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俺是一只猪     
<正>那天上课俺画了一只猪贴在了前面同学的背上,他很快发现了,把猪撕下来怒视俺,俺很迷惑的问他:"你怎么知道你的后面有一只猪呢?"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05,(4X):32-32
选题点评:焦波,用他的照相机,做了一件让每个为人子女者震撼的事情。他永远留住了自己的父母。每个人,透过照片,都能看到自己父母颤微的身影,看到一种无言的震撼。在这个纷杂重利的社会里,能让如此众多的人集体潸然泪下,是多么地让人慨叹。《俺爹俺娘》“恰似寻常一首歌”,一首能够抵达人性感情深处歌,触动了读者心底要为爹娘尽孝那根最脆弱弦!  相似文献   

3.
报为媒     
林经翠 《军事记者》2006,(11):67-67
俺都已是“花甲”之年了,还保存着1966年3月17日的《解放军报》。那是俺头一次看到的《解放军报》,也是俺和丈夫从相爱到结婚的见证。你看,报上那篇《寻找规律,保养武器不生锈》的末尾,印着俺丈夫的名字。那时候他当兵,这篇稿子是寄到报社的,当兵不到两年就登报,还登了《解放军报》,真让俺佩服。看来看去,俺就动了爱慕之心。打从收到俺发出的“信号”,他就把印着他名字的报纸不断寄来。《解放军报》就像一根“红线”,牵着俺俩的情和爱。3年后俺们结了婚。俺结婚那时候不兴佩金戴银,他送给俺的“结婚礼物”也是一张《解放军报》,日期是1969的…  相似文献   

4.
看房励志     
历经千辛万苦,耗尽举家财产,终于搬进100多平米的新房。按说,应该消消停停地过几天甜蜜小日子了,可俺那闲不住的老公吃了“猪肉”后,竟然还无比热爱看“猪跑”了,每每遇见个不错的楼盘,就拉着我往售楼处跑。  相似文献   

5.
西瓜小生     
炎热的夏季终于过去了,托俺先生的福,吃了一个夏天的生西瓜。无论什么品相,什么产地,只要是他老人家领回家的瓜,总是相当地生。由此,他荣获了“西瓜小生”的封号。  相似文献   

6.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他一决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  相似文献   

8.
书香门第     
我爷爷有一种奇怪的性格,那就是不肯轻易相信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见闻乃至于知识的性格。他的口头禅是:“有这么回事儿吗?”“你这是跟俺说故事!”“俺才不信哩。”这些口头禅一旦冲出,表示他已经很能信得过什么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摇头、拍桌子。我奶奶曾经背着我爷爷取笑他这种德行,  相似文献   

9.
1998年底俺终于搭上“末班车”来到部队,走入黄河滩头的一座军营。说啥也没想到,新兵结束下连队时,却分配俺干“火头军”,你说这算当的哪门子兵?牢骚归牢骚,工作还得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嘛。为早点进入状态,俺利用节假日跑到地方宾馆拜师学艺,还自己对照食谱琢磨着把连队的萝卜、黄瓜、辣椒等品种腌制成30多样“家常菜”。后来,集团军一位将军检查工作到俺连视察,品尝了俺腌制的小咸菜后,赞不绝口,把连队官兵乐得直冲俺竖大拇指:“建华,你小子行。”“舍得宝来宝换宝,舍得珍珠换玛瑙”。俺在提高炊事技术的同时,还琢磨着发挥爱好“爬格子”的特长。可能是没经过专业培训的原因吧,俺写的文章大多都是“豆腐条”,要么刊在报缝中,要么登在报屁股上,因而大伙儿都昵称俺为“中缝杨”。俺呢,不急不恼,反而乐呵呵地接受了。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要有所突破。这不,前几天一不留神竟然上了大报,《解放军报》发了俺的一篇文章。晚上点名时,连长“狠狠地”表扬了俺一顿:“杨建华同志是咱连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全军官兵面前‘露脸’的,我们应该向他表示祝贺,大家以后要多向他学习……”当然,俺也有着急的时候。俺高中时的同学——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女朋友”要跟俺“吹...  相似文献   

10.
全民阅读     
《全国新书目》2018,(7):34-35
一个老先生和他的太太想养一只猫,老先生就出门去找猫。他带回的几百只猫、几千只猫、几百万只猫、几千万只猫、几亿万只猫,最后只剩下一只,这是一只最漂亮的小猫。  相似文献   

