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书证制度在宋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宋代社会所出现的商品经济发达、完备的契约制度与好讼民风等社会变革,成为宋代发达的书证制度的产生土壤。宋代书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书证在民事司法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宋代书证制度为理据,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法难以归入韦伯所论的"卡迪司法"即"实质非理性"法之"类型"。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宋代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时期。所以宋代文化呈现出了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时代特征。研究宋代文化的时代特征,对于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重建,以及对宋代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正确认识,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代小说并非只以书面形态存在,它还以说、唱、演诸曲艺表演形式存在与流行,与小说处于同一生态圈的说唱曲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小说的拓殖空间。通过对曲艺形态的"小说"的考察,可以看到一代小说的全面的存在方式,也更能看清宋代小说"历史的变迁"的趋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柳诗在宋代的接受与宋代的诗学思想有着紧密关联,诗学思想与人格境界之"平淡"追求,深深的影响了柳宗元诗歌在宋代的传播过程。宋代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主要从"陶柳"诗风异同论、"韩柳"诗风不同论、柳诗深得"骚学"论等三条路径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倪小勇 《教育评论》2014,(1):132-134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统治阶层重视"崇文"政策并推崇《汉书》教育,曾多次对其版本进行考订,并在不同阶层中开展《汉书》教育,推动了经世致用之学及士风的形成。本文试图通过对宋代《汉书》教育的考辨,直观地反映宋代的教育政策、教育活动以及民众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蹴鞠社团在宋代诸多史籍中有零星记载,其中以南宋的"齐云社"最为著名。以"齐云社"为代表的蹴鞠团体主要担负着制定蹴鞠比赛规则、组织赛事活动等职责与任务,对宋代蹴鞠运动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蹴鞠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复以道统承续辨王霸,适度肯定霸主的功业,但对后继之宋儒没有产生深刻的影响;王安石承接孟子开启了以"心性"论王霸之肇端;宋代《春秋》学中的王霸之辨沿袭了这一诠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衍发为义利和名位之辨。透视这些论述可以发现,宋代《春秋》学于王、霸抉择上,大致本于孟子,偏向以内圣工夫为主要考量,这大致本于孟子,所以王道对其而言,正是一种"境界"论述。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导读》2013,(9):F0002-F0002
中国素有“瓷国”之誉,英文China既指中国.又指“瓷器”。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史上,古代工匠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瓷器传奇,宋瓷便是其一。宋代的五大名窑的形成和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文明史上崭露头角的开始.这个时期奠定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相似文献   

9.
王静雯 《邢台学院学报》2012,(1):99-100,103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重视法律作用和法律建设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任法而治的朝代。为了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宋代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民商事法律制度发展迅猛。北宋末年的统治者首先在民事诉讼方面大开越诉之禁,并且增立了越诉之法。民事法律制度的演进和诉讼规则的程序化,成为尚讼或健讼盛行不可或缺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谢脁在宋代逐渐变成一个被称引的符号——山水诗人和宣城太守吏隐形象。一些谢脁生活或者吟咏过的地方在宋代已经积淀为独到的风景,如澄江亭、绮霞阁、列岫亭等。宋人对谢脁的接受主要是山水诗人的角色。本时期不像唐人对谢朓诗歌"清"之大力称赞模拟,而是从诗句称引中不断翻新,力求另辟蹊径。宋人对谢朓吏隐人生态度的接受较唐人更直白更成熟,人们看到了远离尘嚣的清净与自然,忽略了吏隐之吏,多强调吏隐之隐。在唐宋诗人眩目地光芒下,谢脁之所以还受人关注,首先是李白对他的推崇促进了人们的接受,而且陶渊明在宋代的接受高潮也推助了谢脁的接受,二者的诗歌创作和人生态度某种程度上有一致的地方。梅尧臣、杨万里等时人对谢脁的推崇,对其在宋代的接受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地域上讲,宋朝沿海港口地区是海外贸易集散地,外来人与物远远多于内地偏远地区,外来文化及观念都在这些地区首先产生影响。生长于沿海地区的人以及到这些地区游览、任职的官僚文人,都首当其冲地感受或接触到海外文化。明州与泉州等浙闽地区在宋朝是高丽物质文化最为流行、最先被认知接受的前沿,可以代表高丽文化在宋朝被认知和被接受的深广度。从阶层上讲,宋朝诗人所代表的士大夫文人,在认知与接受高丽文化上最为从容和理性,他们认知接受的深度与广度,可以体现整个宋朝文化界对高丽文化认知和接受的深广度。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阶段,也是我国古代史承上启下社会大变迁的转折点。对于唐史的研究,国内外学界一直予以高度关注,20世纪以降已具有世界性规模。作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历史的高句丽史,在整个唐史研究中也长期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建国以来唐史研究中所涉及高句丽史事研究作一简要的归纳,阐明高句丽政权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不容置疑性。  相似文献   

