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专业道德需要从教师劳动特性和中国现代性视野两维中观察.教师劳动区别于其他劳动的重要特性在于师生关系的建构,它是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特性;而师生关系如果不能实现现代性建构,则教师专业道德就必然是内容空洞而无法确立.如何建构,即师生关系需要何种情感与何种理性,或者说如何实现普遍性的理性规定与个体具体的情感经验的结合,是中国教师专业道德现代性条件下面临的重大问题.师生关系只有实现现代性转型,即实现情感与理性的新型融合,实现各自的升华,教师专业道德方能完成现代塑造.  相似文献   

2.
和谐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成功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受教育者(学生)消除对立意识后与教育者(教师)在心灵上的真正交融,他们的关系属于各自主体的对象化的审美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就是要用审美教育这一特殊的桥梁作用,保持教育中的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平衡性,成功地将学生的个体从自然的欲求状态过渡到理性的秩序状态,造就有创造性的学生个体,最终将师生关系由"他律"走向"自律",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的品质。有资料表明: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与教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教师的人际交往,有80%是与学生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教学工作定是举步维艰、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开始。  相似文献   

4.
现代师生关系推行的是主客体二元对立、理性至上、培养目标的统一化等理念,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势必会造成师生关系对立;后现代师生关系则主张建立非理性和情感共鸣的师生关系。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群体,结合后现代师生关系的理念和时代特征,对重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主体地位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体现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应是本着学生的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要并非指的是一种时态,而是一种思想态度和意识,以及一种崭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的全部蕴念所在。根据后现代基本精神,本文力图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目前已被广泛认可的师生关系,从一种全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视角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从而对师生关系问题形成新的有益的认识,即师生关系应从二元对立的主客关系转变为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由单向的知识传授关系转变为双向的平等对话关系,从理性保障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情感保障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要并非指的是一种时态,而更是一种思想态度扣意识,以及一种崭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的全部蕴念所在。根据后现代基本精神,本文力图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目前已被广泛认可的师生关系,从一种全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视角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从而对师生关系问题形成新的有益的认识。即师生关系应从二元对立的主客关系转变为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由单向的知识传授关系转变为双向的平等对话关系,从理性保障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情感保障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应培养教师的知性智慧、理性智慧,特别是情感智慧,增进师生间的广泛交往,使其在学习、生活、情感沟通、交流与关怀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学中的各种现象与个例,使教师提高个人的亲和力并受到学生的爱戴,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形式美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式美是对象的形式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显示了人类的自由而产生和发展着的一种肯定性价值,它与人的实践自由及其情感表现是密切相依的,因此,它一般具有感性可感性、理性象征性和内涵多义性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理与物理的冲突,是确立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理论障碍;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阻断了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伦理关系的通路;生命同根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确立伦理关系的价值基础。要确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就必须彻底超越近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和西方现代伦理学的思维框架,回归前理性的、前逻辑的、前概念的、前科学的古代自然观和建立在体悟的、情感基础上的非理性主义的伦理学。新伦理学是一种建立在人对自然的崇敬、感激、同情、关爱等情感基础上的非理性的伦理学,是一种确保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亲密相依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只顾传授知识而忽视其中的情感教育,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厌学,严重影响其学习成绩。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以情感带动学生诸多的学习节点。一、促进师生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高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课老师而放弃该学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  相似文献   

12.
解成华 《湖南教育》2004,(23):11-12
新型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交互活动中的民主,在相处氛围上的和谐。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场景下形成的特殊关系,它既是一种伦理关系,也是一种情感关系。构建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教育的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国现代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我国目前的师生关系存在诸多问题:师生代沟扩大;考试制度下盛行"服从式"师生关系;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为改变这一状况,可采取以下策略:强化信任感,促进师爱型师生关系的形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关系的人性化互动;回归"平等"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愉快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把着眼点和着手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来,从情感入手,最终达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它要求还儿童童真、童趣、童乐的天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中充满自尊、自信,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使学生心理品质达到认知、情感、意志的和谐统一。一、师生关系和谐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前提。小学生对教师是无比信赖的,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和情绪情感会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来,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这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5.
应当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中一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随教育现象的产生而产生。现代社会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它体现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活动中把握好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后现代视角论师生关系重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师生关系奉行的是师生主客二元对立、教师中心和权威、培养规格的统一性等理念,师生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种不平等不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冲突,也会造成学生片面发展。后现代师生关系则以批判现代理性教育观和认识论为哲学基础,主张建立非理性的、情感约定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具有同等的话语权,在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过程中共同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师生之间建立起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彼此之间既有充分的自由又有对对方的负责,是自由、责任和权利的统一。师生之间在教育和学习中经历共同生命发展的过程,最终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达到生命的完整。后现代主义的师生关系向人们展现了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新颖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师生关系是以民主平等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是在现代社会民主化思想和人文教育理念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介绍了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现代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涵义与特征以及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交流.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远离校园,使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师生之间的实时情感交流途径受阻.因此,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要重视加强现实的师生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正>哲学上,生态是指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是让人与群体、阶层、集团、事务、自然界、科学界之间的关系处于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尊重、信任、帮助,使人与自然生态相处并良性互动的状态,是真善美的统一.生态课堂是指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师生关系和谐相处,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生态课堂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并维护学生的兴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的现实与理性诉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教育交往中,常表现出一些错位的师生关系,我们力求追寻着不同层面不同意义下的师生关系:即存在意义上的"相依关系",人格意义上的"相等关系",过程意义上的"相动关系",情感意义上的"相融关系",发展意义上的"相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