11.
吴煜 《视听纵横》2004,(6):49-51
几年前,摄影家焦波用20多年拍摄的6000多张自己父母的日常生活照片,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题为《俺爹俺娘》的摄影展后,《俺爹俺娘》的故事一直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那一张张实录俺爹俺娘的照片,也一直震撼着观众,并引起媒体的强烈关注。浙江电视台编导根据这些照片和焦波拍摄照片的平凡又奇特的经历摄制的纪录片《俺爹俺娘》,播出后同样引起极大的反响,得到普遍好评。该片以独到的  相似文献   

12.
在市里开会,常常和亚飞坐在一起,会前会后的悄悄话,说的最多的就是他的歌词。他总是把新作说给我听。一次亚飞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庄奴来了,就是写《甜蜜蜜》的那位,邓丽君唱的,在梦里我见过你,就是你。就是你!他说他与庄奴谈了很长时间。亚飞爱写歌词,简直到了痴迷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去年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巩留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办公室里,一位农民送来一封“感谢信”,并悄悄地说:“赵局长,你帮俺办了录像放映营业执照,达是俺的一点意思,以后还求你多给帮忙。”赵鹏元把“感谢信”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五百元人民币。他马上把它退还这个农民,坚决地说:“你把钱收回去!批营业执照是我的职责,如果不符合国家规定,你送什么我也不批。”但这个农民执意不肯收回,还说“现在办事都兴这个”。赵鹏元反复给他讲道理,并且严肃地告诉他:“你要是不收回,我们要通知工商机关吊销你的营业执照!”农  相似文献   

14.
前妻     
我的第二次婚姻差不多弄得满城风雨。前后整整四个月,李速终于给我来了电话,我看到他的电话号码,心想李速你也有这一天。李速头一句话就是:“我实在是忍不住想问问你,听说你又离了?”我说怎么了,奇怪吗?他说有点奇怪,想想他又说,你这么折腾,你家难道没有人阻止你吗?我说你什么意思?他说我没什么意思,就是想问问你,看看你现在说话还正不正常,有没有精神病人的前期症状。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0,(4):58-58
老婆饼 一个人在沙漠里快要饿死了,这时他捡到了神灯。神灯:“我只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快说吧,我赶时间。”人:“我要老婆……”神灯立刻变出一个美女,然后不屑的说:“都快饿死了还贪图美色!悲!”说完就消失了。人:“……饼”。  相似文献   

16.
解晓来 《军事记者》2005,(11):36-36
能在报刊上发表稿件应该高兴才是,可对俺来说发表稿件让俺欢喜让俺忧。不信,请听俺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7.
纪实的力量     
林莉 《声屏世界》2010,(1):47-47
为什么总能在电视上看到不同类型的纪录片?为什么这些纪录片总能吸引我们的目光?因为真实性,那种最淳朴的东西,不加修饰的东西,往往在我们看腻了那些虚幻的影视作品后出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又回归了生活的本质。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它纪实的力量。《俺爹俺娘》是著名摄影家焦波从他给爹娘拍的近万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编成的作品集,  相似文献   

18.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2):54-54
他她篇 健忘 张教授很健忘,一天,他躺在浴盆里,妻子奇怪地问:“你怎么穿着衣服洗澡?” 张教授这才发现自己忘了脱衣服.他刚想跳出来,又忽然冷静下来说道:“没什么,多亏我事先忘了往浴盆里放水。”  相似文献   

19.
遗憾     
2008年1月17日下午,刚刚下班回家,大约晚上6点的样子,我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喂,你是陈健吗?""是啊。你是哪里?""我是《人民日报》的顾仲阳,你写的《他肯定会来》那篇稿子,我感觉开头写得比较活,也比较充实,我就是看到你那个题目才吸引我读的。"接着他建议:"你那个稿子后面是不是别表述,再补充两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像讲故事一样把它写出来,我觉得只这一个事例不能充分地表现这个人(文中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新闻世界》2008,(3):23-23
一个在街头巷尾守着书报亭讨生活的报贩子,却能赚得月薪8000元以上。上海的一个报摊主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程。我经常到楼下买报纸和杂志,逐渐地便和摊主混熟了。前些天,这位摊主问我,你每个月要买多少杂志?我算了算,《中国企业家》、《财经》、《名牌》、《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等,再加上一些影碟和旅游杂志.一个月总在三四百元。他又问:“这些杂志你都保存吗?”我说:“保存它干啥呀,全是看完就扔。”他就说:“那好,以后你不用买了,你每个月给我30元,随便你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