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洪波  许景立 《中国广播》2006,(4):20-21,39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大主题,也是本届中国政府重要的执政理念和施政特色。中国社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显现,和谐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中央台记者站作为中央台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肌体中的一个细胞,如何实现和谐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重心的确定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促成了我国社会从政治型向经济型的转变,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的“经济化”趋势。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领域或公共问题,影响着并越来越多地支配着传统的政治、文化等领域,这样的时代背景为经济新闻报道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经济新闻的产生和读者的需求都呈现爆炸式增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10,(10):I0018-I0018
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国家开发银行(下简称国开行)始终把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将金融建设和社会建设相结合,追求实现金融和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风格的责任之路。  相似文献   

4.
廖尼峰 《声屏世界》2006,(12):37-37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经济宣传的地位也越加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但它无疑是当前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经济新闻是由数字和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成的枯燥乏味的材料。提高电视经济新闻的可视性,是新闻媒体一直在积极探索而又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要从精心策划入手。目前,经济新闻的策划方式日趋灵活和多样化。以策划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新闻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策划。事前策划。指在不违背经济规律的前…  相似文献   

5.
《群众文化》2002,(1):12-14
改革开放以来,温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狠抓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不放松,从而激发了温岭人民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全市的经济和文化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薰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使用权利.履行义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把和谐列为与富强、民主、明相提并论的发展目标,凸显社会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并专门就社会建设作出全方位的战略部署.使经济、政治、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媒体应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重任,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7.
2011年兴起的中国新闻界的“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产生了积极且比较明显的社会效果。比如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作用,比如对于广大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对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的实际的促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进行了一场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变革。今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正在向既定的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前进。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同样经历了全面的变革和快速的发展,实现了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政策突破为特征,以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和中央批准调整发展方针为标志,以实施“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和推动以新闻改革为龙头的全面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把当代中国带入了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中国当代社会思潮也随之由以政治为中心转向以人文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是永久保管8党和国家档案资料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及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档案馆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迫切要求对档案馆工作进行创新和变革,逐步建立馆藏信息丰富、服务形式多样、现代科技管理、具有公共形象、为全社会服务的现代档案馆,使档案馆具有文化功能、教育功能、信息功能、科技功能、休闲功能等五项新型的社会功能,同时也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把档案馆建设成“两个基地,一个中心”,即要把档案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保管党和国家档案资料的基地、对全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基地以及提供利用档案资料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经济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有两个原因,一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到了要通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来达到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一致的阶段;二是企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主体,无论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和谐的角度,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都是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兴起的中国新闻界的“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了积极而且比较明显的社会效果.比如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作用,比如对于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的实际的促进.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既要宴现经济腾飞,又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两个文明”的同步共进。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努力建设与经济、政治协调发展的书文化,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出版业转型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出版业发展和繁荣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梁衡 《今传媒》2006,(2X):1-1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的发展新思路,它总结概括了新时期国家建设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思想理论成果。针对全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大解放、经济发展很快,各方面出现了新的不平衡的新情况,中央提出“五个统筹”:中央与地方、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际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一个社会要均衡地、科学地发展,这个社会才能平稳、有效地进步。改革开放后我们一改过去政治挂帅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15.
黄海宁 《新闻爱好者》2010,(10):178-179
充分利用校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有利于巩固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党的方针路线,而且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社会变得更加民主、文明。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中国社会重新着力于“解放思想”的时候,新闻工作如果不勇于创新,那么,在替代信息源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新媒体崛起使然),我们主流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宣传力、社会效果、经济效益,将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新低”——好在已经有很多新闻机构认识到了这一点,党政宣传监管机构注意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近日,襄樊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五个基本”要求大力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和《全市农村、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五个基本”基础性建设规范化标准(试行)》,提出以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真的来了。在送旧迎新的时候,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希望寄托于新一年。那么,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就更应该向亲爱的新老读者道一声:“新年好,祝您万事如意。” 沧桑百年,潮起潮落。当今之中国,已非20世纪初的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已进入了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全新时代,整个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经济持续增长推动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国进步。“双  相似文献   

19.
党报在和谐社会宣传中应发挥“思想中心”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它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为我们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经济宣传报道要清除“左”的影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宣传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着力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经济宣传和政治、文化宣传一样,不仅要防右,而更要防“左”,可以说防“左”比防右更重要。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必将推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