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在对大学毕业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就业绩效关系的系统分析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大学毕业生情绪管理能力对就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情绪管理能力已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显性因素,大学毕业生情绪管理能力的不同维度对就业绩效的影响效应显著不同,其中情绪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对就业绩效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情绪适应能力只对过程绩效有显著影响,情绪表现能力对获得绩效和满意绩效均有显著影响。情绪管理能力对就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将为高校运用情绪管理促进就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数据,探究专业兴趣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增值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专业兴趣能显著促进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增值,其中对专业能力增值的影响更大。学习时间在专业兴趣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增值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专业兴趣对就业能力增值的促进作用在第一代和非第一代大学生、不同学科类别群体间存在异质性,它既能帮助第一代大学生、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毕业生弥补就业能力增值劣势,也巩固了工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增值优势。高校和毕业生个体均应注重涵养专业兴趣以获得更多就业能力增值,从而提升就业效率、促进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所遭遇的就业难或就业的不确定性,除了艺术类劳动力市场的自身特点之外,是否与其就业能力有关?本研究以艺术院校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他们自我认知的就业能力总体水平较高,系别对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有影响,在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基本能力上的表现愈好,其就业能力整体就会愈强。依据研究结果,大学生亟需提升自身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及办学特色调整专业设置或招生计划,推进教学改革,完善生涯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自考毕业生的行业就业领先系数在优势行业中远低于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低呈现出区域特点、行业特点、专业特点和性别特点。即东中西部间专业对口的自考毕业生平均月薪远高于三地区间专业不对口的自考毕业生平均月薪;其就业优势行业领先系数远低于普通本科生,就业劣势行业领先系数整体明显较大;就业质量在不同专业间呈现较大差异即理工种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较高;受观念约束男女自考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水平和优势行业就业领先系数均不高,但女性毕业生在这两方面则更低。为此,本文建议应尽快发展与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及自考毕业生应积极提升自身的求职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及择业观念。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下,存在就业部门、职业与工作起薪等相互隔离的现象,那些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希望挤进主要劳动力市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障碍,为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毕业生适当降低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就业能力的基本结构为基础,对高校课程的诸多结构性要素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毕业生对本科各类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佳,且存在专业差异;专业教育课程无法满足毕业生实际工作需求;各类课程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促进浮于表面;毕业生胜任工作能力与市场所需能力差异巨大.基于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提出大学课程结构性调整的策略:增设通识课程;重点建设与更新专业基础课程;调整实践课程与素质课程比例及类别,实践课程需分阶段实施;吸纳行业精英参与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总量供大于求,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而部分技校毕业生在思想上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据我多年在技校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中的调查了解,技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一是观念和期望值的误区。许多技校毕业生观念陈旧,期望值偏高,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就业观念诸如“就业一步到位定终身,向往铁饭碗”等根深蒂固;看不上某些行业,瞧不起某些岗位,盲目追求国有…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应更加契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就业能力关注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联,是提升高等教育供给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数据分析显示,当前我国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供需之间存在明显的失衡问题,尤其体现在动手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方面。当前指向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需在政府、雇主和社会组织、高校等各方协同合力之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吴志晓 《文教资料》2010,(26):227-228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就业观念滞后、所学专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实践能力不强、应聘求职能力欠缺等四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学校和大学生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对我国东、中、西部16个省份34所高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效率有所提高;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和起薪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凸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在求职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在求职者具备个人基本素质的前提下,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英语语境下的求职技巧指导。使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语用综合能力与就业相结合,使之成为本科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助动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指经济管理类本科生通过专业学习与实践训练顺利就业并在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工作机会、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由于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不完善,使得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优势缺乏和就业能力不足。对此,高校应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目标,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通过传授知识技能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产出。近年来国际教育经济学界特别关注非认知能力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及教育对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非认知能力在教育影响劳动力市场产出这一关系中表现为:工作前毕业生评价自身就业力主要基于专业能力,工作后个性品质等非认知能力因素对于毕业生适应职场、提高就业力等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非认知能力因素可以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增进人际交流、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等途径来培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日趋成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为主体的毕业生劳动就业制度进一步实施,劳动者自主就业的能力就成为实现"民生之本"的关键。职业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意识,了解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方法,学会合理维权,最终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周秀娇 《文教资料》2012,(1):200-202
随着社会就业市场的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直接面临市场选择,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作者对在校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和行为展开调查,对毕业生求职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影响确定工作单位的因素、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条件、各类证书对求职的重要程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区域、薪酬期望、就业观等方面调查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某校123名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与自信程度的调查研究发现:男生的自信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学生的就业情况与生源、与家庭月收入之间显著相关,而学生的自信程度与他们的就业情况之间却没有明显相关。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的观念——认为越自信的学生越容易找到工作。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对于自信度的把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疆医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改进学校就业指导教育,新疆医科大学就业指导教研室对本校2008级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缺乏对用人单位的了解,缺乏应聘技能,就业观念不合理。今后,学校需加强就业指导力度,增强学生求职技能,调整学生就业观念,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势不断加剧。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将有利于高校就业课程内容设置改革,就业指导措施实施改进。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为例,从生源情况、自我认识、就业期望、求职准备、创业意识等方面对就业观念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的相应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以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层线性模型和路径分析等方法,探讨“211”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起薪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211”高校、高校所在地、保留工资、就业地点和就业单位对就业起薪具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8.9%;第二,“211”高校、高校所在地、性别、家庭收入、收入期望和学习成绩对保留工资有显著影响,“211”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比其他高校毕业生高22.9%;第三,“211”高校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既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影响保留工资间接地对就业起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