13.
张浚与洛学     
张浚在南宋高、孝两朝出将入相,对宋代学术起着重要作用。他在南宋初与赵鼎并相,推崇洛学,引擢洛学之士,造就“小元祜”政局,为洛学的复兴吹响了号角;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元祜未必全是、熙丰未必全非,倡行孝悌之说,打压洛学,使洛学的发展受到抑制。秦桧专政后,张浚被贬斥,在困顿谪居期间,张浚终信洛学,著书立说,继承弘扬洛学,并引导其子张轼追随洛学。张浚对洛学的推崇使他在孝宗朝再受重用,流誉于后世,甚至掩盖其过失。  相似文献   

14.
专著《宋代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研究》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断代专题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以伯格森的生命哲学、黑格尔的象征学说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学理支撑,具有轮廓清晰的理论框架。自然象喻、生活象喻、身体象喻和复合象喻为该书特色鲜明的四个板块。作者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进行了审美心理的入微探索,并提出了合乎实际的论断:中国的象喻文学批评肇始于《周易》。作者对中医藏象理论的运用体现了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同时,作者对于民俗高度熟悉,各种材料信手拈来,相关解释恰到好处,宋人生活的逼真复现为该书的亮点,它既得到了集中的论述,又贯彻于全书始终。作者稔熟宋代文献,该研究的成功启迪我们:书生的功夫全在书内。  相似文献   

15.
长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盛唐,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安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时期,长安意象又表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蕴。宋词中的长安意象,更显得萧索冷清、哀婉凄凉,从而反映出宋代的社会状况和宋人的精神风貌,寄寓词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都城的怀念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长安在宋代经济、政治地位的下降。以及宋人对国家、社会的某些寄托和希望。  相似文献   

16.
宋代婚姻问题历来为宋学研究者所关注,妇女的再嫁成为宋代妇女地位问题讨论的重中之重.在对史料的归纳总结中得出:宋代妇女的改嫁现象与唐代相比更为普遍,这不仅是由于宋代的守节观念较为淡薄,政策法规允许妇女再嫁,更是由于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商品经济得以不断发展,使得社会上贞节观念淡薄,世人渐渐认可妇女的再嫁并且不再对再嫁妇女们进行舆论的谴责.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国画发展,北宋时期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转型时期,文章围绕北宋画坛状况,从宏观的角度,讨论这一时期体现在绘画功能、创作主体意识、绘画品评标准、绘画表现风格等多个层面的转型特点。  相似文献   

18.
蜀士群体是一个地域性的士大夫群体,曹魏末年已见其形,到宋代更是声势浩大,对宋代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建国后的几十年来,学术界也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众多的论文和专著。近年来的蜀士群体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对宋代蜀士群体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武则天形象的建构与文人心态息息相关。北宋时,封建士大夫通过批判武则天,为当时的后妃参政鸣警钟;南宋及元朝时期,人们借反对武则天来反对异族统治,表达驱逐异族,收复国土的愿望。与唐代人对武则天相对客观的态度相比,宋元时期武则天成为人们表达政治观念的传声筒。这与宋元文人在特殊环境下的复杂心态,包括正统观、性别观及道德观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20.
簪花戴花是宋代朝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仪制度。此风影响所及,在朝廷,它被当作喜庆欢乐的象征;在士人眼中,它是一种值得追求的荣耀、一种特立独行的炫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在民间,它是一种日常对美的自觉追求。由此可见,这种礼仪制度对宋代社会各阶层人士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