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新闻工作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和辛劳的职业,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同业的相互"攀比",更使得新闻从业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置身这样一个关心别人而较少关注自己的行业,无论是刚刚从事新闻职业的初入门者,还是久经沙场的资深老编辑、老记者,都会面对如影随形的竞争压力,如何  相似文献   

2.
考核压力最大 年轻记者在刚入行时,媒体的考核机制是他们的最大压力.在度过半年至一年的试用期后,往往摆在新记者面前的就是一份近乎严苛的考核任务.目前而言,考核仍是衡量记者工作好坏的最重要指标.这关系到发行量、收视率甚至广告收入,因此,它与记者的奖金紧密挂钩,因此"每月能否赚够工分"成了对记者能否适应这一行的最大考验,多劳多得,未到基准线就只能无情地走人.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需要整天朝九晚五坐班的同学和朋友眼里,我的工作简直像是天方夜谭里的美妙故事,轻松得一塌糊涂,确切地说根本没有谈压力的资格.可不用坐班的记者生活轻松吗?我不觉得,尤其是在工作三年后.  相似文献   

4.
陈慧莉  张水清 《新闻前哨》2013,(12):105-106
压力!压力!压力!这是每一个传媒人从心灵深处所发出来的呐喊。从媒休大婉到普通记者,从传媒老总到一般员工,从主流媒体到新媒体,"压力山大"啊!善待压力,管理压力,释放压力,做从容传媒人,与压力共成长,是传媒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也是传媒人走出压力困境的不二选择。狭路相逢勇者胜,要么被压力所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们普遍感觉到职场的竞争与压力,作为知识传播中介的编辑也毫不例外,而且,编辑工作的特殊性使他们所承受的职场压力有着多重性的特点.美国出版学家杰夫·赫曼认为,编辑既是文化人又是经济人,是双面人.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在世,无时无处不在承受压力。铁人王进喜说得好:“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可见,生活需要压力,压力有时也是一种美丽。可话又说回来,这个压力一定要适度。如果压力太大,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轻则会使人致病,重则会使人丧命。编辑面对的压力,概括地说,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1.稿件质量把关和发稿期限的压力编辑的职责,要求编辑在策划、审读、校对稿件时,不仅要在政治上不出问题,在文字、语法上不出差错,而且,还要赶时间、抢速度,确保按时发稿。为此,编辑始终处在如弓在背、如箭在弦的“临战状态”,始终面临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具体的"压力事件"案例,分析记者面临外界强大压力下的表现,并加以恰当评迷,再在此基础上,探讨新闻记者的压力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8.
竞争与同步     
想不到,我的一篇短文(见本刊第3期《记者要讲究个“信”字》)引出了不同意见的讨论。然而,袁建达同志文章的观点(见本刊第6期《何必“同步”》)我不能完全赞同。有一点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目前新闻界缺乏竞争,需要提倡记者、编辑发挥各自的特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传媒行业的记者与编辑两个职位间的关系做一个简单的论述,从记者该怎样配合编辑的工作出发探讨发现其中的默契,借此更好地提高记者和编辑在稿件采编方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记者是各类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当事人和新闻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因此在新闻的编辑和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具备丰富的新闻采访和编辑才能以及缜密的思维.本文分析了记者编辑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并研究了如何培养记者的编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业务中,记者和编辑的分工往往非常明确.分工明确的最大好处是,双方都可以一心一意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精、做细,实现一种专业分工的“到位“.然而,俗话说,“分工不等于分家“,况且记者和编辑之间还有着一种天然的密切关系:记者完稿后,必须经过编辑的劳动,才能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2.
记者也要有点“编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业务中,记者和编辑的分工往往非常明确.分工明确的最大好处是,双方都可以一心一意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精、做细,实现一种专业分工的"到位".然而,俗话说,"分工不等于分家",况且记者和编辑之间还有着一种天然的密切关系:记者完稿后,必须经过编辑的劳动,才能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抵御工作压力对新闻工作者健康的危害?这需要组织和个人双方面的干预.从个人方面来看,有五种对付工作压力的应激方法.  相似文献   

14.
竞争与同步     
想不到,我的一篇短文(见本刊第3期《记者要讲究个“信”字》)引出了不同意见的讨论。然而,袁建达同志文章的观点(见本刊第6期《何必“同步”》)我不能完全赞同。有一点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目前新闻界缺乏竞争,需要提倡记者、编辑发挥各自的特长,开展竞争。只有竞争,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无论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还是对记者的成长,竞争都是非常必要的。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记者间相约“同步”发表新闻,是不是不能竞争了?新闻界的竞争是不是仅仅表现在抢时间这一点上? 袁文对这两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他认为“‘抢’新闻是记者的一种真本事”,“若订了什  相似文献   

15.
做了多年报刊编辑,打交道最多的是包括记者在内的作者们.要说现在的作者发稿不易,业内人士恐怕没有几个不认同,但现在的编辑同样也不容易.现在的编辑需要做的早已不仅仅是给作者的稿子顺顺语句、理理次序、挑挑错别字等文字之内的事了,如今,让编辑头痛的事倒不是纯业务内的事,反倒是与业务不太搭界的东西让他们狼狈不堪,比如,作者与编辑的心理磨擦.  相似文献   

16.
20年记者生涯中第N次出差旅行又开始了. 火车票放在右裤兜里,钱放在左上衣兜里,书包提起来试了试,不沉,带的东西都是一次性的.手机和CD机已充好电,伤感的布鲁斯放进CD机.摸摸书包内兜,大门钥匙还在,检查记者证、笔、本、名片……都准备好了,依次抱起脚下的猫咪,嘱咐家里那个人:  相似文献   

17.
新闻从业者还存在出路问题?以前倒不太听人说.只知道做编辑记者衣食无忧且很风光.这个问题的产生,我想有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编辑几乎成了苦差事的代名词,大学毕业的学生当了记者的就神气,当了编辑的就丧气,即便是资深记者,有了更多的经验更适合做编辑了,也大都对编辑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于是,有的单位便把一些能力不强的记者打发到编辑岗位;有的单位迫不得已只能不断地向社会招聘编辑;有的单位干脆做出规定,新入社的大学生必须做几年编辑工作。这样,在新闻界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没人愿意做编辑——编辑队伍素质下降——编辑岗位不被重视——更没人愿意做编辑。所以,新闻界大记者常被称道,而大编辑则越来越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9.
1.<准记者培训教程> <南方周末>有什么秘密武器?一群资深编辑和记者向暨南大学的准记者们露了几招.读这本书,我和这些学生一起学.在<南方周末>做编辑的朋友蔡军剑,把他们南方报系的前任领导范以锦组织的"暨大准记者训练营"中采编精英的演讲内容编成了这本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出版社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出版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出版社龙头的编辑在竞争中首当其冲,而竞争在产生动力的同时,也伴生压力。不少编辑认为工作压力过大是目前困扰生活的重要的甚至第一因素,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和个人生活质量,如何有效地进行编辑压力管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现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