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凡当老师的,都会说某某学生让老师好失望。可就有一回却倒了过来,老师也让学生失望了。那天的事确实让我的那位学生自卑伤感又失望。说的是那天家访之事。期中考试之后,作为班主任,按常规都会进行一次比较普遍的家访。把学生在校半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告诉家长,也  相似文献   

2.
又到了大家最伤感的时刻了。每一届的毕业典礼上,我都会让学生们说一件最让自己难忘的事情,想不到这一次大多数学生都说出了两个字——家访。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感觉很头疼。两名学生吵架,老师才批评几句,他们就直接顶撞老师,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不应该管;一次老  相似文献   

3.
正在一次批改周记时,看到一学生写道:"在老师家访的这半个多小时中,我成了五个人谈论的对象,那滋味如坐针毡。"回想起当天的家访,我们原只是从多了解、多沟通的想法出发,帮助学生克服身上的缺点,更好地投入小中考的备战中。不料,家长对其成绩、学习态度的不满让轻松的交谈变得紧张尴尬。的确,不知从何时起,家访、家长会成了教师、学生、家长们最头疼的"烫手山芋"。这些本是为促进家校沟通、加强家校教育的平台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学生们怕教师在家长会上批评自己;家长们害怕老师告状;教师们  相似文献   

4.
家访·校访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家访一次。那时候的家访,老师和家长都是十分认真的。家长总要打听老师什么时候来,来几个人,一大早就搞好清洁,准备好长板凳在外面等候,用什么东西招待,自己穿什么衣服,家长们都要费一番心思。 老师家访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认为这对沟通学校和家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过了不多久,老师的家访渐渐少了,到了后来,几乎没有老师家访了。对此,我多少觉得有点怅然若失。 现在,我当了教师,所见情况却反了过来,老师的家访变成了家长的校访。老师有什么事,总喜欢把家长请到学校,特别是在学生违规之后,或者打电话,或者送纸条,总之是要家长来学校。这也是许多教师用来对  相似文献   

5.
刘敏 《辅导员》2012,(30):21-22
去年,笔者接手了一个新班,之前,我就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特别调皮,是学校出名的"乱班",而且这个班的一部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支持也不理解。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与班级工作,开学后我就利用双休日的时间适时登门家访,品尝到了家访艺术给我带来的香与甜,以下就是我在做家访工作方面的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话     
每次家访,家长们都会说上一句:“这孩子就听老师的,不论大小事,他都爱说‘我们老师说的’,真拿他没办法。”开始我听了不以为然,心想:老师的话真有这么大的威力?然而,当自己的孩子入园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老师说的话在孩子心中的分量。我儿子上中班时,有一次他告诉我美术课上画了什么,是怎么画的。我说:“你画画的顺序不对,应该……”没等我说完,儿子理直气壮地说:“就是这样,我们老师都这样画的。”我拿出纸笔想纠正他,他  相似文献   

7.
宋亮 《教育》2013,(7):46
"老师来啦!"远远地看到自己的老师唐智向家门口走来,湖北省钟祥市南湖中学学生、留守儿童房茫向老师打招呼。从2011年6月开始,"课外访万家"活动在湖北省中小学校展开,4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走入学生家庭,让家访老传统焕发出新魅力。每逢周末、节假日,南湖中学教师唐智都会带着成绩册、记录本走进学生家庭,进行"探望式""鼓励式""会商式"的家访。家访活动开始一年多后,湖北省钟祥市南湖中学唐智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家访拉近了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能够换个角度看学生,就像家长看孩子一样。如果没有家访经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上一些群众,包括一些语数科的老师们,总是说我们体育课最好教了,他们也会教,理由也很充足,看看他们说什么了:"体育最好教了,就是让学生跑跑步、打打球什么的,是个正常人都会","不会读书的人才去学体育","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等等闲话,还有更加过分的说"不会教书的老师才去教体育"。这话太伤人,我就不举例了;在去年9月份,杭州一个小学任命了一位体育老师担任三年2班的班主任,结果遭到了22名家长的联名反对。  相似文献   

9.
悠悠家访路     
1993年刚当教师那会儿,我浑身充满了热情,经常骑自行车到村里家访。每约好一个村,村里的孩子们顾不得吃饭就在村口等候,家长们也很重视,都会提前从干活的地里赶回来等我。当时去家访也没讲究什么策略,有啥说啥,主要是向家长汇报下  相似文献   

