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包括沂蒙根据地党及其领导的民主政权、人民军队、人民群众;沂蒙精神的形成是党群双向互动的结果,其中,党在沂蒙精神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沂蒙精神的内涵可以归纳为"党群同心,水乳交融;军民一家,生死与共"。新时代新形势下,沂蒙精神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加强党的建设、提高群众紧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0年初至1942年4月为减租减息运动初步开展阶段;1942年5月至1943年9月为运动深入发展阶段;1943年10月至1945年8月为查减运动全面展开阶段。沂蒙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开展,使党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对沂蒙精神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民运工作卓有成效。通过“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和各类抗日救国团体,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广大基层群众的动员、组织与领导,将民运工作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抗日民主政权的成立和巩固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沂蒙抗日根据地民运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获取的经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4.
沂蒙精神的形成有赖于地理环境禀赋与文化要素源流,更是独特政治资源集中之结晶。今人眼里的红色文化集聚区,恰恰是时人面前具有强大组织动员能力的政治核心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红色权力充当了下层自然社会组织化或政治化的一种动力形式,也构成了沂蒙精神形成的内在主线。特定时代背景下政治正确、权责统一的权力良知重构中国政权的合法性基础。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特定历史与现实背景下对集体主义权力良知的自觉呼应和价值取向。沂蒙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地位为沂蒙精神形成夯实了组织基础;中共战略选择的正确性为沂蒙精神形成指出了光明政治前景;党政军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则为沂蒙精神形成凝聚了向心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战争时期,医疗卫生工作是关系到民众健康和军队战斗力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抗日根据地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既是应对医疗卫生面临的严峻形势的需要,也是根据地坚持抗战的现实要求。抗战时期,面对严酷的战争环境和严峻的疫病形势,沂蒙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初步构建起一套颇具成效的卫生防疫工作体系,开展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艰辛探索,也为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视在沂蒙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这是形成沂蒙精神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沂蒙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临沂地区党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考察沂蒙精神与党的建设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对今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民众教育王冠卿,倪善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把它列为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艰苦险恶的战争环境中,抗日民主政府没有条件大规模地举办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了适应抗战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又必须普遍...  相似文献   

8.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伟大政党领导伟大实践,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沂蒙精神之所以能够孕育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创造了根本前提;党领导的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实践基础;伟大建党精神是沂蒙精神产生的源头活水。沂蒙精神所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点,也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网络传播展现出了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和多元性、内容产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传播方式的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征,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播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和特征,系统展现沂蒙根据地党的为民情怀、担当精神;积极传播沂蒙人民的大爱情怀、奉献精神;积极传播党群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密切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网络传播的队伍建设提升沂蒙精神的引导力;推出网络精品提升沂蒙精神的影响力;利用丰富的网络传播方式提升沂蒙精神的传播力,推动红色血脉的赓续和沂蒙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沂蒙抗日根据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群众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党政军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党政军领导与群众同甘共苦;始终以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讲究群众工作艺术,多种工作方法并用,构筑了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关于沂蒙精神研究的专著陆续面世,其中苑朋欣教授《沂蒙精神溯源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以下简称《溯源》)一书,探讨沂蒙精神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史实,总结和提炼沂蒙精神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前提条件,是对沂蒙精神研究的拓展和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缺憾。《溯源》首先梳理了沂蒙文化演进的历史进程和不同阶段的文化特征,揭示沂蒙精神与沂蒙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者指出,"沂蒙人从古至今,勤劳、智慧,不折不挠,生生不  相似文献   

12.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老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一经形成,即成为沂蒙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沂蒙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动临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地域环境看,"大山文化"赋予沂蒙人民不显山露水而在关键时刻能够顶天立地的品格。从思想文化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尚义"思想是沂蒙精神"大爱大义"的哲学基础。从政治文化看,"家国同构"的观念对沂蒙精神有着重大的影响。从社会文化看,沂蒙传统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历史基础,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红色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催化剂。沂蒙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发展的;既有区域性,又是开放性的价值体系,反映着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沂蒙精神主要有警世、导向、支撑和聚合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强化这些社会功能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民族精神内化到民族品格中去,内化为民族发展的动力,锻造出整个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脊梁。  相似文献   

