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传播理论由来已久,爱德华·霍尔被认为是系统研究跨文化传播的“第一人”,后续相关学者对于跨文化理论进行了一系列拓展研究,当下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跨文化的传播与文化认知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准确阐释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架构便成为一个基础性的要素。此前阐释大多局限于跨文化传播这一单一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极少能够将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建构系统阐述,因此本文从文化属性、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以及跨文化传播四个板块对于跨文化传播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认为文化属性是产生跨文化传播的基础;文化差异是由文化属性决定的,具有必然性;文化认同则是愈合差异,建构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并逐步发展了跨文化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2.
对语言的了解和掌握只是跨文化传播的第一步,同时还要对语言深层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有着透彻的了解。语言传播之外还有很多不可或缺的非语言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因此,跨文化传播中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跨文化传播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旅行,旅行途中能够见识各种人文风光。风景是客观的,对风景的价值判断却因文化不同而异。努力消除不同认识带来的种种问题,才可能实现与异文化人的正常交流。  相似文献   

3.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问题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萨默瓦,2004:47),跟当地社会的个人、群体或者组织进行互动,重新建构自己的传播网络的过程(Yum,1988:247).跨文化传播活动实际上就是在跨文化层面上编织网的过程(Chen,2007:7).  相似文献   

4.
拉珍 《东南传播》2016,(2):26-28
社会的经济于过去相比在不断的发展,更能满足人们对物质需求的追求,开始渴望精神、情感方面的交流。电影承载着人们精神与情感交流的桥梁,电影的不断的发展,对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藏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影视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藏族题材电影的拍摄与发行,一方面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藏族的传统文化,另一个方面也能够加强藏族和其他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每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藏族也不例外,当藏族题材电影向非藏族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跨文化传播。本文首先对藏族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跨文化传播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藏族题材电影跨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对策,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媒介实现跨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跨文化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伴随着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时代的到来,跨文化传播的“媒介”或载体也在不断丰富、不断出新。在信息化传播时代,文化传播的“媒介”主要为现代传媒如电影、电视、网络、报刊等,视觉传播是最直接的手段。因此,当前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媒介的选择上,必须树立现代意识,视觉形象意识。毕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对于西方人来说又比较难学,运用传统的文字手段向外输出中国文化,效果是肯定大打折扣的。正像许多现代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是从香港电影武打明星李小龙身上开始的,而不是从学习《论语》、阅读翻译的中国文学名著入手的。  相似文献   

6.
王英华 《今传媒》2015,(2):32-34
伦理传达出对文化和社会继续存在至关重要的规则,它是人们共同构建和维护社会时预测未来的依据。伦理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跨文化传播中,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会导致跨文化伦理冲突与危机,跨文化传播学者应当保证在跨文化情境中伦理的变化不具威胁性,从而保证全球互动的新兴世界具有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保证这种伦理变化不具威胁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对话。对话的不可避免的包含跨文化传播中关于对错标准的讨论。是否有一个普世伦理,能够在各种文化中适用?这可能是跨文化传播领域中最大的争论之一。如何面对人在文化的多样性与同一性面前的两难选择,文章将作以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祁晓娣  李挺 《新闻世界》2011,(6):274-275
2010年5月,中国继奥运会之后又迎来了一个国际交流盛会——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不仅展示各个国家的城市文化及未来的城市发展理念,也是一次集中展示多领域文化的交流盛会。纵观历届世博会,它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到多个领域、不同背景的文化精粹。因此,世博会不仅是各国经济、科技成就集中展示的橱窗,也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1,(8):69-76
尽管跨文化传播的鼻祖霍尔从未提及"陌生人"这一概念,但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实存的"如何与陌生人有效相处"这一核心命题依然旁证了"陌生人"在某种程度上为跨文化传播思想之渊薮。古迪昆斯特将此概念与跨文化传播的并置开启了众多学者围绕陌生人的文化适应问题而进行的理论探索。这些以传统移民国家为背景并大多基于陌生人个体与主流文化群体交往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在交往场景的移动化、网络化和个体身份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新常态,陌生人经验已经普遍化的后现代语境下时刻面临失去解释力的风险。对谁是陌生人及如何与之相处的再审视和再思考表明,培养跨文化人格,成为超级跨文化交流者似乎是跨文化传播研究视阈下每一个可能的"陌生人"解决旧困局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间进行的传播和交流。跨文化传播的实践活动自然要跨越地域、种族以及语言的界限,实现思想的交流。本文拟从地域、种族以及语言三个方面分析跨文化传播实践所必须克服的"文化栏栅",以期为多样文化的弥漫创造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章晓华 《新闻世界》2012,(10):63-64
跨文化传播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文化软实力受到广泛认可的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的地位也随之凸显。由于对跨文化传播存在认识误区,从而在各文化谱系之间设下了交流障碍。本文从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情绪入手,提出相应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即以虚怀拥抱外来文化,以执着坚守本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姜飞 《编辑之友》2021,(11):前插2,6-15
在深入认识传播技术革新和传播理论阈限呈现的巨大思想张力基础上,经历了跨文化传播思想史语境前置、实践问题语境错置和全球传播实践主体空置的尴尬之后,全面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探索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学成为一个目前隐而未发但迟早要发的问题.笔者不揣鄙陋,对既往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文化批判,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无奈和实践沼泽进行了深描,对跨文化传播领域理论性变迁和学科自觉做了探索性建构,进而从叙事重建的视角呼吁是时候开启跨文化传播学建设,商榷于领域方家.  相似文献   

