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雷印迎 《山东教育》2006,(7):113-113
“大吹”老师姓武,是28年前我初中时的数学老师。“大吹”是他的同事们给他起的绰号。  相似文献   

2.
“大吹”老师姓武,是28年前我初中时的数学老师。“大吹”是他的同事们给他起的绰号,慢慢地传到了学生的耳朵里。昨晚又梦见自己坐在教室里,听武老师兴高采烈地“大吹”。还没有进入他的班,就听人说:武老师跟着父亲到过外蒙古,特能吹,天南地北无所不晓,高山大海无所不讲,经常挂在口头的话是:“谁要不听话,看看我的大巴掌!”一听他讲课,果然名不虚传。在数学课上你就好好地讲你的数学呗,他不,先是背诵几首唐诗宋词,满脸得意地说“怎么样?我的水平还行吧?”然后大讲特讲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是基础啊,连语文都学不好的学生,怎么能准确的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3.
曹中原 《师道》2003,(3):28-29
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文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十分动情地说:“小时候我对数学并没有多大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武的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对数学的兴趣发生了几何级数的跳跃,最终把数学研究确立为终生职业。”这里我们特别注意到,吴文俊提及武老师的课,赞之曰“精彩”;是武老师“精彩”的课改变了他,使他从“对数学并没有多大兴趣”转变为“把数学研究确立为终生职业”。足见,教师上课“精彩”与否,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们思考过怎样把自己的课…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泡泡     
“老师,看我的泡泡吹得多大呀!”“老师,我的比他的还大!”“看我的嘛!”“看我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展示他们的杰作,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泡泡围着我,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萦绕着我。  相似文献   

5.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上课起立,老师故意安排一位学生趴在课桌上“呼呼”睡觉。当其他同学感到奇怪,要去喊他(她)时,老师摇摇手,然后,走到这位同学面前,轻轻地朝他吹了一口气,用柔和的声音说:“春天来了,该醒醒啦。”睡觉的同学在老师的“呼唤”下,睁开了眼睛,并朝四周张望。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呀,春风姐姐把这位同学吹醒了。现在,同学们朝窗外看看,柳树被春风姐姐吹醒了,长出了嫩芽;桃花也被春风姐姐吹醒了,开出了红花……一天,春风姐姐看到一个小池塘还结着薄冰,还在睡觉呢。春风姐姐是怎么做的呢?小池塘有什…  相似文献   

6.
美术老师     
美术老师(散文)河南黄孝喜在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中,师范时的美术老师武建华算是最有色的一位了。武老师的长相,除两唇较一般人厚些外,别的也就没有个性可了。但在人流中,他却格外引人注目,“回头率”极高。因为他的腴和衣服上有“花”──“花”是颜料十分随意地组合...  相似文献   

7.
雨夜送伞     
夏天,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新兴小学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五年级(1)班班主任武老师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小明是新兴小学五一班学生,家住学校马路对面。他吃完晚饭,无意中透过窗玻璃,隐约看到学校里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忽然想起武老师有个习惯,当天的学生作业总要在校内批改完才回家。“傍晚时突然下起大雨,武老师也许没带伞……” 小明决定到学校去看看,给老师送把伞。他穿好雨衣,拿上雨伞,刚推开门,就见同班同学王红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说:“小明,刚才我去给上夜班的妈妈送雨衣,路过学校时,看见武老师还在办公室,是不是武老师没带雨具回…  相似文献   

8.
其实我对朱老师的第一印象不好,只因他好吹!但随着了解的加深,我知道他不是一般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不仅语言上是,更是行动上的巨人。朱老师很有“自知之明”,他对自己好吹牛解释令我出乎意料,他说:“说了,就会逼着自己努力去实现它。”简单的一句话,却看到了他身上闪烁着一诺千金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勇敢的朋友     
扁头是我们“超时空宇宙无敌正义小组”的2号。扁头是那种看到什么都喜欢算一算,但是没有一次算准的男生。他的志愿是做一个冷气行老板,他要卖那种吹了就会笑的冷气,尤其是一种能装在公园给大家吹的冷气。扁头是我们班的反对党,所以通常大人都不喜欢他,其实他从来也没有真正反对过谁,他说他只是那种没办法用“等你长大以后就会懂”这句话活下去的小孩。扁头是少数承认自己真的不懂而且勇敢提出疑问的小孩,可是大人总是以为爱发问或不赞成老师的小孩,就是反对老师的小孩,于是,扁头就从“问题小孩”成了“在野党”。  相似文献   

10.
你认识肺活量特别大,特别能“吹”的同学吗?如果有,你可以跟他打赌,说他一定吹不灭一根蜡烛。当然,是下面的这种吹法。  相似文献   

11.
识字真有趣     
我最爱听武老师讲汉字。不管多难的字,只要她一讲,我们很容易就记牢上了。 学“金”字时,武老师让大家猜谜语,她说:“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  相似文献   

12.
[题目]星期天,武老师带领五年级的62名学生去“水上乐园”游玩。“水上乐园”里有大、小两种船,大船每条能坐6名学生,小船每条能坐4名学生。去“水上乐园”之前,武老师已经给学生们预订了两种船共13条,正合适。到达“水上乐园”后,学生们到管理员那里去付租金时遇到了问题:武老师预订了大船和小船各几条呢?(武老师不坐船)  相似文献   

