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扬州“世界名城”战略背景下运河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扬州是古运河的发端之地,是运河沿线最重要的节点城市。扬州段古运河是最古老、原有风貌保存最完好、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最丰富的一段。扬州是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是拥有遗产点最多的城市之一。研究着重于扬州应如何充分利用好运河文化资源发展运河旅游,提升城市知名度,从而打造世界名城。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在世界上无可比拟,因此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应当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大力发展运河旅游业。通过运用SWOT方法,分析发展江苏段运河旅游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建议充分利用优势,改变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探索挖掘中国大运河文化、提升江苏旅游形象的对策。提出弘扬运河文化,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运河资源,打造"江苏运河之旅"旅游品牌,设计精品旅游线路,策划运河旅游节事活动,提高配套设施与服务,加强运河旅游宣传推广等具体措施。运河旅游的发展会促进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进而全面提高江苏省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3.
无锡段运河历史悠久,聚集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无锡市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走在了沿运城市的前列,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估了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针对性地提出了遗产开发利用的建议:应借鉴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强调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与突出普遍价值,进一步突出工业遗产的特色,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无锡段运河历史悠久,聚集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无锡市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走在了沿运城市的前列,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估了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针对性地提出了遗产开发利用的建议:应借鉴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强调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与突出普遍价值,进一步突出工业遗产的特色,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申遗成功后,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扬州运河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在扬州运河文化遗产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扬州运河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利用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加强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保护、丰富遗产保护与展示手段、积极开发游客参与性项目、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深化运河城市间合作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苏州是一座运河之城,4条运河故道和7个遗产点段构成了以古城为核心的遗产体系。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后,苏州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古城遗产价值的认识,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路径,促使古城得到更好的保护,提升苏州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苏州段在运河文化带中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等特点,其生态和谐建设虽成效显著,同时也存在文化遗存保护不到位、文化创意创新不够、文旅融合品牌发展不足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将文化传承创新的宏观外部机制、中观中间机制及微观内在机制三种实践机制有效贯通,集成创新,加强大运河文化协作管理、加大文创产品创新力度、打造文旅融合品牌、文化和生态一体联动,打造世界顶级遗产廊道与蓝绿交织的生态走廊。  相似文献   

8.
隋唐大运河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最具影响力和最具张力的文化传播交流路线。加强文化遗产资源调查、重点保护、强化管理是切实保护好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运河沟通的不仅仅是南北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南北两岸丰富的文化遗产存在是构成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源泉和精神主体。  相似文献   

9.
王德明 《广东教育》2014,(10):40-41
一、热点综述 当地时间2014年6月22日,据央视报道,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据了解,此次大运河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此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2007,(12):36-39
2007年9月26日,江苏扬州,在首届2007扬州运河名城博览会暨市长论坛上,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大运河东关古渡正式揭牌,大运河申遗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国家文物局9月25日正式发文,确定扬州市作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9月26目,包括中国大运河沿线20余个城市的市长签署“世界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扬州宣言”,明确提出“尽一切可能,  相似文献   

11.
京杭运河为运河城市带来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今,随着运河申遗的提出运河的旅游功能日益被重视起来。文章对聊城段运河的遗产旅游资源、运河遗产旅游开发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聊城段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聊城运河遗产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了聊城发展运河遗产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敬淼春 《东吴学术》2024,(1):121-127
当代大运河的保护与建设不可忽视历史时期运河的演变历程与启示。江南运河的水网演变过程深刻反映出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漕运是塑造江南运河系统的关键因素,体现了以堤塘、闸坝为主的水利工程对自然水网的改造,而排灌之间的均衡又体现了运河系统演变需适应太湖流域水流环境的变迁。运河水利设施忽视了水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性的需求,因此在当下进行水利修复与大运河的生态文明建设之时,治水者们不仅要关注大运河水流的资源功能,更应该关注大运河水流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会通河的开凿促进了阳谷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本文从多个视角对大运河阳谷段进行SWOT分析,这对进一步保护与展示运河世界遗产,推动文化强县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为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南北交通要道,长期的开凿、漕运、维护和管理使得大运河成为南北文化传播交汇的重要通道,也是南北不同区域方言接触的重要通道。研究有关语言资料可以发现,山东、河南和江苏运河沿线地区的方言之间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其方言的声母、韵母和词汇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这应该是大运河留下的语言"印记",可称之为运河方言特征带。  相似文献   

15.
大运河的开凿,改变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和人文面貌。对于嘉兴这样的江南城市而言,运河更成为其文化上的重要分水岭。人文荟萃的嘉兴由于运河而逐渐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地区。这充分表明:大运河不仅沟通了南北经济,而且使得不同文化得以交汇融合,促进了江南城市的蜕变;不仅使北方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使江南文化的影响扩散开来。对于运河边的嘉兴而言,则是改变了其原先以渔稻文明为主体的城市文化结构,使其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运河之城”。  相似文献   

16.
从“运河城市文化”的视角看,城市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也是历史上一切文明成果创造与传播的中心。重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大运河文化,对于充实运河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示它们的文化魅力,培育它们的当代城市精神,发展运河城市的文化生产力,推动运河城市彼此之间产生更深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并在“申遗”实践中采取一致的战略与和谐的步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中国大运河”或“大运河”,统称我国运河是准确的的。但“大运河”、“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这三个概念所包含的历史、地理、河道走向、文化研究范围,又是不同的。根据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繁荣的程度,可以把中国大运河修建设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前为中国大运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为中国大运河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发展阶段,也可称为中国大运河繁荣的一个阶段;元、明、清为中国大运河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尽管我们今天更加注重元、明、清大运河的历史及文化研究,但它毕竟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而对中国大运河的全面研究更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区域传统技艺和文化基因,是稀缺的“活态性”文化资源。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有效提高其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诸多资源濒危的困境,亦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运河(安徽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和特色进行梳理,构建了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将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并轨使用,采用层次分析法等工具对资源禀赋条件、区域旅游发展条件、感知体验、效益与保障四项指标及维度内因素权重进行量化,科学预测大运河(安徽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事旅游开发的潜力和价值。研究结果为大运河(安徽段)及相似区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价值的测度和旅游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青桐 《文教资料》2008,(18):59-62
本文首先阐述了线性文化遗产的新概念,论述了线性文化遗产和文化线路作为新型世界遗产种类已经受到国际社会及专家的认同和关注,进而论证了中国大运河所体现的线性遗产特征,提示了它代表着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着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最后对德国中上游莱茵河河谷、法国米迪运河、加拿大里多运河三种河流遗产作出系统的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大运河与它们在遗产类别上的复杂差异.  相似文献   

20.
水弄堂是无锡古运河独一无二的历史人文景观,被称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对"水弄堂"(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修复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评析,提出其未来规划的保护与发展对策:深化保护与发展理念,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完善街区运营与管理,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通过大运河绝版地景观无锡水弄堂现状探究,以期保护运河原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改善两岸原住民生活环境,推动大运河惠民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