14.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的思想基点与逻辑起点,沂蒙精神作为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元素,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沂蒙大地的具体展现。一部沂蒙革命史,就是一部传播真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信念的光辉历史;沂蒙革命斗争的历程,就是一部共产党人在沂蒙地区践行初心、勇担使命不退缩的辉煌画卷;为了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沂蒙大地上的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惜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战斗、生活在沂蒙地区的共产党人,无论是根据地高级干部,还是普通党员,正是由于他们秉承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从而推动着沂蒙大地上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共同的最深层本源.沂蒙孝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逻辑基础、文化基础、思想基础.沂蒙精神是沂蒙孝文化的时代体现.要实现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的完美整合,就要以宣传沂蒙孝文化为载体,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而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则可促进沂蒙孝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追溯抗大一分校的历史,回顾抗大一分校的历史贡献,深入挖掘抗大精神与抗大红色基因,探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抗大一分校在沂蒙办学为沂蒙精神的形成注入了强有力的人才基础、文化基因与思想根基,抗大精神是沂蒙精神的源头之一,与沂蒙精神根脉相系。抗大一分校扎根沂蒙大地办学六载,与滨海中学、滨海建国学院、临沂大学文脉相接。临沂大学上承抗大一分校之学脉,下续抗大精神与抗大红色基因之精髓,两校精神相承、血脉相因、基因相续,抗大学脉及抗大红色基因历经洗练而由临沂大学传承弘扬,成为新时代革命老区大学努力走在前列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开辟沂蒙革命根据地65周年及庆祝建国55周年,2004年7月28日至30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济南军区政治部、山东省军区政治部、临沂市委联合新华社山东分社、大众日报社、山东省出版总社,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沂蒙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央、山东省、全国革命老区和临沂市的专家学者共200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继1991年、1997年、2002年三次沂蒙精神研讨会之后的第四次沂蒙精神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以沂蒙精神与全面建  相似文献   

18.
全民族抗战时期,为提高根据地军民的文化水平,动员民众积极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沂蒙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成效显著的文化建设运动,比如成立战时文化建设领导机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建新闻报刊等等。这些文化建设瓦解了敌顽势力的反动宣传、打碎了敌人的奴化政策,对于整个山东区的抗战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抗战胜利及以后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所开创的许多模式和典型做法也成为当时许多根据地争相学习的范本。  相似文献   

19.
莱芜战役作为华东战场之重要节点,彰显出强烈的沂蒙精神气韵。从战争层面来讲,莱芜战役呈现出顺势、抗争、承续三种历史精神。顺势精神指顺应人民民主之大势;舍己、拥军、民主、感恩构成抗争精神之主体;莱芜战役的承续传统,具体表现为中共对于沂蒙根据地生产关系的调整及传承沂蒙革命文化两个面向。从上述角度言之,莱芜战役与日后孟良崮、济南等战役渐次形塑出沂蒙人民忠诚、勇敢、勤劳、无私的精神碣石。  相似文献   

20.
沂蒙精神与沂蒙文学互源、互塑。沂蒙精神是现代沂蒙文学的总主题;而沂蒙文学又以其形象性与艺术性生动演绎着沂蒙精神,尤其是沂蒙文学中“红嫂”的艺术形象所凝聚的女性品质、奉献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极大丰富了沂蒙精神的文化内涵。可见,“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与沂蒙精神息息相关。从沂蒙精神的视角系统梳理“红嫂”题材的沂蒙文学,阐释其主题、形象、美德与沂蒙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探求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内在动机与根源,综合考察红嫂叙事的美学特征与创作经验,助力红嫂题材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更好地弘扬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