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多数评论家都认为纳兰性德词的特色,是婉丽凄清,极善抒写愁情,真是触处成愁,书愁不尽。其衷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纳兰性德本人最佩服的也便是这南唐二主。郑振铎说:“性德以清才著。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纳兰性德与李煜,两人的思想和感情,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在风格、手法上也极为相似,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类似的高度。其实纳兰的词既有哀感顽艳的一面,也有豪放激亢的一面,是既有周柳之香柔,也有苏辛的豪放。是个全面的词家。  相似文献   

2.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的词作在清初词坛上异军突起,举世瞩目。当时及后来的评论家众口一词,都给以很高评价。多数评家还特别强调了纳兰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关系:陈维崧说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周之琦说“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近人吴梅说纳兰词“洵足追美南唐二主。”梁启超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这些真知灼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是个成就很高的词人,小令优于长调,凄怨哀惋,令人不能卒读.但人们对他的诗的价值却估计不足,这种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呢?纳兰性德既填词也写诗,还有学术著作《渌水亭杂识》等.《通志堂集》中有诗四卷,354首,词四卷309阕.诗比词多45首,后来词又补遗39阕,至348阕,与诗相比,还少6首.是不是诗写得不好呢?不是,在《本传》中说:“性德善诗”.在《纳兰墓志铭》上他的老师徐乾学说的更具体:“(纳兰)善为诗.在童子,已旬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间丰格.”他的好友张纯修也说:“其诗之超逸,词之隽婉,世共知之.”可见纳兰诗词并重,当时是互誉并美的.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多数评论家们都认为纳兰词的特色是婉丽凄清,极善抒写愁情,真是触处成愁,书愁不尽。其“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纳兰性德本人最佩服的便是这位南唐后主。郑振铎说:“性德以清才著。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纳兰性德与李煜,二人的思想与感情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所以在风格、手法上也极相似,在艺术成就上也达到了类似高度。 纳兰性德少年科第,席芬名阀,风度濯濯,足以睨视余辈,然而这位相门公子却能结义输情,礼贤下士。他并没有因为家世的高贵、自身的显赫和官场中紧张的应酬而放松了文字著述活动。短短的一生,他为后人留下了《词林正略》(未传)《通志堂集》等书,尤以《通志堂集》为巨,包括诗、词、文、赋、杂识、经解诸作,著名的《饮水词》(包括一部分《侧帽词》)就收集在其中。另外还考订、辑刻了《通志堂经解》(计144种1792卷),《渌水亭杂识》(四卷),《大易集义粹言》(八○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今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这些著述都是在他征鞍和杯盏的周旋中抽暇完成的,不难想象,若是没有孜孜向学的毅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词受李煜影响,情调凄凉哀惋.其原因有人认为是爱情上的失意,有人说是对受难朋友的同情,有的同志以为是对本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失望等等.我认为在艺术创作上的原因也值得探讨.纳兰词哀惋凄凉,是他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化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但是也不能否认艺术手段的重要.从纳兰性德全部词作来看,在艺术方面他是精心结构的,他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手段.因此才收到了这样良好的艺术效果.其艺术手法大体如下:通过景物和环境的描写,制造和渲染凄凉的气氛,让读者从中体会出抒情主人公悲哀的  相似文献   

6.
纳兰以词名家.他的词,生前身后,赞誉之词可谓车载斗量.他那旖旎缠绵、凄婉哀艳的缕缕情思,不知在多少人的心田里产生过强烈的艺术效应,不知使多少人获得了永志不忘的审美享受.近些年来,对纳兰性德的研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更新的开拓,硕果累累.但是,相对而言,仍然还是比较偏重于“词”这一领域.就其整体而言,纳兰词的艺术成就高出于其诗,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因此,对于纳兰的研究,理当应该以“词”作为重点.但是,无论是从深入、全面研究纳兰性德的整个人生及其艺术成就着眼,还是从诗词同源这一角度来看,还是从研究其诗能与研究其词相得益彰的效果审视,对见于《通志堂集》的329  相似文献   

