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中进行感悟、体验,从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积极促成体验胜学习,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5.
孟凡正 《教育》2015,(6):3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笔者有如下感悟: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元化的阅读趣味。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吸收作品精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我们语文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创设良好氛围,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愉快的心灵之旅和美好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中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它一语中的地指出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只有关注学生学习体验,让阅读成为“悦读”,学生在体验中学  相似文献   

8.
刘鹏 《现代语文》2013,(10):123-124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感悟和表达重视,尊重和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进行创造性阅读,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谈个性化阅读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我们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阅读规律等个性特点,创造性地构建有效的阅读平台,实施语文有效教育,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偏离文本意义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个性化引导。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我们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4.
薛春燕 《考试周刊》2014,(63):18-1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非一蹴而就,并非朝夕之事。文章提出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拓宽思维深度,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5.
洪雪清 《教育艺术》2010,(4):47-47,46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体验新知识,并主动掌握新知识。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其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还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应该归因到新课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张爱善 《课外阅读》2011,(10):78-78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感悟”是让学生自主地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审美熏陶、灵魂净化、人格升华。这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上升的活动过程,是用发展的举措提升学习意义的过程。在我看来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学习自古都是从"读"上下工夫。《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阅读更加有效地彰显学生的个性。一、让学生自己有选择性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所谓"有一千个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阅读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的教学活动.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考启迪,享受其中的乐趣.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关注学生的阅渎过程.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以阅读活动为线索,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培养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