13.
钟强趣事     
说起钟强 ,全校谁人不知 ,谁人不晓。他在咱们班可是个大活宝。关于他的趣事还真不少。罚站“铃……”上课铃响了。“喂 ,钟强 ,上课了 !”班长对着正在讲台上表演吹气球的钟强喊道 ,“老师还在嘟嘟地出大气儿———睡午觉哩 !”钟强头也没抬地说。只见他弯下腰 ,抬着头 ,用嘴吹气球 ,那气球忽而东忽而西地乱飘 ,钟强也就跑来跑去、跳上跳下 ,大家被他弄得哈哈大笑。“你们在憨笑 ,傻笑 ,狂笑 ,奸笑……”钟强说道。老师走到了教室门口 ,大家止住了笑。钟强正背对着门 ,他以为大家听了他的话止住了笑 ,于是 ,继续吹他的气球。钟强头也不回 ,…  相似文献   

14.
“人走光明道,水向大海流,要想粮食大丰收,社会主义有奔头。”这支我少年时代就会唱的歌,至今不忘,而且连曲谱都记得很熟。 “不忘”,并不是因为我的记性好,也不单单是因歌词好,而是由于情系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姓刘,字宁。他爱画画,更擅长吹笛子。在他会吹的许多好听的歌曲中,他最爱吹的、也最动听的,就是《人走光明道》这支歌曲。曾记得,在“大跃进”的特殊年代里,每天清晨和黄昏的时候,学校附近小河边的柳林里,便会飞出他那令人心醉的《人走光明道》婉转而悠扬的笛声。 刘老师对学生既严格又慈祥。有天上午,我的语文作业…  相似文献   

15.
另一种勇敢     
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道讨论题,内容是:什么是勇敢。大家正发言时,教室里突然有人胆大包天地吹了一声口哨。老师阴沉着脸把所有的人看了一遍,声色俱厉地问:“刚才的口哨是谁吹的?”教室里无人应声。老师喝令全体同学站起来:“如果没人承认,你们就一直站下去。”不一会儿,教室里传出几个女同学的哭声。有一个男生忍不住喊了一声:“口哨是我吹的,和别人无关。”他的话音刚落,又有几个同学大声说:“口哨是我吹的。”老师看了同学们一眼说:“同学们都请坐,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十几年前,有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老师,参加工作不久就被人强加了…  相似文献   

16.
吴文俊,2000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奖得主.他在获奖后答记者问时,有一段话笔者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动情地说“小时候我对数学并 :没有多大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武的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对数学的兴趣发生了几何级数的跳跃,最终把数学研究确立为终生职业.” 读了这一段话,我想,身为教师的我们都会引起激动或喜悦.你看, 80 有余的吴老还没有忘记 20 出头时教过他的老师,这位武老师,确实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武老师,吴文俊就不会走上钻研数学的道路,也就不会成为当今世界杰出的数…  相似文献   

17.
我的新老师     
今年暑假,我认识了一位新老师。他中等身材,长着高高的鼻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知识渊博,说话风趣幽默。你猜他是哪位老师呢?他,就是在我们作文兴趣班任教的武老师。为人师表,武老师严而不酷。有一天,我刚来作文班学习不久,武老师拿起一本作文书,翻到《夏日·小河·我的童年》这篇文章,然后要我给大家朗读。我接过作文书朗读了起来,因为太紧张而忘记了读文章题目。武老师严肃地说:“暂停,从题目开始读,女孩子不能粗心大意。”他的话语让不少男同学得意洋洋,我只好打起十二份精神,小心翼翼地把这篇文章读完了。还有一次,已经下课了,我们…  相似文献   

18.
吹气球     
今天,我买了一个气球。哥哥说:“你能吹多大?”我就吹给他看,我使劲地吹呀吹,吹得很大很大。忽然,“嘭”的一声,气球爆炸了。哥哥得意地哈哈大笑。我却气坏了。指导老师:桑金梅吹气球$江苏省如东县丰利小学一○一班@冯景  相似文献   

19.
开心魔术     
课外活动开始了,善变魔术的顾利卫老师走上讲台,让同学们开开心心度过了45分钟。蜡烛一吹即燃“一般的蜡烛,当它燃烧的时候,一口气就可吹灭。然而,我有一种特殊的蜡烛,当你需要点燃的时候,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了。”顾老师说完就开始表演。只见他拿一根蜡烛,让台下同学看看,请大家相信这是一根普通蜡烛,然后把蜡烛插到蜡台上,他对准蜡心吹一口气后,蜡烛便燃烧起来了。原来,顾老师在表演之前将蜡烛芯松散开,滴进一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二硫化碳液体是极易挥发的物质,顾老师吹口长气使其挥发速度进一步加快,当二硫化碳…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吹竖笛。”音乐老师说,“当你们拿到乐器时,先不要从盒子里取出来,耐心等待我的下一个指令。”乔治非常开心。当他还是一个一年级学生的时候,他就梦想吹竖笛了,而当时他只能羡慕地看着三年级学生演奏这种乐器。但是,现在也轮到他了。乔治一拿到乐器,就迫不及待地将它从盒子里取出来,然后对着嘴使劲地吹了起来。竖笛传出了类似狗痛苦时发出的声音。“乔治,”音乐老师严肃地说,“难道你没听到我刚才的话吗?”接着,音乐老师开始向学生介绍关于竖笛的知识。然后,她要求学生们从盒子里取出竖笛开始学着吹几个音。顿时,教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