7.
汪海 《学苑教育》2012,(14):42-42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纳兰词”在词坛占有一席之地。纳兰性德虽是富家公子,也身陷仕途,但其厌恶官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相传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而南唐后主李煜也是才华横溢,能诗擅词,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纳兰性德、李煜和贾宝玉三人在才华、秉性和人生轨迹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纳兰词向以言情自然真切为世人所称道,近代文学批评大师王国维分析其原因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我们认为这种分析仅着眼于作者的气质禀赋,如果仔细考察纳兰性德的文学思想,就会发现纳兰性德是吸收了汉族文学传统养料后,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而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因此分析和探讨汉族文学传统对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历来研究者对纳兰性德词中意象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于月亮、风雨、灯等等,而纳兰词中的"酒"意象却无人论及。酒意象在纳兰性德词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酒"在纳兰词中呈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意蕴。以"酒"这一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纳兰词中的相思之酒、悼亡之酒、怀友之酒和伤怀之酒有利于我们对纳兰性德词作的整体风貌有更全面的把握,也能增进我们对纳兰情感性格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一日心朝千劫在-纳兰早逝与一个词派之夭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词史有一段久被忽略的词人群体活动史实,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结成生死情谊,二人主张词应张扬性灵,以载性为本,他们追求真,善,美相兼相济的理想词境,于“花间草堂”中酝酿着一个词派,形成了“四方名士,鳞集一时,埚Fu迭唱,公认总持”的格局。纳兰倘非早逝,“化间草堂”词群足以构成别具特色的流派,然而,纳兰生于清开国初盛之世,其“感怀姜怆”之“秋思”心性不合乎“与时为盛衰”的事理,所以“花间草堂”词群即命聚而不散,其际遇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满族作家纳兰性德“善为诗”、“尤喜为词”。严绳孙说他的诗词“虽列之花间、草堂,左清真而在屯田,亦足以自名其家”。通过纳兰绚丽多姿、风格迥异的诗词,可以使我们了解这位杰出作家的思想性格和艺术才能。但是,在我们对纳兰性德诗词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纳兰性德其他创作成就的研究。徐乾学曾告诉我们,纳兰性德“论著尚多”。严绳孙说,他的创作“能撷其英华,匠心独至,宜其无所不工也”,也是说他善于进行各种文体的创作。总之,纳兰性德的创作,文体多样,数量可观,内容也很丰富。其中,他的赋作也很有特色,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 16 5 5—16 85 )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著名词人。他的词善用白描手法,直写性情,真挚动人,接近南唐李煜。清末梁启超曾评道“容若小词,直追后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尤称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透过那一首首“情辞兼备,超逸有神”(严迪昌《清词史》)但饱含抑郁、伤感、华美、悲怆的词作,我们即可探得作者的情感构成。一片幽情冷处浓在纳兰性德词作《饮水词》的序言中,作者顾贞观曾写道“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容若天资超逸,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使读者不知哀乐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  相似文献   

13.
李煜和纳兰性德是词史上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初开词之风气,一个在词渐衰时使之中兴,他们两个都是词坛婉约派的大家,都在各自的时代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在艺术表现上,他们都以白描为主,李煜长于精炼概括,而纳兰性德则长于委婉细致。与纳兰性德相比,李煜愁情词的境界更为深厚。两人都缘情写词,但李煜多是直抒胸臆之作,纳兰性德较为委婉含蓄。李煜和纳兰性德用自然真诚的笔触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愁情词,这些成为响彻在词的历史天空中的绝妙好音。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是我国清初一位杰出的满族作家。他的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杨重华先生在为黄天骥的《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作序时说:“纳兰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记得我自己还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时代,读了他那些‘凄惋不可卒读’的词,也曾为之‘心动神摇’”。杨先生赞美纳兰词的艺术感染力强,这是许多读者的共同感受。从审美角度来看,在文艺欣赏过程中,审美关系的建立,是从对艺术形象的观照开始的。艺术形象是文艺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基本构成单位。文艺作品的审美感染力,主要是指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决定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即艺术感染力)强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反映现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代表了清王朝前期文化融合的大趋势,是康乾盛世和谐文化的先声。考察纳兰性德地位,应该注意到三个层次,即:纳兰词在清词中的地位;纳兰词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纳兰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被晚清词家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师承李后主、晏小山,纳兰词兼有陈维松的雄浑和朱彝尊的清丽,并且真率自然。"纳兰词"以爱情词见长,但咏物词也别具一格,从某种角度来说,更能体现纳兰性德的壮志未酬的人生理想和他闲云野鹤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贵为清词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词"哀感顽艳",背后蕴含着个人的生命情怀和生命意识。纳兰词的生命兴亡意识尤其强烈,这和纳兰所接受的儒家文化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他习儒至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相与交游之士多喜欢抒发兴亡之叹;家族历史和家族命运带来的深刻的生命体悟。纳兰词在展现这种生命意识时,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描写自然生命的荣枯之变、感叹社会历史的盛衰兴亡和感喟自身身世的漂泊。  相似文献   

18.
纳兰性德是杰出的满族作家,他的词作“直追后主”成就很高.散文创作也丰富多采,具有深广的蕴含.本文试从纳兰性德的书信体散文《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来探讨一下纳兰性德的教育思想.纳兰性德18岁参加乡试,他的座师是当时在知识界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巨公大人”徐乾学.这使他感到无限欣喜.发榜之日,他和中举诸生一起去拜见座师.“仰瞻风采,心神肃然.”纳兰对闻名已久、学识渊博的徐老师,充满了景仰和尊敬的深厚感情.从这开始,纳兰就从师徐乾学,“执经左右,十有四年.先生语以读书之要,及经史诸子,百家源流,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作为清词"中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词人,生活在具有"盛世"气象的康熙王朝,却能够处繁华写寂寞,在这个王朝鼎盛之时,唱出了时代的哀吟。纳兰词多哀婉苍凉之音,这跟他在词中抒写悼念亡妻的悲恸、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和羁旅生涯有关。文章把纳兰词放在清初的大背景下,从纳兰性德家族史以及仕途经历、和明末主情思潮、清初时代环境三方面探讨了纳兰词哀婉苍凉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正书名:《纳兰词》作者:纳兰性德内容概要:《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彩夺目。作者个人超逸的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