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了语文教学园地,在这块园地里呈现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喜人景象。但我觉得有的同仁们只注意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强调了“教以学习方法”,而轻视或忽视了我国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背与记。于是,在语文试卷中就经常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把陆游当成唐代诗人;说《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2.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一种独具“中华特色”的文学样式。如何提高传统诗词的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体味诗人的情感。要将学生带入诗境,必须启发学生体味诗人的情感。如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前,我叫学生们重温在小学时读过的《示儿》一诗,让大家体味诗人切盼收复中原、九州一统的爱国情怀,然后展开想象:一位68岁的老人躺在孤零零的村中破屋里,自己并不感到寂寞和悲哀,他还在想去防守边疆,为国尽力。半夜,风雨大作,他迷迷糊糊梦见自己骑着战马,跨过冰河,走上前线……在此基础上,再教与陆游同…  相似文献   

3.
王辉斌教授以累累硕果而著称于学界。就唐代文学的研究而言,已经出版了《唐人生卒年录》《李白史迹考索》《李白求是录》《孟浩然研究》《唐代诗人婚姻研究》《杜甫研究丛稿》《唐代诗人探赜》(含《全唐文作者小传校考》)《唐宋词史论稿》《唐代诗人咏湖北》《孟浩然大辞典》(主编)等10余种;黄山书社新近又推出了近40万字的《王维新考论》一书。这些著作,既有被《中国文学年鉴》收录,而成为“国家学术水平”的代表作,如《唐代文学探赜》;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研究课上,我校马俊林老师上的古诗《示儿》一课,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下面是其中几个小小的教学片断。 马老师首先在黑板上挂上了他的书法作品《示儿》,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诗人陆游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初读了古诗并结合书上的注释初步理解了诗意后,马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经他精简过的《示儿》:  相似文献   

5.
“九义”小语教材第12册第3课是由《示儿》和新增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组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时所作,通过“悲”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第二首诗是唐代杜甫在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是通过“喜”表达为祖国重归统一...  相似文献   

6.
语文九册29课《古诗三首》中的《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写的爱国诗篇。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字里行间洋溢着矢志爱国、至死不渝的激情,是向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这首诗以类似遗嘱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收复中原失地的坚定信念和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8.
刘晓兵老师《郡望与以地称人》(《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8期)说:“再说以籍贯称人。这在历史上非常常见.……如张曲江(唐代诗人张籍)、张横渠(宋代理学家张栽)、顾亭林(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这里有二处错误。  相似文献   

9.
易文芳 《初中生》2018,(3):19-20
在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上,董卿引用了陆游的两句诗:“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这两句诗出自陆游的《感事六言》.写这组诗的时候,陆游已经是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了.写完这组诗后,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可以说,《感事六言》与《示儿》一样,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的心愿.  相似文献   

10.
写下文题,突然想起语文书中的两首古诗: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和朱熹的《观书有感》。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抒发的是读书的感受,可我觉得,这何尝不是说我们习作教学的努力方向呢?只有引导学生坚持阅读,获得“源头活水”,才能使其在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得法;而又只有在实践练笔中感悟体会。才能真正明了自己写作的长处与短处,使写作水平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1.
陆游与《示儿》南宋著名诗人陆游(1125年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书香府第。幼年时正值金南犯中原,备尝流离之苦。早年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之壮志。诗入“六十年间万首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杨金 《云南教育》2003,(5):14-15
说到语文课程资源,不由得使人想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两句诗。《题庐陵萧彦毓诗卷后》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示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学本身就需要充分向课外挖掘、扩展课程资源,探求充沛的源头活水。如今,语文教本有了多本选择的余地,例如我省选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选择,内容也由原来的八个单元缩编为六个单元。但除了课堂教学资源外,还应该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为将来建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各地区都…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酋古诗出现了“斜”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中出现了“斜”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介绍,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  相似文献   

16.
唐宋人的咏棋诗友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围棋情有独钟,诗中涉及围棋的达几十首之多。比如"送春唯有酒,销日不过棋。"(《宫舍闲趣》)"花下放狂冲黑饮,灯前起坐彻明棋。(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N等等,这些诗句抒发了诗人弃棋取乐的畅快之情。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诗...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解读】《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课中的三首古诗,《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所写,而《题临安邸》和《示儿》都是南宋诗人的爱国诗作,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因此放在一课时教学。同是表达爱国之情,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陆游的《示儿》通过临终绝笔的形式抒写内心的悲痛,表达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而林升的《题临安邸》是通过对南宋统治者的怒斥与愤恨表达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8.
[教学思想及教学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要让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新课标的这一要求,我在教了《示儿》一诗后,大胆鼓励学生运用上网、查图书所搜集的资料,为陆游写悼词。这不仅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了陆游,使《示儿》一诗的思想内涵得到升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目标]1.通过范文赏析,让学生领悟悼词的一般格式。2.创设情境,让学生为陆游写悼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三易教路就诗论诗——只见一叶不得森林《示儿》是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丁思德(山东省郯城县港上乡教委)中华民族几千年孕育的优良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得到清晰、集中的体现。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大量的优秀诗篇表达了他们忧国忧民之情。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68岁高龄时“僵卧孤村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