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Ni-P-纳米SiO2化学复合镀层,较系统地研究了化学镀液成分及施镀温度、pH值等参数对镀层形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光谱(EDS)分析了Ni-P-纳米SiO2镀层的形貌和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主盐、还原剂、络合剂、温度、pH值对Ni-P-纳米SiO2镀层的沉积速率有较大的影响,实验确定的最佳主盐质量浓度为25g·L-1、还原剂质量浓度为30g·L-1、施镀温度为86℃、pH值为4.5,所得镀层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电刷镀多层Ni-Cr2 O3复合镀层的磨损特性与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电刷镀多层Ni-Cr2 O3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现今模具制造向大型和超精微加工两方面发展,在大型加工方面,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制造工艺;而在超精微加工方面,纳米产品需求成几何级上升。如何应用先进的纳米制造技术于模具制造,使得超精微加工形成产业化并与全球模具先进技术同步,这是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Zn^2+离子为模板,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应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在纳米TiO2/SiO2表面合成了锌离子印迹吸附剂。该研究系统研究了印迹吸附剂对Zn^2+离子的吸附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pH5.0,Zn^2+离子印迹吸附剂能定量吸附Zn^2+离子,10mL 0.25molL^-1盐酸作为解脱剂可使Zn^2+离子定量脱附。建立了Zn^2+离子印迹吸附剂分离富集测定痕量Zn^2+离子的新方法,其检出限为0.27μgL^-1,对标准偏差为2.3%,并应用于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Zn^2+离子的分析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针对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切削刀具使用寿命短这一问题,采用脉冲直流磁控溅射和电弧离子复合镀技术在YG8硬质合金四刃立铣刀上沉积CrAlSiN涂层,研究涂层的组织结构和切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主要为fcc-CrN相,同时含有少量的Cr2N和hcp-AlN相;切削TC4钛合金时,CrAlSiN涂层刀具切削寿命为未涂层刀具的...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钢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件模具的设计中,如何减少管件熔合缝、塑件表面烧焦、表面轮廓不清晰等注塑缺陷,并对复合管件模具采用单型腔多浇口形式及镶嵌式结构,提高模具的排气性能和塑料熔体在模具型腔内充型速度,从而获得高质量的钢骨架增强塑料复合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环己烷、正戊醇、水组成的四元微乳体系来合成CdS纳米颗粒,通过反相微乳法、正相微乳法,改变反应物离子的相对浓度,实现了对胶体粒子形貌的调控。在常温常压下,用正相微乳液合成了CdS纳米球,该反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产率高达97%,因此可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纳米光催化剂半导体的基本原理及光催化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并从光催化材料体系的氧化物、氮化物以及磷化物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的环境和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出发,提出了提高光催化材料性能的几种途径:过渡金属掺杂和非金属掺杂、半导体复合、表面负载、表面光敏、贵金属沉积、外场耦合等.  相似文献   

9.
生物相容性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一种通过实验合成的具有生物打容性的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并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粒子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制备铁氧体纳米粒子时Fe2+:Fe3+的比值为1∶1,以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复合粒子时5%的聚乳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与含量为20%的铁氧体纳米粒子水分散液的比例为1:4。用古埃磁天平研究了粒子的磁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粒子的组成、结构形状及粒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模板技术是制备介观尺度下具有多重结构材料的简单有效方法。本工作围绕纳米微球及其组装结构,一维纳米纤维及其组装结构而开展。其中重点关于核—壳结构凝胶微球的制备,并以此为模板制备包覆复合微球和中空微球,实现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特征尺寸的控制。通过化学改性对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体微粒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分散凝胶粒子。以核—壳结构凝胶粒子为模板,制备了二氧化钛包覆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及其中空的二氧化钛粒子。发现在无机前体的溶胶凝胶过程中,电场能诱导复合粒子表面形成贯穿的多孔结构。同样思路,制备了二氧化硅、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的核—壳结构和相应的中空微球。对聚苯乙烯胶体晶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核—壳结构的胶体晶凝胶。以此为模板,与第二种具有响应特性凝胶进行复合,得到了敏感特性的胶体晶凝胶。并研究了此复合凝胶的形态及外场响应特性。以多孔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一维结构及其阵列体系。通过调节孔的润湿性,调节一维结构的形态(纤维或中空结构)并可调节双组分核—壳结构纤维的内外相相反转。  相似文献   

