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潜在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效益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高校每年约有6000-8000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30%为国际国内首创、国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能转化的科技成果只占鉴定成果的10%左右,最终形成产业的不到5%.大量科技成果未能得到转化,其中蕴藏着可观的潜在经济效益,如何使高校科技工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推向市场的机制,尽快提高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高校目前必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改革的几点思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我国科技成果鉴定的由来 我国的科技成果鉴定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自1961年国务院颁布第一部<新产品、新工艺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以来,我国共出台了3部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实施中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了几次修改和完善,形成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管理、统一程序、同行评议的模式.时至今日,科技成果鉴定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实践证明,科技成果鉴定对于保证科技成果质量,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基本保障之一,是科技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规范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已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小,成果鉴定工作应在原有基础上改革完善,逐步与国际上的成果评价通用标准接轨。检测鉴定、会议鉴定和函审鉴定是国家科委认定的三种鉴定形式。函审鉴定由于其组织方便、费m经济  相似文献   

4.
强化科技成果鉴定中的行政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政府行为的角度,探讨科技成果鉴定中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强化科技成果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95年1月1日国家科委颁布的科技成果鉴定新办法施行以来,各级科委及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也陆续出台了有关成果鉴定的管理文件,这些新文件的颁布实施,强有力的整顿了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中的某些混乱局面,使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公正。但新鉴定办法实施后,鉴定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它是对一项成果的系统检阅与客观评价,是完善与提高科技成果水平的重要环节.虽然我国在科技成果的鉴定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鉴定程序、原则、方法,为提高科技成果评价水平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未能摆脱计划体制下鉴定办法的框架,市场机制运用不够.正是由于成果鉴定的不科学、不严密,造成98%的科研成果都能顺利通过鉴定,形成“争取科研经费——获得经费——实验研究——发表论文——总结报告——成果鉴定——研究结束”的非正常循环.在国外,基本上没有与我国相类似的科技成果评审鉴定制度.成果最终评价不是通过组织同行专家例行一定手续进行评审鉴定,而是由成果的使用方或社会给予的评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与国际接轨,就要探索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可否取消成果鉴定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对取得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地评估,分以下3种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鉴定正处于变革过程中,本文通过分析阐明了进行科技成果鉴定的真正目的;指出了由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工作是成果鉴定产生诸多弊端的本质原因;论述了规范科技中介机构组织科技成果鉴定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覃杏柳  苏聪学  莫凌云 《大众科技》2021,23(10):159-161,120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是广西高校参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坚持自身特色,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优质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文章从顶层设计、管理运行、转化能力和特色示范等角度介绍地方院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新模式,这对广西高校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孟琦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6):58-60,69
分析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并探讨通过重点学科来辐射和促进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服务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新型科技成果评价产生的背景以及新型科技成果评价与传统科技成果鉴定区别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从设立评价组织机构、制定评价规章制度、规范评价工作流程、完善专家库以及评价工作人员学习与培训等几个方面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服务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难、理论依据少、主观因素多等问题,设计一种包含21项指标的三级指标架构,利用总体相关系数法,依据指标特征提取出多项指标与理工科高校成果转化的相关性,并与综合指数法有机结合,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一种新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真实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得出各项指标在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权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助推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若干建议,为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包括科学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转移,是技术与经济结合的主要方面,也是这类成果本身属性所决定的.通常所指科技成果转化,就是指这类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已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却是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高校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高校重点工作之一来抓.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定位和目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拥有科研人员1760多万人,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达3万多项,但科技成果推广率却只有15%,真正实际应用并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就更少.在高校每年通过鉴定的9000项科研成果中,能实现转化的仅为20%,最终能形成产业的只有5%.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健康发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使命,要求高校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工作重心,建立以转化为核心的工作模式,科技成果的评价、登记、保密、奖励等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服务这个核心,切实有效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推动我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经济对接,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近日,科技厅在成都召开了"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座谈会"。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5家高校负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科技成果的法制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春光  董博玲 《科研管理》1994,15(4):56-59,48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实现科技成果法制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现高校科技成果法制化管理的基本设想及制定高校科技成果管理条例、建立实质性科技成果档案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的重要性越发突显.高校作为我国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保持高校知识优势、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剖析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内涵入手,详细地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价值链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规程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运行机制,是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文章解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内涵;在此基础上,运用价值链理论,探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规程;创设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ARF"闭环流程;旨在通过成果转化的模块化管理,更切实地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尽人意。本文提出了目前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着科技成果少、成熟度低、实用性不强以及转化率低等问题,并在剖析这些问题形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结合科技成果推广的工作实践,从技术服务到村入户、科技合作共建平台、成果信息传播宣传等方面阐述学校在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中的基本情况、成绩、创新模式,总结和分析其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做好农业高校成果推广工作的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农业高校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要解决高校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应当从评价体系、项目源头和项目外部入手,形成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有效地促进高校的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