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大学与象牙塔:实体与理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与象牙塔在语言指称与意义联系方面存在着许多混乱,诸如大学为何被称为象牙塔、象牙塔有何蕴涵与意义、大学人对象牙塔有何情结。大学与象牙塔之间有着历史渊源,象牙塔是大学的精神家园。但在当代,象牙塔遭遇到了现实危机和重建派、走出派等不同的态度派别。其实,大学的象牙塔取向和向社会开放的取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冲突,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这一点对于大学而言就意味着要走“内圣外王”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用象牙塔一词来比喻和形容大学,象牙塔意味着大学是那种摆脱外界束缚、放弃暂时利益、保护师生进行知识探索的场所;象牙塔固守着大学校园中不受外界喧嚣侵扰的那份宁静。但现实中论文剽窃、教学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西方大学为叮维护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被称为象牙塔.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学正逐步走出象牙塔,走出的同时却造成了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缺失.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强烈呼唤大学在走出象牙塔的同时更要注重象牙塔理念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象牙塔"的庇护下保持着学术独立、自治、自由的历史传统,并长期徘徊在社会的边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社会要求大学走出象牙塔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使大学面临一系列难题:大学究竟要不要走出象牙塔?假如要,该如何走出象牙塔、如何保持其基本学术价值?。对于这些问题,博克认为大学既要坚守象牙塔,又要走出象牙塔,更要超越象牙塔以维持两者的平衡。对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有利于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辞海》对象牙塔的注释存在着许多问题,这种注释反映了对人、对知识的诸多片面看法。中国有几所大学里耸立着象牙塔?有可能长出象牙塔的大学里有几座象牙塔?寂寞是大学的核心概念,是象牙塔无声的语言。如今,有多少位乐于在象牙塔里长期呆着的?博克的《走出象牙塔》可不可以翻译为《超越象牙塔》、《俯视象牙塔》?  相似文献   

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人的大学奠定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局与逻辑运行轨迹.在今人看来,大学更多了一些含义. 大学是人们眼中的象牙塔.大学生像天之骄子一般,或许求知若渴,用充分的时间学习、研究、探索;或许探求新知,用自由的时间发展爱好、兴趣、专长.大学四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它是人生最能打 造自我、充实自我的巅峰时期.  相似文献   

7.
大学之魂:象牙塔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界日趋功利化,导致象牙塔精神缺失。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需重构象牙塔精神。另一方面,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早已走出象牙塔。大学自身发展与社会对大学的需求所产生的这种矛盾如何调解?有必要重新审思大学的象牙塔精神的内涵,探索大学在现有发展矛盾下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界日趋功利化,导致象牙塔精神缺失。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需重构象牙塔精神。另一方面,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早已走出象牙塔。大学自身发展与社会对大学的需求所产生的这种矛盾如何调解?有必要重新审思大学的象牙塔精神的内涵,探索大学在现有发展矛盾下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9.
多维视角下我国大学职能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地位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大学提出了多元的需求。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进行观察,最终会得出多元的功能结论。然而,大学作为一个文化组织有其内在的本质特点和行为规律。如果大学为保持与社会的合力而失去必要的张力,大学将离“象牙塔”的本质越来越远,最终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我一生的象牙塔,能够进入大学时我一生的幸运,也许以前我曾经迷茫过,曾经虚度过,更想到过放弃,可是最终我还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准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还记得当初我怀着对象牙塔生活的无限憧憬的心情进入大学英语专业学习时,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又是那么紧张,我很清楚在一名大一新生的眼中,大学意味着什么。可能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而对于我,它就如一个扩充过的球体,你只有全力以赴才能使它正常滚动而不偏离轨道。还记得第一次领到新书,第一次见到导师,第一次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互相问好,第一次……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新的生活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大学在发展中铸造了"象牙塔",并在"象牙塔"与周遭世界之间游移。在游移中,大学在不停地打量着周遭世界,这种打量可以划分为三种阶段:在"象牙塔"中凭窗瞭望,走出"象牙塔"四处张望,再造"象牙塔群"审慎守望。当大学由瞭望、张望进入到守望状态时,更接近社会的头脑和良心。  相似文献   

13.
对于即将迈入象牙塔的高三学子而言,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便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在这里,你或许会定格未来的职业生涯,或许可以遇到未来的人生伴侣,或许会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对于高中生而言,象牙塔不仅是他们至诚至真的渴盼,更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梦幻.因为大学可能就是这些“准”大学生们当下的全部.在不舍分秒的学习中,他们并没有放弃对大学的想象和描绘.大多数高中生认为象牙塔里教室饭堂花前月下无处不充满着浪漫,甚至吃饭睡觉都有学同,然而对大学却缺少一个现买的认识.笔者采访、调查了一些刚刚结束大一生活的2001级同学,记录和总  相似文献   

15.
大学,意味着人生新阶段的开始。面对崭新的时间和空间,兼具期待与胆怯、壮志与迷惘。当走出象牙塔时,心情又如何呢?曾经的计划完成了几分?曾经的愿景如今何在?大学的滋味如何?很多人在迈出校门时都已经是全然不同的样子。在大学的几年里,你的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象牙塔式的大学自主与大学法人地位 ,由于政府、社会的介入和干预 ,在 2 0世纪已日渐式微。自 2 0世纪后期以来 ,维护大学自主和法人地位的呼声重新高涨 ,但这并非对大学象牙塔传统的简单复归 ,而是在反思 2 0世纪打破大学象牙塔传统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新机制的基础上 ,为应对快速到来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挑战提出的新诉求。新的时代赋予了大学自主和大学法人地位新的内涵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的责任、使命、价值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要求大学既要走出“象牙塔”,又要超越“象牙塔”。所谓走出“象牙塔”,就是大学不仅停留在育人与传承学术价值的层面上,更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在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由精英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如何在这急剧变化的洪流中自我生存,自我实现,就是要去重新认识大学教育的双重特征—"象牙塔"精神与"经世致用",如何做到使其"边缘"不断拓展,"核心"不断巩固,其内部主题就是研究两者在现代大学中的地位与影响,这对矛盾的解决将有利于大学做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既要继承传统又要适应时代的变革.当代大学精神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与现实的贴近,在追求崇高学术理想的同时,实现大学对象牙塔的超越.大学也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大学真正蓬勃发展之日即产业精神与大学精神得到真正融合之时.  相似文献   

20.
储晖 《教育》2009,(2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的殿堂对很多人来说高不可攀。为了进入梦想中的象牙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景象至今令很多人心有余悸。当时人们不禁感叹:通往高等学府的路太"窄"了!近几年,伴随大学的扩招,应该说大学这扇门已经给更多的人敞开了,通往大学的路已然"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