11.
制备并研究了几种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具体包括 :(1)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通过一种新的模板挤压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该纤维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可高达 1 73 8°。(2)利用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表面,打破了传统上只有利用疏水材料才能得到超疏水性表面的局限性,扩大了制备材料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使得疏水基团向外,分子间氢键向内,从而导致整个体系的表面能降低引起的。(3)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通过典型的热解过程,得到了具有类石墨结构的纳米结构碳膜,该膜表面在广泛pH值范围内都具有超疏水的特征,在基因传输、无损失液体输送、微流体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4)利用喷涂 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超疏水及超亲油性的油水分离网膜。研究表明,网膜表面特殊的微米与纳米尺寸相结合的粗糙结构导致这种特殊的性质,该网膜具有很高的油水分离效率,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金纳米棒的各向异性生长常被认为是由于金表面吸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双分子层导致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溴离子在(100)、(110)和(111)3种金表面上可能的吸附位点,根据它构建金表面CTAB双分子层模型,再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这种烷基链互相交错排布的双分子层的结构。此外,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外层CTAB有着明显的横向扩散现象,而在法向上则出现上下起伏振动。相比较而言,在(111)表面上的双分子层结构的横向扩散和法向涨落更加显著。用外层单个CTA+脱离双分子层所需要的能量表征金表面CTAB双分子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11)表面的CTAB双分子层的稳定性弱于其他两种金表面上的CTAB双分子层。认为这是因为(111)表面上的CTAB双分子层的排布密度相对较低,导致它相对于其他两种表面的双分子层有更高的扩散性和较低的稳定性。这可能是金纳米颗粒倾向于沿(111)表面生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表面机械研磨技术(SMAT),在纯铁和38CrMoAl钢样品表面产生大量的塑性应变,致使其表层晶粒细化至纳米量级.随后的气体渗氮实验表明,纳米纯铁和38CrMoAl钢发生渗氮反应的温度大大低于传统粗晶材料(>500℃),分别降至约300℃和400℃.这种低温渗氮过程不仅有利于降低渗氮工件的变形和能耗,也为选择性渗氮技术的实现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真空消失模铸渗工艺结合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TiC和TiB2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不同Ti-Fe粉的加入量对表面复合材料复合层和过渡层显微组织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复合材料复合层与基体的结合情况及复合层增强颗粒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并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Ti-Fe粉加入量45wt%的复合材料复合层的颗粒形貌进行观察及化学成分的确定,为确定光学显微镜下的增强颗粒是TiB2和TiC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用吐温-60,司班-20,司班-80和聚醚作为纳米粒子表面改性剂,使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纳米表面形貌和结构.在机械式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纳米粒子的抗磨减摩性能.结果显示纳米CeO2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提高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其最佳浓度约为0.6%,其抗磨减摩机理可能是纳米粒子在相对运动面上起到“微滚珠”作用.在重载和高温条件下,纳米粒子平铺在摩擦面之间形成滑动摩擦层,以降低摩擦表面的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  相似文献   

16.
智能材料与界面材料有机结合,赋予界面材料智能特性将是研究智能材料的一个新领域. 通过水溶液以及低温水热合成方法,我们分别制备了氧化锌以及氧化钛一维无机半导体纳米棒薄膜。结合它们特殊的微观/宏观表面几何结构以及表面紫外光敏感性,在紫外光以及暗处保存的交替作用下,我们实现了表面超疏水以及超亲水的可逆转变性能。在这里,我们还讨论了一维纳米材料表面浸润性可逆转变的机理。这一原理可以拓展到其它具有类似纳米结构和外场相应性的纳米表面中。这些具有智能相应性的材料具有极其重要和广泛的工业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个开放设计实验,将离子敏感膜组分中的阴离子阻抗剂和增塑剂装载于硫化铅纳米空心球的空腔内,作为离子敏感膜中的活性载体制备具有自修复功能的铅离子选择电极,并对电极的性能进行测试,便于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及交叉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和特殊形貌纳米材料在离子选择电极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电合成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法和电沉积法制备Ti基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电极.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约8 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Pt/nanoTiO2-CNT电极对Ce3+的电催化性能,Ce3+氧化蜂电位约为1.27V(vs.SCE),比Pt/nanoTiO2电极负移30mV,峰电流约高45 mA·c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检验了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粒径和内部结构,根据亲水亲油平衡值(HLB),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将其加入到含有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润滑油中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试最大无卡咬负荷、观察磨斑表面形貌和测定磨斑直径以及测试摩擦系数,对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极压性能和抗磨减摩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XPS测试对纳米碳酸钙润滑油添加剂进行了摩擦化学的分析和研究,对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抗磨减摩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有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油酸对磁性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重点探讨了油酸修饰对磁性Fe3O4纳米粒子性能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XRD、IR、VSM等表征。样品表征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油酸成功包覆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油酸的表面修饰未改变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晶体结构,经修饰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1nm;经修饰后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饱和磁化强度稍降低,但仍在50emu/g以上,仍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