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实施贵州省教育厅"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研究复合应用型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途径,对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培养体系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的一项重点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卓越计划的实施对于各试点高校和试点专业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卓越计划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十分重视卓越试点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现从选拔、培养、保障和评价四个方面分析卓越计划师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在目标定位、实施机制、实践教学和师资建设等方面与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均具有契合性。转型后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更加重视应用型、职业性和地方性,并从修正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强化专业实训等方面不断创新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教改革的目标之一,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抓手。廊坊师范学院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出发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研究廊坊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施效果,可为同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于从事财务类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以及改革当前高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实施课程改革应充分建立在市场需求、实践教学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文章主要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从开展案例教学、电子化教学以及实训教学和精品课教学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为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发起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各行各业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优秀工程师后备军.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该计划的实施要求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文章借鉴了欧美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珠江三角洲软件行业人才标准和需求调研结果,从培养目标与规格、知识体系设置、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等几个方面探索了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和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7.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行业卓越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当前高校实施第二课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内容,然后以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第二课堂建设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资源建设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分析了第二课堂建设对行业卓越人才个性化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落实"卓越计划"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针对西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构建了地理与资源环境类专业"一主线·两注重·三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等四个方面探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并提出五项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以期为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学是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培养学生的质量。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在原有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提出"卓越港航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同济水利系港航本科专业培养模式为例,从实验教学体系升级、精品课程强化以及精品实验项目打造三大方面对实验教学改革进行阐述和总结,以期为高校相关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明确此类院校首要任务是培养未来行业所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在转型发展和专业建设中,结合市场需求,与大唐移动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通信工程专业,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师"特色培养计划,共同制定教学质量体系和考核标准,按照"工程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实现专业与行业无缝对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工程型技术人才。本文从学校转型发展和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出发,对前期在校企合作、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详细阐述了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特色培养计划的构建和具体实施方法,供其他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根据服装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我们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服装专业卓越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本文在分析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渴求的背景下,对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素质和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整合,并构建了知识素质、职业素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五大子系统,最后针对此五大子系统提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实施策略,这将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CBE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文章从CBE模式内涵分析入手,结合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现状和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在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文化塑造、校企合作模式和评价反馈系统构建等方面培养职业能力突出的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的CBE模式。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背景下,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此来培养大批各类工程师。以“卓越计划”为背景,从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内容以及保障条件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地方企业对应用型营销类人才的需求,构建了基于"卓越"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提出了培养的路径和培养所需的保障。此研究对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结合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从校内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改革和校外企业培养方案制定两个方面阐述了t。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异同点.  相似文献   

1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高校汽车专业本科生培养提供了实施目标,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类车辆评估与事故处理技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与时俱进地进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群建设,对保障计划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汽车行业现状及专业人才技术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师资培养、教材选用等几个方面,提出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群建设的方案,以期培养出适应车辆评估及保险理赔领域的应用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从分析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入手,结合我校两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建设情况,探讨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保障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培养实践和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期为参与高校制定、实施和完善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工业化背景下,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此来培养大批各类工程师.在对国内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确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将培养标准转化为知识、能力、素质大纲.并提出了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来实施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