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分析对象是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II》中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67~75页)。必修《地理II》为人文地理内容,主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地球上的区域无论大小,都在进行着工业活动,这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的工业发展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但经济发展的同时换来的是环境污染,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工业与环境的问题。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对工业各方面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紧扣“人地协调发展”这条主线,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赵明锋 《地理教育》2015,(Z2):83-84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区位的选择”第58~61页的内容,第四章的工业与第三章的农业、第五章的交通运输业分别从不同的产业领域研究人地关系;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文地理学中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学习工业区位的重要开端和基础,因此,第四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资源与我们》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是全章的序言,可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打下基础。本节所涉及的有关自然资源的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学生必备的地理知识,体现了地理新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发达的经济》,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发达的经济》是《日本》一节的重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掌握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点的方法。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综合日本国情,分析其工业发展特点。②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预测。(3)…  相似文献   

5.
周旸  张卫青 《地理教育》2015,(Z2):78-79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3版)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Ⅲ》中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分别是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的防治。从内容的选择上来看,本节与本章的另外五节内容是并列关系。但从学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上来看,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为后面的学习起到引领和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日娜 《地理教育》2015,(Z1):66-67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3版,2012年6月第6次印刷)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从内容的选择情况看,本节课是前两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的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内容内在逻辑顺序。本节课内容对于前面所学知识的整合具有重要作用,又对下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起  相似文献   

7.
袁晓萍 《地理教育》2015,(Z1):68-69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中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必修三在必修一、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必修一以自然地理为主要内容,必修二以人文地理为主要内容,必修三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并主要说明一定地区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农业、工业与城市化是人类活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及其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他章节的基础。通过学习该内容,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也为西部大开发积蓄力量。二、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我力争做到三个统一(即:课标与教材相统一;方法与手段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和三个注重(即:挖掘教材,注重深度;丰富教材,注重广度;提炼教材,注重高度)。三、三…  相似文献   

9.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二节"工业"。[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工业概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常识,通过举例和归类,梳理基础知识,明确工业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我国工业的分布"通过图表体现工业分布的特点,通过对比京津唐工业基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的内容。必修3主要是区域地理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始终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本节将前面的区域农业知识落实在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上,由“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四部分组成,旨在学习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同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的第四课时“经纬网的活动”。本节内容利用经纬网定位 ,是本节的重点。是将前面经线、纬线的内容综合起来运用 ,为以后学习气候及其他相关知识作铺垫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地理 ,甚至是学生终生运用地图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内容又较为抽象 ,难于理解。教材安排上增加了活动 ,以减轻难度。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新鲜感 ,求知欲强 ,好奇心大 ,学习的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小学里学习了…  相似文献   

12.
姜兴伟 《地理教育》2015,(Z1):81-8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通过对前一节"地图的阅读"的学习,已使学生对地图有初步了解,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地形图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地图类型,故具有地图应有的性质和功能,即地形图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学习中是较为基础和重要的一节。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表格的制作与处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一节重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技能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对表格制作的各种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世界人口》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第六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内容 ,教材编排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 ,正确阐明人地关系。为了突出这条主线 ,同时也为了加强人文地理教学 ,在讲了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及地球上自然资源后 ,专设《世界的居民》一章讲述有关地球上人类的一些人文地理知识。人口是一切社会生活的主体 ,同时人类的生存 ,时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 ,所以本节内容以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状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 ,从世界人口数量、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地区分布这些最基本的人口地…  相似文献   

15.
1.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四节《群落的演替》从群落水平揭示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了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第二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的内容中,碳的可燃性在《氧气》一节已学习过,本节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和完善;碳的还原性是本节课的新知识,这两部分内容对后来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本  相似文献   

17.
朱海峰 《考试周刊》2011,(11):68-69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章节及全书的地位 《垂线》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就已经对垂直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这节课也是在学习了角、相交线后的一节课,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垂线的性质是后面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核心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民族》是初中地理《人口与民族》的第二节内容。内容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政策。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想。一、教材1.教材简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民族数目、主要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分布、民族政策四个知识点。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的总论部分,它为后面学习区域地理打下了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观念,并从理论上阐述了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加深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2.教材的重点、难点:民族是构成一个国家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民族…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美国"是地理七年级教材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内容,在课本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接前面学习过的东半球国家,开启西半球国家学习的全新领域。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因此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美国具有较强的学习、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数轴"说课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有理数》第2课时《数轴》.)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温度计与描述位置的问题引出数轴,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