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依托多种资源,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合作教育视角探讨了池州学院经管类专业"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合作办学,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及经管类专业合作教育培养人才的资源整合问题;构建了经管类专业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以能力为平台的课程教学体系;基于地方智库、产学合作平台建设、职业技能培养三类合作教育模式,探索总结池州学院经管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池州学院学报》2020,(1):F0003-F0003
池州学院池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该研究中心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教学名师、池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胡文海教授担任主任,安徽省文化产业研究联合会副会长、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联盟理事、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成员、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张军占副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  相似文献   

3.
《池州学院学报》为池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30余年来,为学校学科发展和学术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成就。在专业化期刊及名校大刊林立的大环境中,《池州学院学报》确立了"依托地域文化,凝练特色栏目"的办刊思路。围绕池州及皖江地域文化,《池州学院学报》先后开辟了"九华山佛文化研究"、"贵池傩文化研究"、"青阳腔研究"、"杏花村文化研究"、"皖江历史文化研究"等品牌特色栏目。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文化融合,而且在内容与形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被称之为戏剧活化石的贵池傩及青阳  相似文献   

4.
谈家胜教授     
谈家胜,男,1966年生,安徽东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获史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池州学院(原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工作至今。1994—1995、2008—2009学年度,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访学;2004—2007年,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获史学硕士学位。、曾任池州师专历史系副主任、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副主任,现为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池州学院青年教师导师。  相似文献   

5.
章建文 教授     
章建文,男,汉族,1967年2月生,安徽贵池人。1991年7至2002年8月,供职于安徽省经贸学校;2002年8月,由于学校合并,开始供职于池州师专(2007年升格为学院)中文系。现为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任中文系秘书教研室主任,兼任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研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阐述了学院通过体制创新、省市共建,解决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实现规模发展的方法途径。通过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其一是把握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脉搏,打造优势专业集群;二是双证并举,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三是建立近似工厂的仿真实训环境;四是突出"双师",建立专兼结合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师资队伍;五是学院主动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突出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同时学院注重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贯彻"德育为先,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努力塑造品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池州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自觉培育和发展特色,走出了一条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之路:即完善学校顶层设计,着力创新办学理念找准学校定位;发挥优势,面向需求,着力培育发展优化特色学科专业;转变观念,大胆改革,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体制;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着力提高科技对地域经济社会贡献度;凝聚校魂,培育品牌,着力创建富有个性的大学校园文化;扩大开放,开阔视野,着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池州师专升格为池州学院为个案,对专升本型高校的内涵建设进行全面的阐释与分析,认为专升本型高校的内涵建设事关学校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是加强内涵建设的思想基础,明晰本专科内涵的差别是加强内涵建设的前提,科学定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制度及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及保证.  相似文献   

9.
池州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自觉培育和发展特色,走出了一条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之路:即完善学校顶层设计,着力创新办学理念找准学校定位;发挥优势,面向需求,着力培育发展优化特色学科专业;转变观念,大胆改革,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体制;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着力提高科技对地域经济社会贡献度;凝聚校魂,培育品牌,着力创建富有个性的大学校园文化;扩大开放,开阔视野,着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5):161
《池州学院学报》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地方,创新文化,扶持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是《池州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一直以来,《池州学院学报》坚持围绕地方文化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热点、学科发展来凝练特色。以鲜明的九华山佛文化、贵池傩文化、杏花村文化、池州生态与旅游文化、皖南民俗文化等区域文化特色,在我国学报界、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年,先后  相似文献   

11.
“文武合一”是武术传承的理想追求,近年来学校武术“淡化套路、突出应用”“优化套路、强调应用”“打练并进、术道融合”等教改理念都是在追求“文武合一”中对武术本质“击”与“舞”的改版性重论.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历史视角对武术本质进行分析认为:“击”“舞”一体是武术传承与创新的实质与依据,以“刻意练习”为语系的“击”与以“NLP教练技术”为语系的“舞”两套编码训练系统的合一形成武术技术传承与品质培养的教育指向.与以往重“技术教学”的教改理念不同,2013年学校武术教育联盟提出的“打练并进”教改理念是武术“击”“舞”一体、重“教育”传承的回归.学校武术只有实施散打兼顾套路、套路兼顾散打的教改模式、采取与时俱进的“刻意练习”与“NLP教练技术”教育技术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打练并进”教学目标与“文武合一”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创建了意蕴深刻、价值独特的健身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陶行知健身教育思想的文化意蕴就在于它的健康性、生活性、实践性,他的健身教育实践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他创造性地建构起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和文化精神,形成了"健康第一"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动静合一"的健身教育实践,并使之贯穿在其生活教育的实践之中,总结和提炼出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发展和创新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智慧。研究陶行知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强国战略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领路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通过系统研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践行其职业教育理念,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是得天独厚的、鲜活的课程资源。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地方高校开设地域文化人文素质校本课程显得尤为必要。地域文化课程的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跨地域文化的沟通能力,并有利于地方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建立比较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孔孟之乡地域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就是一种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武侠小说与文学史的结合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历经多种叙述模式的演变,充分反映了文学史学的诸多理论问题。武侠小说的文学史叙述模式大致有“史料考证”、“平民文学”、“旧派小说”、“雅俗互动”辱叙述模式,这些叙述模式的历史演变表现了“文学革命”的“态度的非同一性”和“文学史t写”的历史继承性。胡适、鲁迅与周作人的观点的非同一性表现了文学史理论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文学史重写”的不断变迁体现了文学史理论的创新性和突破性,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存在着“超稳定结构”。这种文学史理论与文学史书写实践之间的偏离,形成了文学史学的矛盾规律。  相似文献   

16.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池州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厘清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师范性、地方性和应用性特色,合理制定学科专业发展总体规划,着力完善学科专业结构,巩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切实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努力提升专业层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以及特色科研、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与地方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建,形成共赢,进一步彰显学院应用性本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教学来源于人类的活动,科学的"放羊式"高校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开拓进取为主旨的人本化教学方式。通过对其含义、特点、实施策略的论述,可以认识到科学"放羊式"高校体育教学符合我国体育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深深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构建科学创新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着重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科学创新的课堂教学进行讨论 ,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 ,充分发挥体育创新的优势 ,使高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创造性素质的实践场所 ,提高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为丰富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创新教育实践和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挖掘和探讨历史上有关教师的论著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对于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教师观有着直接的参考价值。裴斯泰洛奇对教师职责、道德规范以及教师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的论述反映了他对教师角色的理想追求,同时也是当前构建科学的教师教育体系,推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