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页例题,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舍画线段。  相似文献   

2.
黄吉琴 《文教资料》2005,(18):128-12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44-45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2.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全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4.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培养爱  相似文献   

3.
芮金芳 《新教师》2019,(9):74-7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学生初步认识线段,能正确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2.学生在认、找、画、连等数学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比较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与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长短的,学会正确地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培养比较、抽象简单几何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察、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本质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2)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3)学生在注重体验、感悟知识的探究活动中,逐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社版)第二册第12—14页例7例8和例9。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学会量整厘米长的线段。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等认知活动,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基本特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数线段。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通过创设活泼、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三册第72、73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学会用直尺画定长(整厘米)线段。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述与交流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量、画定长线段。教具准备:米尺、学生用直尺、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卡片(课前发给小组长)。学具准备:每人一根学生用直尺、白纸若干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小组长拿出卡片…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等认知活动,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基本特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数线段。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3.通过创设活泼、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拔河比赛,我们去看看好吗?生:好!师:看,这是谁跟谁进行…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几分之一.(人教课标版数学三年级上教材92-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分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②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第49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2.会画线段,会量线段,会比较线段的长短。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的美。重点解决的问题①认识线段,会量、会画线段。②探究线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99页例一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教学准备:衣服卡片、数字卡片、多媒体。设计理念:1.以“…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三册第72、73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学会用直尺画定长(整厘米)线段.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表述与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画角。3.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小朋友们看,这位小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页~89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排列规律确定下一个物体。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2.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3.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2和“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辨认出对称图形。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内容例1、例2、例3,练习二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概括等能力。通过简单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