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俗话说"偏方治大病",解物理习题也是如此,使用常规方法求解可能"疗程长"、"效果不理想",选择"偏方"就可能"疗程短"、"效果理想",下面就通过几个例题,介绍一下处理直线运动问题的几个"偏方",大家在解题时不妨一试.一、平均速度公式法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除了遵守几个基本公式外,还遵守平均速度公式s=vt,而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v=(v0+vt)/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题目中,如果巧用这一关系式,可以简化解题过程.例1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  相似文献   

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核心公式有两个: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vt=v0+at以及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x=v0t+1/2at2.有了这两个基本公式,就可以根据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其他公式.比如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t2-v02=2ax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t+v0)/2=vt/2.这些规律实质上是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初速度v0、末速度vt、加速度a、位移x和时间t这五个量的关系.具体应用过程中,一般可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  相似文献   

3.
何伟 《中学理科》2006,(3):48-49
根据平均速度的意义,我们知道做任何变速运动的物体,其位移都可以表示为s=v^- t,而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又可表示为v^-=(v0+v2)/2,运动时间可以表示为t=2s/(v0+vt).  相似文献   

4.
物体的平均速度-↑υ=s/t,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υ=(υ0+υt)/2(其中υ0、υt分别是这段时间的初、末速度),也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υt/2灵活应用平均速度的这些特点,可以开拓思路,简化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5.
题目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2△x(t1-t2))/(t1t2(t1+t2)) B.(△x(t1-t2))/(t1t2(t1+t2))C.(2△x(t1+t2))/(t1t2(t1-t2)) D.(△x(t1+t2))/(t1t2(t1-t2))分析本题的已知量是两段相等的位移以及对应这两段位移所需的时间,待求量是加速度.不难想到运用x=v0t+1/2at2和v=v0+at等有关涉及位移、时间、加速度的公式,同时根据"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可以列出相关方程,从而求解.下面是该题较典型的几种解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公式s=(v0+vt)t/2,需注意以下几点:(1)该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对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般地,平均速度并不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7.
一、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的变化:△v=v1-v0,描述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当△v和v0同方向时,速度增大,反之减小.(3)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a=△v/△t=(vt-v0)/(t-t0),若令t0=0,则a=(vt-v0)/t.(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和△v的方向相同,即跟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匀加速直线  相似文献   

8.
平均速度的定义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2=(v_0+v_t)/2.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并且在解决一些问题时,可以简化解题步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已知时间t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训,则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v0+v/2  相似文献   

10.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课本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0+v1/2=v中。在解匀变速直线题目时,如果巧用这一结论能使运算简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漆应阶 《中学理科》2006,(10):28-33
一、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板块:力、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其中,力、物体的平衡涉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求解思路基本上可归结为:在正确把握好其运动状态(加速度为零)的同时,根据力的分解与合成来求解.首先灵活选择对象(隔离法或整体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好受力图),再根据其平衡条件即F合=0来处理,必要时还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各力进行正交分解,再由∑Fx=0,∑Fy=0列方程求解.比较特殊且快捷的方法还有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等.直线运动在高考中,主要体现在考查考生能否准确理解和掌握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要求考生深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相关公式,熟练掌握这些规律的应用;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要注意“逐差法”的运用,本考点内容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有下列两个特殊的关系:(1)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即(?)=1/2(v_0 v_t)。(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_中=v×(t/2)。在求解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习题时,若能巧妙地运用上述  相似文献   

13.
在质点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s/2=√(v0^2+v1^2)/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s/2=(v0+vt)/2.由数学知识有√(v0^2+v1^2)/2≥(v0+vt)/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只能取大于号;只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等号才成立.但在下面情形下,也有vs/2=(v0+vt)/2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这样的特殊规律:一个物体(如汽车)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运动开始计时起,通过连续相等位移S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t3…tn,它们之比为t1:t2:t3:……:tn=1:(√2-1):(√3-√2):…:(√n-√n-1),(n=1,2,3,…),如图1,证明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重要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s=aT2=恒量.(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t=vt/2.(3)某段位移中点瞬间的速度等于初速度  相似文献   

16.
两电阻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大小计算公式为:R=(R1R2)/(R1+R2)(两量之积除以两量之和).而在整个初中物理内容中,有很多内容的答案与以上公式的样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一、两半程均速问题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全程前后两部分的路程要相等,已知这两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例1一物体沿直线从点A运动到点B,点  相似文献   

17.
1.五个公式的特点 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 ①v=v0+at(速度公式,缺少x). ②x=v0t+1/2at^2(位移公式,缺少v).  相似文献   

18.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s与时间t之比,即v=s/t.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的大小除了用该式计算外,还有下面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邱刚 《物理教师》2009,30(10):17-17,19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处理纸带问题常用的两个方程v^-=v t/2=v0+vt/2,Δs=at^2,其实,这两个方程在曲线运动中同样适用,现证明之.  相似文献   

20.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这样的特殊规律:一个物体(如汽车)做初速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从运动开始计时起,通过连续相等位移s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t3……tn,它们之比为t1:t2:t3:……:tn=1:(√2—1):(√3-√2):……:(√n-√(n-1)),(n=1,2,3……),如图1.证明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