。树原锁铁链一副,庚子事变(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遗失,如今这里矗立着两块与明崇祯皇帝自缢有关的纪念碑,均由名人题刻,已成为证实景山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5.
詹朋伟 《兰台世界》2014,(11):153-154
"景"名即景的主题,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名用典非常普遍,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园景题名大都包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大量的历史文学典故,景名用典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6.
"景"名即景的主题,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名用典非常普遍,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园景题名大都包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大量的历史文学典故,景名用典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北京海淀堪称“京城宝地”,她除秀美的山川,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悠久的历史人文以外,更以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智力、技术密集而闻名世界。海淀区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资料,在浩瀚的社会记忆中,蕴藏着海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海淀人民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8.
辛颖 《航空档案》2005,(1):58-59
中南海是迄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占地最广大、保存最完整、风光最秀丽、政治最神秘的一座皇家园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办公场所。  相似文献   

9.
<正>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市中轴线的中心位置,南临金碧辉煌的故宫博物院,北面与鼓楼相望,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宫苑园林之一。民国时期景山被辟为公园,由封闭的皇家园林转变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与开展社会活动的公共场所。本文在梳理景山公园历史变迁的基础上,着重揭示景山公园在时代变迁中的历史功能转型,以及所蕴含的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价值,以期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更多历史文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孟红 《新闻世界》2008,(5):48-49
钓鱼台国宾馆是北京的一处绿树笼烟的皇家园林。钓鱼台的大门从早到晚敞开着,但是大门两侧永远笔直地站着几位全副武装的军人。很少有人会奢想哪一天能有幸进去参观一下。那么,陈永贵与钓鱼台有着怎样一段特殊的情缘昨?  相似文献   

11.
高大的宫墙和皇家园林,正是中国和西方世界相遇时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地方。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00年的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并在紫禁城阅兵。,很多悲惨的景象都发生在宫墙之内。从宫墙之内,西方人  相似文献   

12.
正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一个建成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这座园林也被焚毁。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原来的废墟上,建成了一座新的园林并更名为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园林,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研究清漪园和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历  相似文献   

13.
郑艳 《北京档案》2005,(1):49-49
清王朝鼎盛时期,在北京西郊建成了"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皇家园林体系.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皇家行宫以实用功能为核心进行设计,兼具自然意趣与人文内涵,成就了清朝皇家行宫众多经典建筑。本文从清朝皇家行宫园林入手,分析了其选址中实用功能的体现,归纳了其进行选址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清初,在中国南方,如扬州等地的一些私家园林中出现了带有西式园林艺术特色的建筑和装饰,乾隆年伺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西洋楼建筑群,更是对西洋园林全面、完整的模仿。虽然西洋园林对中国的影响到清代早期才达到高峰,而西洋文化的影响在明代末年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6.
徐健  ;屠曙光 《兰台世界》2014,(12):187-188
我国古代园林以精神寄托、陶怡情操的山水审美为主题的风格,于魏晋之后逐步确立,而其中东晋南朝皇家园林的风格与艺术手法尤其引人瞩目,在我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园林以精神寄托、陶怡情操的山水审美为主题的风格,于魏晋之后逐步确立,而其中东晋南朝皇家园林的风格与艺术手法尤其引人瞩目,在我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圣殿     
说到旅游,看山看水,满族人来到清东陵的时候,感觉是"别样"而奇特的.这一片皇家陵寝,是历史,也是文化,同时,更是圣殿. 这一片皇家陵寝,使人震撼,也使人疑问,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春天的时候,我随朋友到这里来游览,看见了这里的满族舞蹈,那景象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当初的惊奇还在,惊奇是人的天性流露.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当记者,我真正用眼睛采访,是40年前采写新闻特写《颐和园之春》开始的。 提起颐和园,人们知道它是清王朝盛世时建成的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虽然1860年和1900年它两次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当时经过重建和修复,成为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皇家园林。北京解放后,国内外人士都十分关注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典园林是否遭到战争的破坏?如今它的面貌如何?我带着这些问题,抓住1954年春天来临的时机,对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进行一次采访,企图以活生生的事实反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重视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进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位于美丽的北京城西北部的海淀区,一直是历代皇家园林之荟萃地区,特别是在清朝鼎盛时期,这里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三山五园,其中最富盛名的是一座占地五千多亩、规模宏伟壮丽、景色秀美的皇家离宫,这就是当时被世界赞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不仅尽收江南风景与国内外园林精华,依据北京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先后进行了150年时间的人工堆山导水,移天缩地建造经营,成为世界园林中创作的绝代风华,同时也是清朝几代帝王处理朝政的国事机构和长期居住生活的郊外行宫.园内兴建有皇帝的办公殿宇"正大光明"殿和"勤政贤良"殿等,园前还设有内阁、六部、钦天监等国家中枢机构.在圆明园里不仅有大量的中国传统风格建筑物,也有西洋式的建筑群,这里收藏着难以计数的珍宝古玩和图书字画文物等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