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精品图书呢?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笔者认为,列入国家重点图书规划的图书和获国家图书奖的图书,应该是"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2.
迟云 《中国编辑》2022,(1):30-34,40
文章从深刻理解精品出版的时代要求,努力把握精品出版的深刻要义,厘清精品出版的制约因素,以精品出版打造企业品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精品出版对出版企业的重要性、如何打造精品图书等问题.精品图书的出版,体现了出版社和编辑的理想担当.在精品出版中,特色和品牌是精品图书的出版之源,质量和创新是精品图书的出版之基,而人才和机制是精品...  相似文献   

3.
略谈精品图书出版中存在的四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精品图书与畅销书 "精品图书"顾名思义是"精良的图书,上乘的作品",实际上就是内容优秀、制作精良的图书,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图书质量三者最佳结合、最佳体现、最佳统一的产物.何谓畅销书,衡量畅销书的标准是什么呢?它的标准是销售速度,即短期内最好卖的图书.由此可以看出这两者虽有共同点,但也有本质的区别.一方面,精品图书与畅销书都要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并追求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精品图书的出版,关键是工作,特别是编辑工作。对一个杜的社长和总编来说,就是要有精品的战略眼光和胆识,敢于和善于策划、组织精品图书的生产,为精品图书的诞生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当然首先要有一流的选题,一流的书稿,一流的编辑,这都需要我们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具体的组织工作。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出版经费问题。一个时期以来,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对此我们也深感不安。  相似文献   

5.
精神与精品     
出版物是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精品图书是文化积累、文化传承的重要推动力。新中国的出版史就是中国出版人不懈追求精品,努力打造精品,奋力开发精品的壮伟历程。人民呼唤出版事业的繁荣兴旺,祖国期盼出版业的蓬勃发展,都是以出版业科学健康地发展为标识,以精品优秀图书大发展大繁荣为标识。出版是内容产业,精品是出版事业的立身之本。虽然现在全国每年有30多万种图书,但有社会影响力,受到人们关注的有多少,为群众认识的图书又有多少?没有精品力作,出版再多的低水平的图  相似文献   

6.
图书精品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出版界“精品意识”、“精品工程”、“书出精品,社创名牌”、“多出精品”成了颇为时髦而且喊得相当响的口号·出版界关于如何“实施精品战略”的学术讨论也逐渐热起来。要想“实施精品战略”,首要问题应该明确什么是精品。关于什么是精品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很不一致。有人认为,精品就是受读者喜爱的精神产品;有人认为,精品是一个质量概念,糖品主要看图书的内容质量。有人认为大部头、豪华精装、获奖书、名家作品都是精品。究竟什么叫精品?精品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精品都具有哪些特征?怎样才能走出图书精品的误区?本文想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图书出版发行量日益增多,但图书的质量良莠不齐。以图书为采访重点的图书馆采访工作,对此应加以认真的分析选择,注重精品图书的采访,本分析了图书出版发行中的不良现象,阐述了精品图书的构成要素以及精品图书的采访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英 《编辑学刊》2021,(4):108-111
工匠精神是编辑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打造精品图书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文章以策划出版"小学生预防近视护眼读本系列"为例,阐明在图书的选题策划、组稿、审读加工等各个环节中,编辑应如何践行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打造出"双效"显著的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9.
周蓉  王嘉 《出版科学》2018,26(2):36-38
科技类精品图书在积累和传播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国内多家知名出版社的科技类精品图书及其出版经验为基础,从内容、作者、质量三个维度分析科技类精品图书的特征,总结出版科技类精品图书的有效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出版运行机制、人才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从精品图书、精品工程到精品战略,是出版界在思想认识上的一次跨越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精品教材的馆藏建设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21世纪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精品教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叙述了精品教材的一般特征,从图书馆精品教材馆藏建设、精品教材馆藏服务,以及结合本馆精品教材馆藏建设和服务的实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高校精品教材是精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大学出版社作为高校教材的主要策划者、生产者和发行者,对教材质量负有当然的责任,如果在出版前的编辑制作环节加强对图书教材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低质教材流人市场:如果在出版后积极收集使用者和市场对于教材的反馈信息,则可以在教材重印和再版修订时弥补缺陷,从而有效地改善图书教材的质量,延长教材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在1月8日开幕的2012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策划了一大批学术精品新书与读者见面。其中,既有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又有反映我国科技发展的品牌图书。据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历来重视学术精品图书的出版,近年来,通过转企改制,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与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相呼应,按照"专业规模化、产品精英化、业态数字化、平台国际化"的发展理念,积极出版优秀图书,  相似文献   

14.
科普图书能否获大奖,就看其是否为精品.当然,精品科普图书不一定都能获奖,然而获大奖的科普图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精品了.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精品科普图书,进而搞好选题策划,多出精品科普图书,笔者对一些获奖图书进行了再思考,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加强图书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不断提升图书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编辑人员的创新能力,加大对图书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图书编辑的精品意识。本文主要对图书编辑的精品意识进行分析,探究图书编辑精品意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3,(Z1):25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2012年,北京出版集团以突出出版主业,扩大市场份额,加快产业发展为主线,出版了一大批有影响、有价值的原创精品图书。2013年,集团继续力推各类原创精品图书,大力挺拔出版主业。据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钟制宪介绍说,在文学作品创作出版上,京版集团始终立足"原创的、当代的"的精品战略,坚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特色的文学佳作。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已出版的两本文学新作是集团的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编辑工作者应当着力提高图书内容质量,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本文阐述了编辑工作者应当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不断夯实基本功,策划和打造精品图书;要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建立立体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成为新时期的优秀编辑.  相似文献   

18.
精品图书是如何炼成的——浅议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品图书的打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拷问着编辑多方面的能力.本文以编辑实践工作为例,论述了编辑在打造图书精品中需要具备的发现能力、专业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以及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材建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教材的出版可以体现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成果,医学精品教材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并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版事业进入了繁荣发展期,在整合出版资源,调整出版结构业态中,精品图书的出版被凸显出来。精品图书出版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出版工作者的使命。如何做好精品图书出版工作,笔者现结合"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出版工作做一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