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文在宋朝被大量发现,但当时仅限于古文字研究领域,并无涉猎书法。清代考据和金石学盛行,金文书法方被带动起来。在当时,金文书法是融入碑学这个大范围的,因此往往也是篆隶并提。近年来,尤其是历届篆书展,更是把篆书热推向了一个个高潮,金文书法也被极大地带动起来,但金文书法创作和教学中的文字书写与取用问题,对于很多初学者还是无所适从,针对金文书法创作中和教学中的有关文字常识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金文文字取用原则。  相似文献   

2.
西周金文属于早期汉字体系,由于汉字体系发展尚不完善,异体字占西周文字总量的比例重大。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对西周金文异体字加以考察,对于了解西周金文文字系统及用字实际,更好地理解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等传统文字学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金文     
正最先印在青铜器上面的字被后人称为金文,也是继甲骨文后字体发展的又一大字体形式。古人们称铜为"金",刻在"金"上面的文字就称为金文。铜器以钟和鼎居多,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又有人称金文为"吉今文字",《汉语大字典》上说,吉金指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等古器物,古以祭祀为吉礼,故称铜铸之祭器为"吉金"。金  相似文献   

4.
奇特、古朴的水文是水族先民距今六千余年前的伟大创造。它是一种与殷商甲骨、金文同根同源,却远远早于甲骨、金文的古老文字。水书初创于帝喾高辛时代,发展、流播于唐虞夏商之初,在中国文字的发展史上曾经起到过上承"三坟",中通"五典",下启殷商甲骨、金文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件是文字系统中最本质、最底层的要素.在金文悠久的历史中,金文构件的形体变化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探讨在金文字形属性库的支持下,研究金文构件形体的发展演变过程所关涉的方法、价值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代金文是与甲骨文同时的文字材料,对研究汉字发展史和商代历史都是难得的重要资料。商代金文是金文研究中较弱的一个环节。将商代金文和甲骨文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试从词汇、语法的角度将商代金文与甲骨文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并试析其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词由引申可生新词,字经孳乳则成新字。由于文字与其所记录的词语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文字的孳乳与词汇的引申即不同步,也往往不一致。试将金文所用古字与后起形声字作比较,以分析后起形声字与金文用字的字形源流关系及形声字所记词义与金文用字本义的意义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所見西周時期的文字主要是金文,即鑄刻在各種金屬器皿上的文字。文字的形體,即字形是古文字研究的主要對象。本文就西周晚期铭文字形的简化现象作了一个简要的勾勒,以期對金文的字形結構、演變規律的研究提供一個比較重要的參考資料。  相似文献   

9.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乃至汉简、石碑、敦煌抄本等出土材料中的字形入手,分析"杨"字的繁体——"楊"当从"昜",而非"易"。甲骨文、金文形体中",楊"均为从"昜";战国文字形体除秦系文字外,仍本自金文;秦系文字中开始出现二者相混的情况。虽有《说文》保存正确的小篆形体",易""、昜"二字之隶定形体仅一横之差",易""、昜"二字相混的现象仍相当常见。"杨"作为姓氏乃源于国名,国灭又为采邑名,食采邑者以其为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乃至汉简、石碑、敦煌抄本等出土材料中的字形入手,分析"杨"字的繁体——"楊"当从"昜",而非"易"。甲骨文、金文形体中",楊"均为从"昜";战国文字形体除秦系文字外,仍本自金文;秦系文字中开始出现二者相混的情况。虽有《说文》保存正确的小篆形体",易""、昜"二字之隶定形体仅一横之差",易""、昜"二字相混的现象仍相当常见。"杨"作为姓氏乃源于国名,国灭又为采邑名,食采邑者以其为姓。  相似文献   

12.
西周金文中存在着大量的通假字。除本字与借字在声韵上的关系外,西周金文通假字的运用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是其他文字材料不可相比的。研究金文通假字的通假方式对于研究铜器铭文的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字沿着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顺序演化而来.在历史插图中,商代的文字应写作甲骨文或金文,西周至战国的文字应写作金文,秦代的文字可写作小篆或隶书,两汉魏晋的文字以写作隶书为佳,南北朝以后的文字以写作楷书为宜.1956年之前,中国人使用繁体字,从右到左竖行书写.1956年之后,多使用简化字,从左到右横行书写.中国古代的书籍经历了简策、卷轴、册页三大发展阶段.在历史插图中,汉代以前的书籍应绘为简策或帛书,汉晋书籍又可绘为纸质卷轴,南北朝至唐代的书籍只能绘为纸质卷轴.唐代以后的书籍方可绘为册页书.  相似文献   

14.
甘露 《山东教育科研》2014,(24):I0006-I0006
文字是什么?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字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因此,文字中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的文字历史,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已经有了3600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大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可以说文字在历史中经历了许多次演变,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字的样子。文字和图形是构成平面视觉作品的最根本的形态元素,更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字对我们来说,仍旧需要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系统包含“多文字库”“金文输入法”“金楷对应转换程序”会文资料库”四大部分。“金文字库”收字完整,对应迄今已发表的青铜器铭文,并按数字化处理要求进行了严格整理。包括楷体字(集外隶定字)6194个、金文原形宁14249个和金文偏旁539个。楷体字形端正,原形字据铭文拓本扫描制作,逼真美观。  相似文献   

16.
金文     
青铜器在甲骨文盛行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古人称铜为金,铸或者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铭文),就被称为金文。殷商至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中,金文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因之金文又称钟鼎文。又因为铭文有凹凸之分,一般说,凹下  相似文献   

17.
金文是指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金属器物上的文字,是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字的总称。商代后期,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古人称青铜器为吉金,金文故此得名。金文又称钟鼎文,钟是乐器,鼎是炊器。古时贵族人家鸣钟召众,煮鼎为食,而钟与鼎上一般都铸刻有铭文。金文又有款识之分,字“凹”者(阴文)为款,字“凸”者(阳文)为识,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款识。  相似文献   

18.
依据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对早期金文“图形文字”进行考察、辨析,可以认定某些图形为氏族徽号,某些图形表示一种生活场景,某些图形后来发展为文字。其中, (何)、 (伐)、 (重)、 (卿)、 (竝併並并)、 (虎)、 (豕)、 (牛)、 羊、 (策)等便属于第三类。  相似文献   

19.
以<金文编>作为金文的研究对象,从填空记号、代替记号,指示记号、别形记号以及记号字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金文中带有记号或记号化的文字,进而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在传统的"六书"说以及后来的"三书"说之外,还存在另一种"书"即记号字.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甲骨文代表了殷商时期书法的最高成就,那么,西周时期书法的艺术成就则集中体现在金文上。金文主要是指铸刻在钟鼎等青铜器物上的文字,所以也被称为“钟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