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Roderick Usher)为什么会患精神病?厄舍府为什么要倒塌?迄今为止的相关阐释几乎完全忽略了小说对物件的描写。事实上,小说自始至终都让读者体验到"物"的消极力量,这种力量与"高贵"的罗德里克形成了巨大张力,消磨了他的"理性",使他在长期的自我怀疑中变得神经紧张,终于在自己的孪生妹妹玛德琳小姐的尸体显示出活力后惊吓而死。厄舍府里的"物"不仅战胜了代表理性的罗德里克,更是掀翻了整个"思想的圣殿"厄舍府。爱伦·坡在"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上运作"物"的邪恶力量,制造出惊人的恐怖效果,使该小说成为"物"哥特美学的经典代表作。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生态批评不同,认知生态批评认为认知科学与文学可以融合,强调人的心智与环境的互动。本文借用认知生态批评范式,从社会认知和寻路认知两个维度,对《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罗德里克理性丧失的缘由作深层次的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从生活环境和三重人格结构两方面,全面、深入剖析埃德加·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心理变态和人格扭曲的成因,揭示其悲剧必然性及作品的社会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结合人物的生活环境,全面、深入剖析埃德加·爱伦·坡《厄舍古屋的倒塌》的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心理变态和人格扭曲的成因,揭示其悲剧的必然性及作品的社会启示。  相似文献   

5.
这里以心理学理论的分支--人格心理学为依据,从内因--生理因素的失衡以及外因--社会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阐述了爱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男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从灵魂到肉体逐渐走向毁灭的原因和过程,强调了一个人生存的环境对其健康心智的发展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这里以心理学理论的分支——人格心理学为依据,从内因——生理因素的失衡以及外因——社会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阐述了爱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男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从灵魂到肉体逐渐走向毁灭的原因和过程,强调了一个人生存的环境对其健康心智的发展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Allen Poe)在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尤其他短篇小说的成就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他的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罗德里克·厄舍的性格,他神经极为敏感,是一个追求自由和个性的疯子艺术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舍屋的倒塌》中的主人公罗德里克由变态的爱──乱伦引起的罪恶感和恐惧感,深入到变态心理和下意识的领域中,为读者展示一个丧失正常理智和意识的畸形人的画廊。  相似文献   

9.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短篇恐怖小说中的杰作,作者通过营造恐怖气氛,选择恐怖情节,描述人物的恐怖心理,展示了人物从心理变态到精神崩溃的全过程.分析作者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营造恐怖气氛的方式,品味恐怖形成的因素,就能给读者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艾德嘉&#183;爱伦&#183;坡(1809-1849)是一个有着“前瞻性”的作家,他预见了20世纪现代人们的困惑:荒原上的生活。本文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来分析家的荒原意象在该作品中的体现。本文通过孤独的家“具”(物理性环境:家周围的环境与家里的装饰)、崩溃的家“人”(生物性的环境:厄舍兄妹)及游离的家“魂”(精神性的环境:渴求新生)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坡在这部作品中折射出的家的荒原意象。  相似文献   

11.
埃德加·爱伦坡的《厄舍古屋的倒塌》作为他具有强烈哥特风格的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充分展示出其对人性阴暗、变态心理的揭示与探索。本文拟通过对该小说的深入剖析将弗洛伊德提出的死本能理论内置于自恋本能的讨论框架中来评析主人公罗德里克自我毁灭的性格内外成因及其悲剧结局的必然性,以求揭示出自体心理学里自恋与死亡冲突过程在他人性中冲突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厄舍府的倒塌》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爱伦·坡的经典之作之一,小说以恐怖压抑的基调展现了主人公厄舍人格崩塌的全过程。学者们多从该作品的写作风格以及叙事技巧等方面进行探析,对该作品的象征意义也进行了许多大胆的讨论,本文从荣格的人格理论视角出发,运用阴影、阿尼玛及人格面具理论分析厄舍的心理变化,并提出厄舍对人格中阴影的逃避和恐惧、阿尼玛的错误投射以及人格面具的僵硬和异常是造成厄舍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超理性意识”是在后工业时代下,由于物质文明的极度膨胀对人性存在空间的挤压、摧残和侵蚀,造成的人类原有理性价值体系的崩溃和人性的分裂,从而形成一种原有理性价值的背离和非理性化倾向的理念形态。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我”、直子、绿子、玲子间的荒诞爱情和人生悲剧,以及人物孤寂感、生死观的解析,探寻形成这种“超理性意识”的社会、文化、心理根源,并对人类自身和文明的最终归宿进行了深层次地思考。  相似文献   

14.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的恐怖小说的代表作,故事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恐怖的气氛。厄舍古屋和故事中的人物息息相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3月11日,美国人约翰·罗德里克(John Roderick)在夏威夷去世,罗德里克享年93岁。美联社的报道说,罗德里克死于心脏衰竭。去世前他面带微笑,非常安详,而亲朋好友也陪伴在身边。罗德里克是何许人也?如果你到网上Google一下John Roderick,你会找到—位叫John Roderick的摇滚乐明星,但这位摇滚乐明星还健在。如果你在约翰·罗德里克名字的前面加上记者,你不会再搜寻到摇滚明星,你会搜到另—位约翰·罗德里克,如果你再加上中国这个词,你会搜到的就是那位对中国有半个多世纪热情的美联社资深记者约翰·罗德里克。  相似文献   

16.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纠缠在一起的事件组成的故事。很显然,故事与死亡、发疯及恐怖传统的哥特式主题有关。厄舍古怪的画里也许有埋葬马德琳的一座坟墓。然而坡应用理性来加强非理性的作用。故事第一部分的心理主题刚好在第二部分对称地重复出现。也许接着是成对和加倍成对恐惧主题最清晰的线索。梦幻形象联系并增强潜意识情节。故事中的鬼魂在心理上,既表现外在的超自然的层面上,也表现在其他的意义模式中。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中,方法论变革是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集体行动研究先后出现了社会崩溃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等多种模式。这些理论分别从社会心理、个体理性和政治过程出发,考察集体行动的约束结构或资源条件。推进集体行动理论的深入发展,需要综合分析社会结构、行动者理性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实现多种研究路径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8.
哥特式因素和美学结合是爱伦坡小说的特点,短篇小说《厄舍府的倒塌》是体现其效果美学的力作。本文论述了爱伦坡在作品《厄舍府的倒塌》中运用多种方法营造出了哥特式氛围,并进一步阐明了作品中的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19.
"超理性意识"是在后工业时代下,由于物质文明的极度膨胀对人性存在空间的挤压、摧残和侵蚀,造成的人类原有理性价值体系的崩溃和人性的分裂,从而形成一种原有理性价值的背离和非理性化倾向的理念形态.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我"、直子、绿子、玲子间的荒诞爱情和人生悲剧,以及人物孤寂感、生死观的解析,探寻形成这种"超理性意识"的社会、文化、心理根源,并对人类自身和文明的最终归宿进行了深层次地思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而明显的变化.由于传统的价值体系已经崩溃,现实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价值失范,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使得中国社会的发展能按照规范理性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