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总结中西方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成果。以人为本贯穿于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全部内涵,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有机统一起来。因此,在当前全面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中,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深入探讨与之相关的联系,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面对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局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及时调整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理念,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院毕业生特色的就业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改革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突现以“人为本”价值观。但是,现实中,有的人对“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解读。从而会导致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的歪曲和变形。因而,对以人为本的正确阐释,探讨以人为本何以实现问题就成了当前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根本前提,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育人“以人为本”,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高校育人“以人为本”必须抓好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抓好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是适应“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的需要;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再次,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落实解决一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归纳总结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深入探讨、分析相关对策,从而全面促进我们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共建共享”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下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时下,“以人为本”已成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例如经济“以人为本”,企业“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科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当然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时髦的话语。目前关于这个话题的理论文章已为数不少,但是,大多数论者仅从受教育者之为“人”的自然属性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为什么坚持“以人为本”,以及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论述,只重视人的物质利益的满足一面,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的一面。如果不能全面理解“以人为本”概念的内涵,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会以片面化的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发展观探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社会关心,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又是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国务院《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将作为今后六项重大工程之一。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建设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过程涉及到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五个行为主体。就业工作牵涉面广,任务重。为此,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就业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高校育人的根本教育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根本前提,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育人“以人为本”,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高校育人“以人为本”必须抓好科学教育和人教育的结合,抓好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含义就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高等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在培养毕业生方面的体现就是:既要符合社会职业需要,也要追求有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一、以人为本,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是落实21世纪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21世纪必定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竞争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新的特点:视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力量源泉,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内在统一的。相对于“全面”、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如今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旨思想。例如.知识领域里倡导的“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服务界提出的“服务以人为本”,甚至于“诺基亚以人为本”,等等.都充分显示出人是决定一切的重要因素。 人才是无穷尽的创造力,他即创造物质,又创造精神,在不断的创造中,成就了丰富的人类文明;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在合理的开发、利用下,能够产生惊人的价值。人才的这些特质在一句“以人为本”的口号下,已被愈来愈多的人重视起来。集中体现在各大企、事业用人单位开始争相“订购”人才.“预留”人才。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特开设《人才资源》专栏,收集、刊登各校毕业生的详细资料,面向社会大力推荐,同时也方便用人单位选才、纳贤。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断以后,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在当前理论宣传和教学实践中,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深入探讨与之相关范畴或命题的关系,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结合学校理  相似文献   

16.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以人为本的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核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要以人的能力为本。  相似文献   

17.
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的重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教育领域,就必须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刷新”和谐教育发展观。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校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集中体现,对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以人为本”中“人”的不确定性,对“人”的同意义的取舍,致使人们将以人为本曲解为“以我为本”、“以人类为本”,因此,以人为本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界定以人为本的使用,将是本文的研究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哲学理念,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意义重大。文章从管理学视野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不同层面出发,论述了“个人”角色在“全面发展”中的主体与主导地位。同时,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背景下,论述了社区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将有更大作为与贡献。  相似文献   

20.
胡庆乐 《文教资料》2021,(3):163-164,149
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过程,面临“矛”与“盾”的“误差”衔接。研究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消除“矛”与“盾”的“误差”衔接,对于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教育改革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