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两年来,我校在认真实施好由教师领衔的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努力拓宽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途径,尝试开设完全由学生领衔的"生教生"校本课程。"生教生"校本课程是由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它让学生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材料、学习方式、教学组织与评价方法设计,让学生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主体作用。一、"生教生"校本课程的价值1."生教生"校本课程的实施体现了"生本教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课程改革转型与深化的策略是“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其意蕴是让儿童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和个体课程个性化的实施:其意义是生命成长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其意境是让儿童主动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让儿童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生本化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个体课程个性化挖掘。  相似文献   

3.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14,(11):38-40
新时期课程改革转型与深化的策略是"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其意蕴是让儿童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和个体课程个性化的实施;其意义是生命成长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其意境是让儿童主动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让儿童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生本化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个体课程个性化挖掘。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的开设,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主动挖掘具有自身特有的资源,积极开发图书馆特色的校本课程。文章阐明了中学图书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学图书馆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主动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积极开发图书馆特色的校本课程。本文阐明了中学图书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主动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教育”是天津市红桥实验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探索中逐渐明确起来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在对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制约的认识基础上,他们对现行国家课程体系做了一些变通。力求与主动教育的研究主题相配合,从而开发出了具有“主动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一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主体、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地理校本课程,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为落脚点,以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地方性补充课程。在课程学习中教师要勇于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合作竞争"的学习新模式。在课程编写中要突出特色性、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人文性等原则。本文以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地理校本课程为例,对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本人利用本校的特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关于生物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需要教师主导作用的主动参与,又需要学生主体地位的密切配合,同时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构建校本课程,促进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教学中提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性的学习需求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如课程资源薄弱、课程形式单一,特别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基于行动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富有启发性意义的思考:当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使其融入自身的教育生活时,基于行动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具有教育与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本人利用本校的特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关于生物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质上是一所学校为基地而进行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过程,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自下而上”的政策,以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出现的,蓬朗中心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就是这样展开的。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重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职业中专物理教学正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处境,教学偏理论且覆盖面太广,缺乏专业针对性,不具备职教物理应有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过于被动.基于现状.职业中专校本课程开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形成特色学校的重要途径。我们广西容县校本课程开发组结合实际,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为重点,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使一批学校、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充分认识到现行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为此,我们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转变教师角色,发挥学生、教师、学校的主动性,构建科学的、生动活泼的课程体系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15.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篇——构建符合校本实际的生态校园(一)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学校课程培养目标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使西三学生具有会学习、会交往、会合作、会探究的品质。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更宽阔的发展空间,使其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因此,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在严格执行国家、地方课程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在我国是舶来语,它起初源自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设校本课程,已经成了我国继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后的学校教育新焦点。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希望通过自身能力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也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从而主动适应学生的差异性与学习主动性,为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本文从实际着眼,探讨了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根据校本课程与语文教学的相融合提出了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应该采取的相关对策,并举例说明了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校本课程是落实新课程目标,更好地利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关键。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关系教师专业成长的大事。一、提升理念,主动参与1.开发校本课程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本课程具有草根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大力倡导校本课程之前,很多优秀教师,已经成功整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让它们变成了适合学生学习和便于自己组织教学的课程。笔者认为,这就是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习金字塔"理论,学校树立了"主动学习与按需发展"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主要依托于动态隐性差异教学和特色校本课程教学。"差异教学"强调动态分层、隐性分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了实现学生"按需发展",学校推出了菜单式的特色校本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探究的快乐、体悟着成长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90):150-151
随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均得到开拓性的发展。在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成为教学上的主流方式,可以积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国课程分为三级课程,鉴于地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落实国家课程的统一性和基础性前提下,需要各个地区、学校针对地域和学生开发地域性的校本课程。本文简要分析基于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策略下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带来的六个困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国际上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对中央集权教育制度的共识,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行校本课程开发,其主要目标概括起来是:(1)鼓励各地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2)鼓励学校从本地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开发校本课程,适应社会变化,克服学校课程与生活实践的脱节;(3)鼓励一线教师增强课程意识,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工作,以发展他们的潜力,促进专业成长。由此可知,推行校本课程的用意在于使课程多元化和教师专业化,适应各地学校的不同需要、地方社会的需要和切合学生所需,以消除原先自上而下整齐划一的中央设计的国家课程体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