10.
谈到家访,令我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生病久治未愈,担心自己期末考试的“名次”,正在焦急时,一束明亮的手电光在我家的玻璃上晃了几下,班主任来家访了,久悬的心也随之放下。那次的家访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又听到儿子所在幼儿园老师家访的敲门声。一次促膝交谈,使家长和教师达到了沟通。说实在的,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与孩子的老师都成为朋友,经常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可平时,只有在接送孩子时才能见上老师一面,有时真想和老师多聊一聊,多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问题,可往往看到老师顾及全班几十个孩子,…  相似文献   

11.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失败的家访则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如何才能做一次成功的家访呢?通过这学期的家访,我总结出这样“三招”:  相似文献   

12.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失败的家访则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如何才能做一次成功的家访呢?通过这学期的家访,我总结出这样“三招”:  相似文献   

13.
家访之我见     
一、家访的优势1.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例如:一名学习中等的女生,怀疑一切人,性格孤僻。通过家访,了解到是因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所致,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了严重伤害。而家长由于好面子也没有向老师提及。通过老师的家访,家长发现,确实该和老师说说实情。后来,虽然老师试图调解学生父母关系的计划失败了,但学生的家长却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了解,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  相似文献   

14.
五张饼     
张港 《师道》2003,(12):48-49
当知青的第三年,我当上了场部的小学老师,教三年级。教了几个月,我就一家一户地家访了。一天,住宿生迎春在路上截住了我。她左手捏右手,右手捏左手,脚蹭着地,看一会儿自己脚尖儿,扬头瞅住我说:“老师,家访,哪天去我家?”我忽的想起,她已经是第二次这样问了,住宿生里,除了她,还剩三个路远的没有家访。都说迎春笨,其实,依我看,这孩子蔫是蔫,要说笨可不笨,这不,作文也开窍了,数学也上去了。我家访也就是和家长联系联系,从来不告状。老是“打狼”的迎春,考了好分数,要是老师亲自将这事告诉她的爸爸妈妈,对于迎春该是多好的事啊!好,明天就是星期…  相似文献   

15.
我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多年实践使我逐渐懂得了,家访工作一定要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性格特点,注意研究家访时学生与家长的心理,采取适当方法,讲究家访艺术。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但管教不得法,动辄打骂,往往造成孩子在家长面前循规蹈矩,一旦离开家长就“无法无天”。家访时如多讲或只讲学生缺点,家长火冒三丈就会打骂孩子,会使孩子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访问这样的家长,我总是把《班级学生情况记载》带去请家长看(学生不在场),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家长能和老师很好配合。有些学生的父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一致,家访工作就应做到更细致些。几年前,我班有个女生,比较散漫。她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性格爽直。家访时我  相似文献   

16.
现在,部分教师还是爱在学生的作业上批一个“阅”字,且美其名曰“高效率改法”。结果,就算教师改得如何认真细致,作业发回去也没几个学生看。记得有次家访,一位家长举着儿子的作业本问我,“我儿子的作业是好还是差?”我一看,家长所示的作业本上批的全是“阅”字。对此我不敢妄下结论,因为不是我改的,但实感尴尬。家长最后说,“这样的老师,学生做对是‘阅’,做错也是‘阅’,我都会写……”他甚至向我提出要调走那个老师。我为  相似文献   

17.
“哎呀,这孩子又发脾气,真难收拾。”家长们往往会如此抱怨。“怎么办呢?这学生与人一言不和,就动起手来,真是头疼。”老师们也经常感到这样的无奈和愤怒。先哲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容易……但是要找到适当的生气对象、掌握恰当的分寸、挑选恰当的时机、选择正确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2,(25):17
孙曙峦在2012年8月31日《合肥晚报》撰文指出:"今年暑假我们的QQ群非常热闹,家长们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在QQ上跟我了解咨询。"南京某知名小学班主任张老师说。以前学生都是就近入学,老师家访起来很是方便。如今却  相似文献   

19.
正"哎呀,这孩子又发脾气,真难收拾。"家长们往往会如此抱怨。"怎么办呢?这学生与人一言不和,就动起手来,真是头疼。"老师们也经常感到这样的无奈和愤怒。先哲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容易……但是要找到适当的生气对象、掌握恰当的分寸、挑选恰当的时机、选择正确的理由、采取恰当的方式……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一些孩子正是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处理不当才用拳头来说话——这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学生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20.
张远桂 《新课程研究》2012,(11):174-175
镜头一:这几天,同学们都在议论老师家访的事,有的同学说昨天晚上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去他家家访了,有的说是语文老师去他家的……他们互相打探着,议论着,说着老师在他们家家访的情景。我心里很难过,老师怎么没来我家家访,忘记我了?我家是不是住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