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珠三角地区高校的改革发展赋予了“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同时也给粤东地区高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从社会服务面向、发展目标、办学类型、人才培养规格、办学层次、学科专业发展等六个方面阐述了粤东地区高校如何结合《规划纲要》的实施,对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战略调整,以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情况和特点,联系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探讨建立面向学科专业的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我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方案、技术支撑、经费保障等建设策略。着重以内蒙古自治区各个高校为研究对象,围绕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为用户寻求联盟建设之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广州八所市属高校专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市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市属高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的几点思考:合理定位,以优势学科带动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化;根据广州产业结构升级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培育特色,与驻穗省部属高校错位发展;建立专业设置预测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广州八所市属高校专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市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市属高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的几点思考:合理定住,以优势学科带动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化;根据广州产业结构升级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培育特色,与驻穗省部属高校错位发展;建立专业设置预测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云南省为实例,对西南民族地区行业部门就业岗位与2007~2012年高校专业毕业生的对比分析,评价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行业就业结构的适应性状态以及高校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借此反映云南地区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为西南民族地区提高大学生就业这一长期的区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问题提供更清晰的审视角度。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型升级走向纵深发展要求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相应作出调整。当前,应用型高校虽不断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却依然存在学科专业布点不足甚至空白、专业设置趋同且科类分布集中等问题,致使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强,人才培养无法契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增强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识,促进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秉承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学科专业非均衡可持续发展,坚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导向,探索学科专业设置新机制,成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其定位和健康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高校教学建设和内部机制,分析了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问题以及各学科和专业的质量、规模、课程结构。结果表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社会经济效能的发挥,而合理的高校专业结构有助于保持高校与社会供需之间的良性动态平衡。因此,地方高校应调整和优化本科学科专业,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成功耦合,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并谋求自身的更快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高校国际化进程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虽地处发达省份,粤东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还是较为偏远,在聘期和管理外国专家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以最近几年韩山师范学院聘请外国专家实际经验为例,就粤东地区外国专家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京津冀地方本科高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京津冀地方本科高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京津冀地方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加强对京津冀地方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工作;构建学科专业群战略,提升服务京津冀的能力;建立紧密对接京津冀产业链的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产学研合作战略、促进学科专业良性快速发展;建立学科专业的检查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5,(5):92-94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解决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地方高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必须完成学科专业的转型,朝什么方向转型及如何转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学科专业转型的方向和途径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已有办学实际确定。以滁州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为例探讨数学学科专业转型的理论与实践,为相关高校学科专业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结合河北科技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实践,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地方高校不但要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而且还要坚持以服务、互动促发展的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粤东地区中小学体育师资结构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粤东地区中小学特别是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推动粤东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应该重视粤东地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体育资师队伍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3.
学科专业定位是高校办学定位的基础.高校的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最终通过培养目标特别是学科专业结构加以体现. 以北京市属高校为例,从市属高校"十一五"规划的内容来看,多数高校都强调工、经、管、文、法等多科性的发展定位,学科建设同构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地方     
《教育》2012,(26):13
陕西:撤销高校30个就业率低的专业8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据陕西省教育厅介绍,为进一步适应陕西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基于陕西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优化专业结构。根据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经高校专业设置专家组评议,陕西省教育厅共确定设置195个本、专科专业,同时撤销30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专业是社会和高校连接的桥梁,因此,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是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其设置是否合理,既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以及高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促进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健康发展,高校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6.
粤东客家地区,是世界公认的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地理条件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近代粤东客家地区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该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7.
对于高校发展,政府只做三件事:根据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原则,一是引导各高校规划定位;二是进行资源配置和资金支持,推动高校自主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加强内涵建设;三是进行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理论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高校专业集群化不仅可以节约办学成本,而且有助于构建竞争力较强、特色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专业集群化是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条重要路径,应从学科专业知识系统的关联性、市场需求的牵引力、学校战略管理的导向性、基础设施的完善、师资力量的整合和监督评估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着力推动专业集群化,以促进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交通行业高校起初是为服务交通行业或交通建设而建立的单科性院校。随着改革形势变化,行业高校发展出现了分化和转型,很多原交通类专科性院校不断增设新学科、专业,并发展成多科性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其学科专业布局仍具有一定共性:交通行业高校在学科专业、院系结构方面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规模或数量较小;专业类布局与交通行业紧密相关,设置了交通运输类、土木类、建筑类、机械类等相应的院系构架。部分交通行业高校设置了航空航天类学院,"水陆空"立体化交通是交通特色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由单科性院校发展为多科性大学,并形成以工为主,工、管、理、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模式,呈现出多学科发展的趋势。但是,交通行业高校粗放型地发展与当前交通发展实际不相适应,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交通行业发展需求。其主要问题是:学科专业布局覆盖面过广,院系设置缺乏针对性,学科分割,交通类专业特色不断弱化;学科专业布局缺乏特色,盲目增设与交通行业联系不紧密的学科、院系,分散学校资源,原有的特色学科和新建学科都难以发展。因此,交通行业高校应以"质量提升"为主题,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合理布局学科专业;突出交通行业特色,分层建设学科专业;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结合交通行业发展实际,适时增减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20.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池州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厘清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师范性、地方性和应用性特色,合理制定学科专业发展总体规划,着力完善学科专业结构,巩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切实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努力提升专业层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以及特色科研、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与地方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建,形成共赢,进一步彰显学院应用性本科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