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山东莒南方言有着丰富的后缀,如动词后缀"巴""乎""么""打",名词后缀"子",形容词后缀"不拉唧的""巴拉唧的",副词后缀"价""以"等,通过与普通话相对照,可以看出这些后缀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在构词方式、表达的特殊意义等方面,也具有突出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刘娜  安倩 《现代语文》2010,(4):96-97
河北省吴桥方言中有一个特殊的语气词"可",与普通话相对应的意义是"……的时候"。本文试图讨论吴桥方言中语气词"可"是如何产生的。吴桥方言中的"这""那"正处于从指示代词语法化为结构助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为基础,对指示词"这""那"和"这么""那么"的用法作出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发现这两对指示词都存在着语法意义的虚化现象,但虚化程度具有不对称性:"这"与"那""那么"发展出连词用法,而"这么"还没有形成这种用法;而且"这""那""那么"在语法化过程中也表现出多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性。文章从句法位置、语言环境、语义变化、语法化过程等方面对指示词的连词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公示语是通过文字或与文字相关的图文和影像等多种形式发布于公共场所的"指示语"、"提示语"、"警示语""、标志语""、标识语"等应用文体,正日益成为新的通用流行语汇,相应的英译应借助具体的题旨情境具体分析其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或传递其语义信息,或挖掘其文化内涵,或阐释其语用功能,或实现其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5.
考释合肥方言单音形容词42个,着重讨论这些形容词的词形。说明合肥方言" "、"蠡"、"趮"、"乔"、" "、" "、"左"、" "、"萎"、"鹜"等保留了古代的词义;另外还对《现代汉语词典》等现有词典或著作在"硙"、"趮"、""、"倯"、"萎"、"本"、"丧"等的词形、注音、释义方面问题提出了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6.
"来~"是吴方言常见结构,北吴语桐庐方言中的"来汉""来里"可兼做动词、介词和助词。从方言内部看,两者在指示位置、表示时态意义和后接地点名词时呈对称分布;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看,两者与动词的搭配情况与现代汉语的"在"和"着"有所不同。对该结构的特征归纳与语感调查,将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桐庐方言志》(1992)的讨论与修订。  相似文献   

7.
冷发田 《成才之路》2011,(13):81-81
在从教当中,时常听到学生对老师的私下点评某某老师"真严格""负责任""学生都服服帖帖"的,同样是这位老师,有的学生却称之为"酷吏";某某老师"真有爱心""总是面带微笑""充满亲和力",也同样是这位老师,有的学生却称之为"菩萨心  相似文献   

8.
北方官话方言词"玍古"不是来源于满语,而是来源于"各"。在方言的共时词汇系统中,"玍古"和"葛""嘎"音近义通,是一组来源于"各"的同源词。"玍古"和"葛""嘎"的本字都是"各"。  相似文献   

9.
商洛人口根据移民来源的先后可分为两批,一批是本地人,主要分布在商州、丹凤、洛南等市县城市广大地区,讲此种语言的人主要是当地土著居民和明代移民至此较早的"大槐树人",他们以主户自居。另一批是第二次移民高潮来陕的人,他们的祖先于清初伴随着"湖广填陕南"的浪潮从江南和广东、福建沿海等地入陕定居,故被称作"客户人",其名称和"客家人"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商洛的本地人还称"下湖话"为"蛮子""山蛮子""鬼蛮子",下湖人则称本地话为"瞎家伙话""爪子话""奤子话"。在相关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种称谓的说法作出了相应地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听""说""读""写""背"等几个方面,阐明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考释了敦煌变文中“爱”、“钉”、“夺”、“铺排”、“胜”等五条俗语词。这些俗语词有的始见于唐代,有的还活在现代方言中。本文或抉发其古义,或辩正其旧说,或探明其语源,对有关俗文学作品的解读、古籍整理以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和修订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与一般汉语方言相比,广东四邑方言声母既有诸多显性的不同,又有一些隐性的差异。古心母字读边擦音?,这需要联系历史时期的岭南汉语与百越语接触来考虑;其余的则可以从四邑方言自身体系内部找到线索。  相似文献   

13.
古今汉语都有多种方言,同一种语音演变的现象,在不同方言中发生和完成的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出土楚文献中侵部字与蒸部字常有交涉的情形,出土的多个古文字材料显示,熊字的古代读音经历了由侵部入蒸部的转变,它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楚方言里的方言音变。  相似文献   

14.
客赣方言中存在着一些同族词,它们有的本字未明。在此,根据文献和语音演变规律考析了客赣方言六点几对同族词的源流关系。主要有"杷"、"孟"和"吻"类词。  相似文献   

15.
卫辉方言词语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汉语词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就卫辉一些方言词语、参照文献,略作考物。  相似文献   

16.
描写湖南双峰方言中的“喷臭”、“喷臊”、“喷腥”、“喷响”等“喷”缀词的用法,同时举例说明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社会领域各项改革也在稳步推进,我国社会正逐步步入改革的“深水区”,各种利益矛盾日益显现,不同文化、不同思想观念相互交融、碰撞,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于尚处在成长阶段的广大农村职业学校学生,冲击着农村职业学校已有的德育教学体系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12-1949年汉语新词语研究价值较大,研究难度比古代汉语大,研究不受重视。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方法,考释了1912-1949年汉语中"大革命""哈莫尼加""黑漆板凳""合作社""拿摩温""普通话""师团"等新词语。  相似文献   

19.
1912~1949年汉语外来词研究价值较大,研究难度比古代汉语大。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方法,考释了1912~1949年汉语中“波尔雪佛克主义”“达因”“卡路里”“山姆大叔”“苏维埃”“YC团”等六个外来词。  相似文献   

20.
运用排比归纳、文献考证等方法,考释了“阿孩儿”、“阿家”、“阿磨”、“唉”“般次”、“报”、“悲哀”、“遍计”等敦煌写卷词语。或挟发其古义,或辩正其旧说,或探明其语源,对有关俗文学作品的解读、古籍整理以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和修订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