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普九”之后,农村中学如何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真正实现“科教兴农”的战略目标,是农村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几年来,抚松县教育局把深化农村办学模式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抚松县人民政府关于“九五”期间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2.
一、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释义   1.模式的含义及演变 “模式”一词的英文是“model”,“model”又源于拉丁文“modulus”,其本意是“标准”、“尺度”、“制度”、“形式”等。而“model”又可译为“模式”、“典型”、“范型”等。现在,模式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对客观对象的简单描述和机械直观的仿制的范畴,它已不仅囿于原形的标准样式,而是能够反映原物、活动、理论等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化样式,并借此表达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阐释事物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中的“能人”治理现象兴起,如华西村、南街村等,“能人模式”似乎成了农村建设发展的唯一模式。然而,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开拓了“宅基地换房”的“华明模式”,并取得卓著的成果。“华明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道路,同时也为“能人模式”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向制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过渡提供了实践范本。  相似文献   

4.
“零距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提出了“零距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概念.以“空间零距离”、“时间零距离”、“社会零距离”为内容的“2 1”学年模式和“2 1”学期模式对培养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零距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做了说明,分析了其应用误区和应用意义,并详细论述了“零距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类型和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5.
突破"股田制"农地经营模式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分割成为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主要体制障碍的背景下,农业经营体制新一轮变革的难点聚焦在如何使分割小的土地嬗变成大片集中使用的土地,其有效对策是必须建立、培育土地有偿转让机制。在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土地流转形式中,“股田制”是一种新型的农地经营模式和农村经济形式。本文从客观根源及法律、政策层面上对“股田制”作了全面分析和释疑。  相似文献   

6.
杨桦 《学子》2004,(3):34-36
本文提出了“母亲”这一概念的范畴结构,探讨了定义这类范畴的方法。“母亲”这一范畴有众多的成员,如“生母,养母,继母,未婚母亲,乳母,代理母亲,遗传母亲,生物母亲,……。词典对“母亲”的定义遵循了不同的认知模式,如:出生模式,哺育模式,婚姻模式,家系模式……。以上认知模式是“母亲”的比喻义,引申义的根源。但无一能反映“母亲”的原型意义。本文通过对“母亲”的成员的分析,提出了“母亲”的范畴结构以及定义该范畴“原型”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农业职业教育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农业生产一线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校企联合办学,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是连接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与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即学生所获得的相应的从业能力之间的桥梁,是保证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职业技术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课程开发原则、方法及开发过程等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办教育的四种模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办教育的四种模式及其特点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胡卫目前,民办教育呈现出纷繁多姿的发展势头,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种有代表性的模式:1.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东部沿海地区“民办公助”、“公办民助”模式,主要特点是:办学条件一般,其中相当一部分学...  相似文献   

9.
从魏晋“仙窟”模式小说的特点展开分析,详细阐述了该小说模式的四个主要来源,即“神仙”思想影响下的神山仙窟传说、有一定现实依据的大山、洞窟的记载与传说、老庄思想以及前人的文学创作。在探清源头的基础上,又大致介绍了魏晋后“仙窟”模式小说的发展,从而对魏晋“仙窟”模式小说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进行综述,概括出七种模式,即:“科技产业”模式,“产学研联合体”模式,“中试、中心”模式,“工程开发”模式,“高科技园”模式,“政府导向”模式,“无形学院”模式,。同时对几种模式的含义、适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利弊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村成人的文化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手段。笔者就重庆市北碚区建国以来成人文化教育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成人文化教育的基本情况。文章在总结成人文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建设现代化事业的先行者之一.他创办的民生实业有限公司展露了经济现代化的无限生机,他开拓的现代北碚显现了乡村现代化的魅力前景,成功演绎了经济与教育在社会建设中的双重变奏.卢作孚在北碚成功进行的民众教育现代化建设实践,展现了"教育是民生之基"这一命题在乡村向市镇转型过程中的独特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乡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路径和可行性模式,必须从城乡均衡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校体育发展方向,从政府和教育部门主导、城乡结合、多元融合等方面入手,采用城市带动农村、强弱搭配优势互补、网络化信息化等模式,大力发展学校体育,补足、完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短板,利用城市学校的师资资源优势,选择突破点,在农村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体育监督,互帮互助,实现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以期更好地推进学校体育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地调查发现,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以生化处理技术为主.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实施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治理必须因地制宜,优先考虑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临近城镇或园区污水处理体系,技术方案的选择应以占地面积小、投资省、技术成熟、工艺简便、运行成本低、便于维护保养、有利于长期运行管理为原则.未来的发展将充分利用生态、自然型技术,并与传统及新工艺相结合,努力达到污水处理的技术和经济优化,同时注重从单一处理向环境综合改善和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实现过程,并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为例,通过构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灰色理论模型,指出了衡量农村金融资源需求的具体办法,在此基础上指出实现农村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途径。分析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整体上呈上升态势,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卢作孚、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实业家卢作孚、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们提出了建设“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在怎样建设农村现代化的问题上,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卢作孚创造了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晏阳初则探索了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笔者通过对二者乡村建设思想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对我国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面向对象的Servlet、JavaBean、JSP等J2EE技术,建构了一个面向电子商务企业的内容管理系统EC-CMS,首先将系统用户划分为系统管理员、内容管理员、访问用户3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模型;然后,根据上述3种用户,设计了系统功能模块和逻辑结构;最后,基于MVC模式对系统的表示层进行了设计。EC-CMS具有良好的平台无关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的国情,积极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推进农民教育的历史性战略选择。目前我国农村远程教育的三种技术模式分别基于广播电视技术、基于卫星接收技术和基于互联网技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持的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成为农村重要的教育资源。当前农村远程教育中存在着认识不够深刻、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人才培养的教育框架尚未形成以及资源效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应该加大对农村远程教育的宣传、探索出一套既适合国情又符合市场规律的标准和规范以及积极开发和建设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建立健全教学资源整合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农村拥有极为丰富的人口资源。然而,如何才能将这一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呢?通过探讨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模式。分析了职业教育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产生的效应,并构建了职业教育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Since the 1980s, the increasing cost of education has been a global trend, and there is a growing demand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s a result, education economists began focusing on the issue of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borrowed production function from economics to study educational production issues in order to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maximiz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is paper employs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build a model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tudent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public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 It also provides a decision basi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schools to draw educational resources allocation policies for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