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⒊艺术管教是给孩子的心理"维生素"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服从自己,一言一行都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成为一个听大人话的好孩子。事实上,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孩子应该懂得服从正确的管教,这样有益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苛求,  相似文献   

2.
肖梅 《家庭教育》2001,(12):20-21
四川威远李桦读者来信说:“我儿子越来越不听管教,总是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无论我说什么,他都好像没听见一样无动于衷。常常是我火冒三丈,他依然故我。我怎样才能让儿子听管教?”不听管教,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是常见的家教问题。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怎样才能让孩子听从父母的管教,本期由来自上虞和杭州的父母参与这个话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大人总是羡慕我们无忧无虑的.唉!其实当个小孩儿也不容易. 我们在大人心中永远是小孩儿,永远长不大.大人们可以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做错了孩子也不能说什么.如果勇敢的孩子说了出来,大人就会说你没教养,说话没大没小.小孩就不一样了,处处受父母管教,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错了,父母又是批评又是教育,唠叨个没完,我们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  相似文献   

4.
微言微语     
<正>@朱永新:父母是一个教育整体,在重要的价值观念和养育方式上必须达成基本共识,教育孩子必须要有父母双方的通力合作。在孩子面前不要为教育方式发生争执,一旦如此,孩子会心领神会地钻空子,依附于一方,攻击另一方,从而进一步加剧家庭矛盾,加重亲子关系的紧张程度。  相似文献   

5.
父母要自我觉醒和认知,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影响孩子,教育子女,父母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不能有丝毫的懈息,要经常反躬自问,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父母与孩子及家庭保持和谐、健康成长的前提.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除了亲子关系以外还是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家长要具备老师的素质和应负的责任.父母更重要的是牵着孩子的手,与孩子一起慢慢成长.而不是生硬的"管教"和"必须"式的命令,或一味的溺爱,这样都会伤害孩子.  相似文献   

6.
管教孩子是天下父母的重任,其中包含的不只是一门学问,它还应该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在管教孩子的当儿,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执行训诲或惩罚的一方(父母或师长),本身必得先具备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反抗父母”的青春期孩子季诚钧,李顺根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越大越爱顶撞大人了!”有时候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演变成了一场剧烈的亲子冲突。青春期的孩子为何如此“反抗父母”呢?青春期孩子反抗父母的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8.
很多高年级的家长谈起自己的孩子时,总是唉声叹气,苦恼万分:原来乖巧、听话、易于管教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忽然变得不那么顺从了,做什么事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对大人的教诲不以为然,乃至与父母争吵。对此,孩子委屈,父母伤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富了,脱贫致富后的农民的眼光看得远了,重视教育、望子成龙的家庭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国外各种不健康思潮的涌进,社会大气候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农村中不少家庭教育的现状不能不令人忧虑。一、家庭教育上对孩子过分地溺爱娇惯,致使不少孩子自立能力孱弱,法制观念淡薄。当前绝大部分家庭的组合模式是“四二一”式,“独苗苗”成了家庭的中心,家庭的“太阳”。过去是大人管教孩子,现在是孩子管教大人,只要孩子喜欢的大人想方设法办到,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衣来伸手、报来张口”的顺境中,有的小…  相似文献   

10.
知识卡     
在幼儿性格培养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形成双重性格。双重性格是儿童在对反差过大的两种不同环境的适应调谐中逐渐形成的。 在家庭中,往往有一方(父或母)对孩子管教极严,而另一方对孩子过份溺爱的情况,这就可能使孩子在严厉一方表示顺从、胆怯、小心翼翼,而在溺爱一方却表现出任性、骄傲、无礼和粗暴。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一个孩子被四个甚至六个大人所关注,形成了孩子成长的2 2 2(爷爷、奶奶 姥姥、姥爷 爸爸、妈妈)的六合一现象。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希望给予孩子关爱,帮助他健康成长。集百般宠爱于一身的孩子应该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和老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对孩子,你这样要求,我那样要求;对孩子的同一种行为,你加以赞扬,我予以斥责;对孩子的某种要求,你给予满足,我加以限制。老人对孩子溺爱、纵容,父母看不惯,从中干涉;父母对孩子严厉管教,老人则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忍不住进行袒护、加以阻拦,最后引起矛盾冲突,六合一的力量出现了不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心,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说“这孩子该上学了”。孩子第一天上学,穿了新衣新鞋,拿了新书包,欣欣喜喜地“上学了!”但是上学回来,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师哄得好。  相似文献   

13.
名师语录     
陶行知 《班主任》2009,(5):33-33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混险胜,否定了老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同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4.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自己把孩子当宝贝,凡事都为他着想,可孩子就是不领情,怎么说他都不听话。这时候父母要问问自己:“我是怎么和孩子说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和孩子说话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语气和语调,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说话呢? 一、别把孩子当大人有些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像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然而父母往往希望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于是想着各种办法去塑造、影响他(她),结局却不尽相同。孩子和成年人一样,性格、禀赋千差万别,对于他们的教育成长,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有各自的摸索,所谓"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前段时间,新冠疫情肆虐,大人孩子都很难出门。但孩子天性活泼,未必听得进大人的话,作为父母来说,或许可以借事发挥,巧用时机对他们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怎样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习,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家教指南》2007,(9):32-32
孩子并非天生就知道对错,是非观念必须通过父母的教导才能懂得,管教就是要帮孩子建立行为的尺度和准则。父母要孩子遵守规矩,但是规矩是成人规定的,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可以,那样做不可以。  相似文献   

18.
纵观我们的四周,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教育孩子,早已习惯了站着说话,高高在上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的头上,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当自己的愿望和孩子的想法发生碰撞的时候,做父母的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而当发现孩子有过错时,一些父母更是常常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大发雷霆加以体罚。在他们看来,高调厉声训斥及打骂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才是一条管教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去年的清明节前一天,我和妻子及女儿到野外踏青,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相似文献   

19.
杨光 《家教指南》2007,(5):41-41
尊重儿童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父母都是先指责孩子,但是在法国,大部分父母总是先问清原因,问清孩子当时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大人一样。听完孩子讲的事情经过,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就可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一个互相  相似文献   

2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要让孩子成才,教师应该把孩子的教育当成一门艺术工程。这项工程应由孩子作为主体,家长和教师互相配合、互动协作,三方共同努力,才会使这项艺术工程完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