12.
贺雪飞 《新闻界》2007,(2):30-31,44
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在不同文化疆域间的广告传播,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即在一国范围内的跨种族、跨民族及不同亚文化之间进行的广告传播活动;二是国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  相似文献   

13.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兼与童兵先生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飞 《新闻大学》2006,(1):17-27
跨文化传播(或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殖民主义打破了不同文化自足的进化方式后,强势文化将强权即真理的逻辑搬到了文化领域,从根本上颠覆了文化正常交往、彼此影响、融合提升的主题,而变成了文化的殖民主义.文化的新殖民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变幻形式.历史的分析有语境,文化的判断有系数.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更需要在深刻认识这样的语境的基础上,全面检视作为"舶来品"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作出我们当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蔓延,文化领域面临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的跨文化交流逐步增多,尤其是以影视为载体的文化产品交流,但因为各国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差异,跨文化传播始终面临难以逾越的鸿沟。本文以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这一类型影视剧作品为个例,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困扰。  相似文献   

15.
张昊  徐健 《新闻世界》2011,(8):322-323
上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跃入人们的眼中。如今,异质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已经不能简单的等同为文化的殖民与侵略了,我们应该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待这种文化碰撞、融合。本文主要探讨在这样一个跨文化传播时代,如何做好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传播有利也有弊: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出版业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加大与国外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出版市场.文章以我国文化的传播与出版全球化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的跨文化出版形势进行阐述,并对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及传播内容选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蔓延,文化领域面临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的跨文化交流逐步增多,尤其是以影视为载体的文化产品交流,但因为各国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差异,跨文化传播始终面临难以逾越的鸿沟。本文以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这一类型影视剧作品为个例,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困扰。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类共同的主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特色,而每个国家为了更有效地宣传自己和借鉴他人,也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跨文化传播。目前人类的传播活动正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与制约,但正如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合理、恰当、适时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文化既是多元的,也是一体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入世几年来,我们加速了对异域文化全方位的接触与了解的进程,同时也逐步体现出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和它对世界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环境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推行文化策略的一部分。跨文化传播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条件,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由于经济、政治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性导致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对弱势国家存在很大的威胁,因此值得引起全球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17):21-26
城市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需要克服由文化脉络边际带来的传播障碍,因此在来自不同文化脉络的传播主体和客体之间构建一个第三方文化空间可以为双方文化协商和交流提供缓冲地带,从而帮助信息的顺利传播。镇江市充分利用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的渊源关系,积极构建基于赛珍珠文化的第三方文化空间,以激发跨文化认同、鼓励跨文化体验、提高己方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宽容为传播策略,成功地向外界传播出真山真水、充满人文气息的中国江南名城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